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網約車都是電動車,上車下車都找不到門把手開門,不同品牌的網約車設計各不相同,打個車還得學開門”“我的門把手帶電容感應,正常情況下靠近車門時門把手會自動彈出。但每當下雨天,要靠近3秒才緩緩彈出,淋一身雨”“拉20個人,至少得有12個人打不開車門”“什么極簡科技感、降低風阻,開了之后才發現都是虛的,夾手、斷電鎖死還有事故隱患都成了負擔”......
電動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銷量和滲透率持續走高。然而,作為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新勢力”,卻讓車主、乘客們仿佛經歷了時光倒流,重新學習開車門。
事實上,汽車發明至今100多年,無論造型還是內飾,都很難再“玩出新的花樣”,市場上的車型長期同質化嚴重。電動汽車的崛起,似乎讓設計師們找到了新的“炫技”平臺,不合理設計披著“科技感”的外衣層出不窮。
圖片來源:特斯拉
比如防塵和防噪效果都很差卻經常制造麻煩的無邊框車門,比如車里沒有任何物理按鍵全靠一塊一眼看不到邊且持續發熱的大屏,尤其是被吐槽已久卻被眾多車企采用的隱藏式門把手,不僅使用不便,一旦車內斷電,更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近年來多起交通事故中,隱藏式門把手無法打開影響救援的情況屢見不鮮。
日前,針對外界關注的隱藏式門把手安全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開征集對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修訂。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廣泛討論,畢竟“再酷的設計,都不如‘能順利開門逃生’重要”。
安全隱患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5年4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51.5%;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平均為47.6%。
盡管如此,如今不少人打車時面對新能源汽車,面對“隱藏式門把手”,仍然都會猶豫一下并發出疑問:“該拉哪里?”
在電商平臺,能夠搜索到大量“隱藏式門把手提示貼”等相關商品,比如“先按再拉”“按這里開門”“彈出再拉”等等,每一款提示貼的背后,都對應著不同打開方式的門把手,包括彈出式、杠桿式等。
杠桿式主要是通過物理杠桿原理實現,開門的時候按壓一端,另一端便會自動彈起;而電控彈出式主要是通過電力系統進行開關控制,車輛在通電解鎖狀態下通過內部的電機將門把手頂出,鎖車狀態下則會通過電機將其收回。
此前有觀點認為,車門把手是汽車與用戶建立交互的第一環,隱藏式車門把手讓用戶在開車門時更有儀式感,與車的交互感更強。在新能源汽車的新車營銷中,隱藏式車門把手往往被包裝為極具未來感、科技感、個性感的產品賣點,還能降低風阻。
但除了在外觀上更為流暢外,這一設計到底有多“反人類”,誰用誰知道。每年冬天無數車主吐槽隱藏式門把手被凍住無法彈出時,類似的自嘲屢見不鮮:“隱藏式門把手這個設計,降低風阻,據說可節能50%,如果在冬天凍住了打不開車門,可以節約100%!”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曾公開表示,“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聲大。還有就是它也要用電來驅動,一旦缺電、碰撞的時候它也打不開”。因此,長城汽車沒有采用隱藏式門把手,最起碼,就目前階段而言,這一設計是弊大于利的。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曾表示,汽車的造型確實很重要,各種琳瑯滿目的配置也確實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這一切都必須以安全技術為前提。當這一切需求與安全相矛盾時,就必須讓渡于安全需求。
而至今為止,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最大爭議就是安全。
如果解鎖后由于撞擊、變形等因素沒有彈出或無法通過按壓拉出,外部人員將無法直接拉開車門施救。此外,目前隱藏式門把手的手動打開方式并不統一,即使彈出,緊急情況下施救者也很可能無法第一時間正確使用門把手。而常規汽車門把手在事故發生后大多能夠自動解鎖,方便逃生和救援。因此也有一些新能源車型逐漸開始采取半隱藏式門把手。
更直接的問題在于,相應設計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家產品間設計存在較大差異。
統一標準
針對隱藏式門把手的種種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為,新標準的修訂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指出,從救援逃生角度,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5月8日至6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擬對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布置、標志、安全功能、結構強度等作出規定。
具體來看,《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規定了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
這次公開征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修訂意見,目的是進一步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開始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廣泛征求意見,幾乎是前所未有,不僅是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填補空白,更標志了相關部門對于汽車安全標準的制定有了更為細化的提升。
事實上,近一個月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相繼點名狂飆的“智駕”和電池安全,遏制行業亂象,不斷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都在推動新能源車企從過度追求科技感回歸到加固安全底線。
作者:鄭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