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形 意塑無界
展覽海報
5月23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意鑄山水——張新宇雕塑作品展”與觀眾見面。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策劃與研究專題系列展,展出張新宇教授的部分代表性作品10余件。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張新宇教授之作,將山水的“氣”“韻”“筆”“墨”“景”“思”轉化為雕塑的體量、節奏與空間敘事,并以材質的獨特性格表達中國文化哲思與詩意理想精神追求,詩性塑造山水之勢、之態、之質、之意。此次展覽以“意鑄”為舟,以“山水”為楫,邀觀者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張新宇,為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創新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雕塑學會副會長。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等重要展覽,并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一層10號廳,展出至6月17日(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意 鑄 山 水
——為張新宇雕塑展序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意鑄山水”,是張新宇以雕塑語言重塑東方山水精神的宣言。此次展覽以“意鑄”為舟,以“山水”為楫,邀觀者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張新宇早年負笈中國美術學院,深植傳統雕塑根基,后以學者之思、師者之心深耕于浙江工業大學并創立藝術創新設計研究院,在公共藝術與雕塑創作領域開辟出獨特的學術路徑。他以現代雕塑語言解構傳統山水意象,在凝固的金屬與石材間注入流動的氣韻,塑造流動的墨跡,使靜態的造型煥發出動態的意境,以雕塑本體語言表達對中國寫意美學的理解。
張新宇之作,將山水的“氣”“韻”“筆”“墨”“景”“思”轉化為雕塑的體量、節奏與空間敘事,并以材質的獨特性格表達中國文化哲思與詩意理想精神追求,詩性塑造山水之勢、之態、之質、之意。
值得關注的是,張新宇在公共藝術設計與規劃領域的實踐中為雕塑注入人文關懷。他嘗試將“山水即人境”的東方智慧,融入景觀中移步異景的空間營造。
張新宇的雕塑作品始終保持著與空間的深度對話,期待他以山水的人格化不斷抒寫雕塑的新詩篇。
2025年5月
展 覽 現 場
EXHIBITION HALL
展 覽 作 品
EXHIBITION WORKS
《看山還是山》2024年120×62×150cm鋁、銅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2024年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并被評為進京作品 /2025年入選“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覽”并在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展出
《溪山行》2025年180×40×50cm鋁、銅
行到水窮處/陰陽昏曉/山色有中無
《三千尺》2024年120×60×150cm耐候鋼、鏡面不銹鋼
層巒疊嶂鎖蒼冥/云崖倒瀉裂鴻蒙/櫓聲欸乃/輕舟已過
2024年入選“藝術為城市賦能.2024青島公共藝術邀請展”
《觀》2016年50×50×100cm鏡面不銹鋼
欲問青天誰作主/云夢澤吞萬里風
2016年獲“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銅獎 /2016年獲“中國姿態第四屆雕塑大展”中國公共藝術學術獎
《西溪且留下·靜水流聲》2020年160×40×110cm鏡面不銹鋼
若非柔櫓驚飛處/月滿西溪半未眠
2024年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環境設計類 /2021年獲設計影響中國2020~2021年度景觀設計類十佳精品案例
《融》2016年100×50×105cm耐候鋼
圓月無聲/思鄉有情/落影舞零亂
2017年獲2016“匯聚·融合”中國·蕪湖——第六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獲優秀獎 /2017年獲“2017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秀作品展”優秀獎
《鏡觀》2024年200×60×75cm金屬著色
江山如畫藝無垠/天地有涯心自遠
2024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會員邀請展”
《速度之光》2021年130×50×100cm鏡面不銹鋼
冰影裁素魄/帛裂電光痕
2021年入選“第九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2022年入選“未來圖景”首屆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藝術匯報展
《蘇山畫石》2023年180×40×25cm石材
東坡畫石卷云舒/原自胸中有丘壑
《白瀾問茶》2023年180×40×20cm金屬著色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老師親筆題詞
藝 術 家 簡 介
ARTIST INTRODUCTION
張新宇 教授
1990至1995年就讀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本科
1999年至2001年就讀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班
2007年至2009年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藝術碩士
2016年至2017年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現任: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創新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學科負責人
學術兼職:中國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委員、入選浙江省文藝名家計劃、浙江省雕塑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負責人、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雕塑藝術、公共藝術規劃與設計、藝術與科技
主要科研成果:
一、作品創作:作品參展獲獎60余項,多次獲得國家級專業獎項,比如:作品《看山還是山》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雕塑展并評為進京作品;作品《看山還是山》入選“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覽”并在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展出;作品《山水》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設計作品《新絲路――杭州錢江新城雕塑公園概念設計》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并獲獎提名;作品《觀》獲得中國姿態第四屆雕塑大展“中國公共藝術學術獎”;作品《速度之光》入選第九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作品《映景》系列入選第五屆長春世界雕塑大會專題展并獲得中國雕塑家才藝獎;作品《潮起》入選“青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雕塑展”并獲得“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絲路雕塑獎”;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
二、學術研究: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近10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專著與作品集4部,外觀設計專利近50項。學術研究聚焦城市空間藝術創新設計研究,比如主持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跨界融合之美”--中國公共藝術與科技國際交流高級創作人才培養計劃》;主持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資助項目《看山還是山》;主持國家文旅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文化與科技融合下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營造研究》;主持國家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中國城市公共藝術與科技的協同創新規劃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吾城吾形--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之新探索篇》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國家級出版社)等。
三、公共藝術:張新宇教授團隊創作了大量的城市公共藝術精品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比如:公共藝術作品《西溪且留下--靜水流聲》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 ,《馬敘倫》雕塑作品落成后,兩位副國級領導先后參加揭幕、視察參觀,并給予高度評價,由民進中央頒發了榮譽證書等;公共藝術作品《日月同輝》入選“為中國而設計”第十一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展覽 ,公共藝術作品《吉賢園》獲2013年度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建設項目年度大獎;公共藝術作品《甌江魂》獲浙江省第二屆城市雕塑評選二等獎;主持了杭州臨安區濱湖新城公共藝術規劃、衢州文化小品進公園公共藝術規劃、杭州會展新城公共藝術規劃等多項城市公共藝術專項規劃,其中鄭州城市雕塑專項規劃獲2023年度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四、學術活動:作為藝術創新設計研究院及學科負責人,一直致力于藝術設計學科的平臺建設與學術影響力,近年來組織舉辦各類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專業競賽活動30余次,比如:2017年組織舉辦“科技與藝術的多重觸點”全國設計學學科發展研討會;2018年主持“設計的可能性”杭州國際設計學術論壇;2019年組織舉辦“和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成果展及全國學術論壇;2021年主持舉辦第19屆亞洲設計學年獎;2021年組織中國衢州公共藝術方案全球征集活動;2022年“醉藝江南”中國黃酒小鎮雕塑作品全國征集活動;2024年組織杭州“西溪且留藝--溪客講堂”系列高端學術活動等。
五、教學成果:教學成果豐富,核心期刊發表教學論文5篇,省級以上教學研究項目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7項,指導學生專業競賽獲獎多項。比如:《工科背景下的藝術設計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教育部重點課題《綜合性大學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指導學生在長三角大學生上海地標設計大賽中獲獎,作品:“滬上港 啟航”榮獲銅獎,并且入圍最佳規劃獎;指導學生作品《生長數據型公共藝術景觀概念設計》在第十八屆亞洲設計學年獎中獲得金獎,并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