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人工耳蝸為何沒把他們拉出“無聲世界”?業內專家:聽力重建領域仍存三大瓶頸問題
近日,在2025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上,吳皓院長指出當前聽力重建領域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先天性內耳畸形兒童無法有效植入人工耳蝸或效果不佳;第二,傳統人工耳蝸在老年群體中普及率低,因佩戴體外設備產生病恥感;第三,全植入人工耳蝸的研發面臨麥克風體內拾音技術與噪聲消除算法的瓶頸。目前,國內團隊正努力攻克這些技術難關,以提高聽力重建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巨子生物可復美陷“造假門”,爭議背后的技術標準博弈
近日,香港大學化學博士郝宇在微信公眾號上指控巨子生物旗下明星產品可復美涉嫌成分造假。檢測報告顯示,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僅為0.0177%,遠低于標注下限,并未檢出關鍵成分甘氨酸。巨子生物回應稱產品合規且通過藥監部門審核,駁斥指控并委托第三方進行檢測。此事件引發市場對巨子生物品牌信譽和技術真實性的質疑,消費者信任危機加劇,行業內標準缺失問題浮現。
Nature子刊王小龍團隊利用AlphaFold3改造Fanzor系統實現高效基因編輯
2025年5月20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小龍團隊與上海科技大學吳兆韡團隊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道了Fanzor系統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出極低的活性問題。盡管該系統具有潛力,其原始版本在基因編輯效率上存在重大限制,影響其在生物醫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中的應用。研究通過AlphaFold3預測結構并優化NlovFz2-ωRNA系統,提高了編輯效率,但仍需解決精準度和脫靶風險等挑戰。
中國植物學會首屆青苗論壇在貴州貴陽舉行
5月24日,中國植物學會首屆青苗論壇在貴陽召開,吸引了眾多青年學者和知名專家參會。雖然論壇旨在推動青苗人才培養,但未能充分解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實際需求。在圓桌對話中,嘉賓們分享了關于AI技術和植物科學的看法,但未能形成明確的行動計劃。此外,圍爐夜話環節雖有助于激發創新思維,但缺乏具體的實施策略。頒獎活動雖表彰了青年人才,卻未能為其提供持續支持。
中國博后一作Cell論文:在相分離中發生相分離,是漸凍癥及癡呆癥等疾病的關鍵致病機制
研究揭示TDP-43蛋白在應激顆粒內通過"升濃縮"和氧化應激實現凝聚物內部分離,從而形成病理性聚集體。這一發現揭示了TDP-43聚集在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和額顳葉癡呆(FTD)中的關鍵致病機制。該機制可能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中運動神經元功能喪失,提出阻止凝聚物內部分離可防止TDP-43聚集。此研究為解釋細胞內蛋白質異常聚集提供新視角,并為相關疾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Nature:一篇“減肥”新論文
5月21日,Nature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通過基因編輯無法合成半胱氨酸的小鼠在無半胱氨酸飲食下體重顯著下降30%。這主要是由于半胱氨酸缺乏導致輔酶A急劇減少,進而降低代謝效率。盡管該機制可促使小鼠快速減重,但對人類的影響尚未明確,需要進一步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限制飲食中的半胱氨酸并不容易,因為它廣泛存在于高蛋白食物中。
Cell子刊:舒易來團隊報道AAV基因治療后,遺傳性耳聾患者的聽力恢復情況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舒易來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Med上發表論文,揭示基因治療后DFNB9耳聾患者的聽力學特征動態變化。研究表明,基因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聽力,大多數在治療后4周內出現明顯聽性腦干反應,且13周后所有患者的ABR均顯示清晰的V波,潛伏期顯著縮短。同時,PTA、ABR和ASSR閾值間存在相關性,表明相結合可有效進行聽覺評估。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需進一步驗證以優化治療方案及評估長期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