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雁翔夜游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留影
夜游青浦朱家角古鎮
周雁翔
在上海青浦白鶴鎮打造綠色生態家園與文化基地一年有余,中間喜歡古鎮文化的我尋覓著周邊所有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欲建立一個“華夏古鎮文化研究院”,期間慕名去過附近的周莊、南潯、烏鎮、西塘、同里等,甚至也去了新建的湖州龍之夢南太湖“古鎮”可竟然不知在我身邊最近的竟然有這么一個別具一格的朱家角古鎮。得此消息,如獲至寶,恨不得馬上去見識欣賞,已經等不得明天了。雖然晚飯后天色已經很晚,大家興致勃勃一致決定,夜游朱家角。
暮色像一層輕柔的紗,悄然籠罩了青浦朱家角古鎮,為這座千年古鎮披上了一件神秘而迷人的外衣。我懷揣著期待,踏入這夜色中的水鄉,一場如夢似幻的夜游就此拉開帷幕。
《古鎮小夜曲》攝影:周雁翔
沿著石板路緩緩前行,腳下的石板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發出沉悶而又清脆的聲響,仿佛在低吟著古鎮的悠悠往事。街邊的店鋪亮起了暖黃色的燈光,暈染出一片溫馨的氛圍。古色古香的建筑錯落有致,飛檐翹角在燈光的勾勒下,宛如展翅欲飛的鯤鵬,訴說著往昔的繁華。這些明清時期的建筑,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歷經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見證了古鎮無數個日出日落。
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的思考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放生橋。這座上海地區最大、最高的五孔古石拱橋,橫跨在漕港河上,宛如一條巨龍橫臥波心。橋身上的石板被磨得斑駁,卻更添幾分古樸韻味。站在橋上憑欄遠眺,漕港河兩岸燈火輝煌,水面波光粼粼,倒映著五彩的燈光,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一艘艘游船緩緩劃過,船槳劃破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將水中的燈光揉碎,如夢如幻。橋邊的垂柳依依,在晚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與河水低語。
從放生橋下來,拐進一條幽深的小巷。巷子里燈光昏暗,卻別有一番寧靜的韻味。偶爾有幾戶人家透出昏黃的燈光,傳來陣陣歡聲笑語,讓人心生溫暖。腳下的石板路在燈光下閃爍著微光,路邊的墻壁爬滿了青苔,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走著走著,眼前豁然開朗,一座精致的園林出現在眼前,這便是課植園。課植園里燈火通明,亭臺樓閣在燈光的映襯下,宛如一座夢幻的宮殿。園內的假山怪石嶙峋,池塘里荷葉田田,荷花在燈光下若隱若現,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沿著曲折的回廊漫步,欣賞著園內的美景,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此時,園內正上演著一場昆曲表演,婉轉的唱腔、優美的舞姿,讓人陶醉其中,感受著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離開課植園,來到了熱鬧的北大街。這里號稱“長街三里,店鋪千家”,雖然如今已沉淀為歷史的回響,但沿街亮燈的各類特色商鋪,仍讓人遙想當年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的盛景。一家家店鋪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藝品、香甜的特色小吃,還有香醇的黃酒。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上一份扎肉和阿婆餅,肥而不膩的扎肉入口即化,外皮酥脆、內餡香甜的阿婆餅讓人回味無窮。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感受著古鎮的煙火氣,愜意無比。
沿著河邊漫步,微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河面上飄蕩著一艘艘小船,船頭掛著紅燈籠,在水面上搖曳生姿。遠處的阿婆茶樓燈火通明,傳來陣陣評彈聲。走進茶樓,找個臨窗的位置坐下,點上一杯香茗,聽著那軟糯的吳儂軟語,欣賞著窗外的夜景,仿佛時間都慢了下來。此時,身心都沉浸在這江南水鄉的溫柔夜色中,所有的煩惱都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夜漸深,古鎮的燈火依然璀璨。我帶著滿心的歡喜與不舍,離開了這座迷人的古鎮。夜游青浦朱家角古鎮,就像一場與歷史和自然的約會,讓我領略到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雖然夜色朦朧,腳步匆匆,但是,絲毫沒影響我們對古鎮的興趣與感受,這里的點點滴滴無不給我們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我想這里竟然成為了我們華夏綠色生態空間的休閑瀟灑的愜意之地和我們相得益彰的后花園了。
乙巳年初夏于上海青浦白鶴
綠色生態培訓康養基地
作者:周雁翔在朱家角古鎮
周雁翔當代作家,詩人。文化創意策劃設計師,曾任圖書館、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館長,研究館員職稱。
現任:華夏雁翔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國絲路文化促進中心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高級文化藝術顧問,和平文化倡導者《母愛撐天世界和平文博覽園》創意策劃設計者,榮獲“和平使者”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