5月24日至25日,由楊浦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承辦,創智天地、愛回收協辦的“減碳嘉年華”楊浦區貫徹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六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啟。
活動以“減碳”為主線,包含三大互動板塊,20余處市民互動打卡點、30余個低碳生活方式攤主和50余家大學路周邊商戶聯動,構建起“商旅文體展”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碳普惠應用場景。
在“減碳不簡單”板塊,拍一拍,號召大家一起向減碳出發;給好“瓶”,點贊每一位垃圾分類踐行者。“不簡單的環衛人——致敬城市守護者”臨展,通過特寫展示楊浦環衛以“黨建紅”引領“環衛藍”、守護“環境綠”的實景畫面,引導市民關注和關愛為“減”碳生活默默奉獻的城市美容師;在楊浦區可回收物回收服務宣傳攤位,主體企業愛回收通過可視化場景,展現楊浦“點”“站”“場”三級回收體系及回收實時數據。
在“減碳一起來”板塊,喵老板再度回歸,“喵爪”與市民互動蓋章;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可持續環保項目作為公益支持,用閑置義賣的方式,讓愛心與舊物緊密結合。現場還設有“情緒垃圾回收站”,參與市民可通過粉碎emo情緒卡,以物理儀式釋放心理壓力,從“心”出發,用行動串聯起心靈治愈與地球療愈的雙向循環。
在“減碳新生活”板塊,由廢棄牛奶盒和餐盒制成的再生公共設施和用廢棄塑料瓶再生制成的手機殼,以“城市家具”和再生之美,引導市民關注產品的環保屬性和可持續性,鼓勵推廣由回收材料制成的產品,讓變廢為寶、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在這里,市民還可以賞蘭花、觀茶藝,感受質樸生活與自然之美,傳遞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倪勤表示,大學路限時步行街是楊浦區的特色街區,去年低碳主題的嘉年華活動吸引了6萬余名市民參與,今年減碳嘉年華活動作為第二屆活動,除各類低碳宣傳互動外,還增加了城市人文因素,關注情緒垃圾,引入蘭花等傳統文化,聚焦質樸理念,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
據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六年來,楊浦區堅持以科技賦能推動分類提質增效,通過感應投口、智能感知、精細化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柜等新技術應用,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建設及生活垃圾投放點專項更新改造提升,已累計建設高標準分類小區33個,完成投放點專項更新210個。居民扔垃圾有了新體驗,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和感受度也隨之提高。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大事”。楊浦區一方面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鞏固分類實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引導居民保持分類投放的文明習慣。同時,建立以智能回收為主體的楊浦特色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目前全區已投放智能回收柜1700多臺,進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性,強化資源回收能力。
“我們特別打造了覆蓋全生活場景的減碳矩陣。”愛回收副總裁江文華在現場介紹,愛回收聯合可口可樂、喜茶等11家頭部品牌及22家倡導減碳生活方式的商戶以及55家大學路沿街店鋪,將環保行動嵌入咖啡消費、商超購物等日常環節。希望通過本次嘉年華活動,向公眾持續傳達“讓閑置不用,都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讓環保成為更有品質的生活選擇。
在本次活動中,市民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取“減碳能量”:一是回收高價值閑置物,如黃金、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二是在愛回收智能回收機投遞紙張、織物等日常可回收物;三是在嘉年華快閃店現場完成回收,直接獲取能量積分。此外,市民還可通過集章打卡形式,在活動區域收集印章兌換額外能量,讓環保行動充滿趣味與成就感。減碳能量可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兌換實體現金券,用于大學路50余家合作商戶消費抵扣,或選擇再生制品如減碳能量球套裝、手機氣囊支架、返航新生包袋等創意產品。這一閉環設計不僅讓環保成果具象化,更將“減法生活”從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舊物經回收重生為新品,資源循環路徑清晰可見,公眾的每一次參與都成為推動可持續進程的實際力量。
原標題:《“碳”尋新趣,楊浦區“減碳嘉年華”活力開場》
欄目主編:唐瑋婕
來源:作者:文匯報 史博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