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今晨發布東北霜凍黃色預警,正值玉米大豆搶播關鍵期。
近期東北多地氣溫“過山車”,白天25℃夜里跌到5℃,土表潮氣直冒。“清明播豆苗,就怕霜來澆”,老一輩蹲在地頭直嘆氣,地膜還沒鋪完呢。農技站小王急得團團轉,這茬種子要是凍壞了,補種可就趕不上積溫了。
黑龍江綏化老張蹲在倉庫摸種子,去年留的芽率高的種,這會兒該不該提前浸種?霜凍預警不是頭一回,但今年播期提前10天,小苗抗寒能力到底行不行?
傳統法子是熏煙驅霜,可現在禁燒令嚴,咋在合規前提下給莊稼“保暖”?有人試過秸稈覆蓋,可太厚了出苗費勁,太薄了擋不住夜里寒氣,火候難把握。
縣農業局發了新方案:凌晨氣溫低于1℃前,用防霜機吹熱氣,可設備租金貴不貴?我個人覺得,村里該湊錢備幾臺,畢竟一坰地要是凍壞了,損失好幾千塊。
南方這會兒也不消停,華南前兩天下暴雨,早稻秧田積水的農戶正忙著排水。但咱東北眼下最關鍵,大豆拱土時遇霜凍,子葉凍蔫了就得重播,耽誤不起。
去年遼寧有個村子,靠提前搭小拱棚,把霜凍影響降了三成,經驗能照搬嗎?農資店這兩天地膜賣得快,可有些農戶圖便宜買薄的,到底能不能扛住霜?
農技員反復叮囑:地膜要選0.
01毫米以上,邊角壓嚴,最好搭配葉面噴磷酸二氫鉀。
還有人問,能不能等霜期過了再播?
可農時不等人,晚播半個月,秋收時積溫就不夠。這就是個兩難選擇題,早播怕凍,晚播怕熟不了,全靠提前做好防護。
村里微信群炸開了鍋,有人曬出往年受災的照片,也有人分享成功防凍的視頻。鄉干部帶著專家挨家挨戶走,統計需要幫扶的農戶,特別是缺少勞力的老人戶。
氣象站說,未來三天還有兩股弱冷空氣,好在最低溫不會跌破0℃,給了緩沖期。
這時候最忌拖延,老張昨晚就帶著兒子把地膜拉回家,今晚打算熬夜鋪半坰地。咱種地的都知道,天氣是老天爺給的考題,可咋答題全在自己手里攥著。那些提前備好物資、吃透技術的農戶,這會兒心里更有譜,干活也更利落。
當然,也有個別農戶犯嘀咕:年年防霜凍,哪年真凍壞了?花這冤枉錢干啥?
可老把式都懂,農業就得“防患于未然”,等災害來了再后悔,啥都晚了。就像前幾年那場倒春寒,沒防護的地塊減產兩成,有準備的幾乎沒受影響。數據不會說謊,提前投入的成本,比災后補救劃算得多,還能保個好收成。
現在最該做的,就是趁著這兩天升溫,趕緊檢查種子芽率,修補破損地膜。拿不準的地方,趕緊給農技站打電話,別自己悶頭琢磨,耽誤了最佳時機。要是家里缺勞力,村里有互助隊,趕緊聯系隊長,別抹不開面子。
天氣預警還在持續,農時可不等人,地頭的活計一天都不能耽擱。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種地靠天,但更靠人,提前動起來,秋收才能笑開顏。想知道更多實用防霜凍技巧,關注咱們網易號,每天更新最新農技干貨。記住了,咱農民不怕天氣難,就怕偷懶不準備,地頭多流汗,倉里多存糧!
行動起來吧:今晚睡前看天氣預報,明早帶齊工具下地,有問題隨時找農技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