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低碳市集,通過環保行為集章,就可以兌換周邊商家的消費抵用券。昨天,“減碳嘉年華”楊浦區貫徹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六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啟,在周末的兩天時間內,20余處打卡點、30余個低碳生活攤位和55家周邊商戶形成聯動,構建起“文旅商體展”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碳普惠應用場景。
參與環保行動可集章
昨天,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上,很多市民手持“地圖”,在各個打卡點集章。在愛回收與太古可口可樂攤位上,一臺“暢飲+回收”的雙機聯動自販機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新民晚報記者看到,在右邊可口可樂自販機上購買飲料,喝完后將空瓶投入左邊的愛回收智能回收機,只要完成2個塑料瓶或易拉罐的投遞,便能領取可口可樂優惠券,隨后又能在自販機上抵用。“這種創新模式希望通過即時回收引導再消費,形成‘消費+回收+再消費’的閉環。目前在新江灣體育場已設置了一臺常駐機器。”愛回收相關負責人表示。
現場購買義賣二手物品捐入上海兒童基金會可持續環保專項項目,也可以集章換券。在“人生海海”可持續藝術工坊,不少孩子們正通過制作“紙”間系列手機鏈為項目捐資。捐資完成后,搖一下鈴鐺,喵老板的“喵爪”就會從洞口伸出為他們蓋章。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不少用再生物品制作的公共設施或產品。聚丙烯外賣餐盒回收后,通過特殊工藝制作成“雜塑”材料,再結合3D打印技術,便能做出一張充滿藝術感的公共座椅。社區居民交投的廢棄牛奶紙盒,也能制作成座椅并再次“回到”社區。通過這些方式,環保行動的成效“看得見摸得著”,更能被市民理解接受。
廢棄塑料瓶再生制成的手機殼,釋放壓力的“情緒垃圾”回收站,展示楊浦環衛“城市美容師”們日常工作的“不簡單的環衛人——致敬城市守護者”臨展……通過低碳集市,變廢為寶、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市民也增進了對垃圾分類的了解。
能量券可在商戶抵扣
除了互動集章,市民在現場還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取“減碳能量”:一是回收高價值閑置物,如黃金、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二是在愛回收智能回收機投遞可回收物;三是在嘉年華快閃店現場完成回收,直接獲取能量積分。“我們特別打造了覆蓋全生活場景的減碳矩陣。”愛回收副總裁江文華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嘉年華活動,向公眾持續傳達“讓閑置不用,都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與周邊商家的聯動,減碳市集還構建起了“文旅商體展”的融合,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民晚報記者看到,每集5個章便能兌換一張價值10元的“減碳能量券”,憑券可以在集市上的攤位使用,也可以前往大學路上55家合作商戶直接抵扣。多張券可以疊加,也能與“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一起使用。
“前段時間在微信上中到了滿300-90的餐飲消費券,今天又通過集章換到了50元能量券。剛剛在‘人生一串’吃了300多元的燒烤,結賬時一共減了140元。”家住附近的周先生帶著孩子來逛集市,順便在大學路上解決了晚餐,度過了“好吃好玩好逛”的一天。
連續第二年打造低碳市集
“減碳嘉年華”是楊浦區連續第二年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展垃圾分類、低碳循環主題的活動,通過政企協同、多方聯動、廣泛發動,搭建全民參與的互動平臺,讓低碳行為觸手可及。
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倪勤表示,大學路限時步行街是楊浦區的特色街區,去年首屆低碳市集吸引了6萬余名市民參與。今年的第二屆活動除了低碳宣傳互動外,還增加了對城市人文的關注,比如關注情緒垃圾、引入蘭花等傳統文化,聚焦質樸理念,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
據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六年來,楊浦區堅持以科技賦能推動分類提質增效,通過感應投口、智能感知、精細化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柜等新技術應用,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建設及生活垃圾投放點專項更新改造提升,已累計建設高標準分類小區33個,完成投放點專項更新210個。同時,楊浦區也建立了以智能回收為主體的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目前全區已投放智能回收柜1700多臺,居民交投可回收物更便捷。
原標題:《低碳市集聯動55家商戶,集章換券享優惠,楊浦“減碳嘉年華”周末亮相大學路》
欄目編輯:任天寶 題圖來源:金旻矣 圖片來源:金旻矣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金旻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