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自去年起,教育部將每年5月確定為“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今年,教育部進行多項部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按照教育部部署,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期間,各地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等形式,面向學生家長至少開展一次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知識宣講,引導家長樹立科學養育觀念,主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尊重孩子心理發展規律。
同時教育部也明確,各地要強化科技支撐,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資源,鼓勵各地各校積極探索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危機干預、跟蹤管理等環節,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水平。
家庭學校社會 共同守護孩子心理健康
你的孩子在家里,愿意跟你說說學校的事嗎?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這些細節其實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按照教育部部署,現在,各地正在通過完善制度化保障,加強家庭、學校、社會聯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本月,北京市印發《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中小學生身心健康二十條”,突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環境建設,明確學生成長檔案、同伴互助和師生互動機制、新型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六必訪”等具體舉措,打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全方位支持環境。
今年,河北省將“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學的“陽光午餐會”上,一道道父母帶到學校的家常拿手菜,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下來。在一起用餐的過程中,心理老師設置角色互換,孩子化身為家長,說起了飯桌上的嘮叨話。
一場角色互換,就像照鏡子一樣,讓家長和孩子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自己。這個過程中,心理老師還加入了一些小巧思,比如說,在溝通過程中出現指責性語言,那么就投喂對方一顆小番茄,象征“暫停情緒 冷靜溝通”。
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出臺《南京市推行中小學全員導師制指導意見》,推行“全員關愛導師制”。在南京這所學校記者看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再是上課模式,而是由班主任、心理教師和學生一起合作,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定期讓每一個同學展示和表達自己的內心,老師會根據學生在情景劇中的表達去進行交流和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