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為脈,枕山而眠。
瀘州,雄踞長江之畔,西有方山巍峨,東有丹霞赤壁,沱江穿城而過,是一座酒香四溢的川南名城!
西周時期,巴人于此建“江陽”邑,秦置江陽縣。
南宋淳熙年間,瀘州升為潼川府路安撫使司駐地,城垣高聳,商賈云集,被譽為“西南要會”。
明代升為直隸州,使“瀘州”之名,歷經八百年風雨,依然熠熠生輝。
巍峨的神臂城遺址、古樸的報恩塔、典雅的屈氏莊園、壯闊的長江大橋,無不訴說著,瀘州雄渾的氣魄與厚重的歷史底蘊。
1907年,德國人恩斯特.柏石曼來到了瀘州,并用相機拍攝了一系列照片。
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些照片,領略百年前的瀘州風貌!
△瀘州城南的牌坊,造型精美,又不失莊嚴,用來表彰瀘州當地名人。
瀘州自古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如周朝太師尹吉甫,蜀漢尚書令董允、奢香夫人等。
杜甫、蘇東坡、陸游、文天祥、巴金、茅盾等文人墨客,也都在瀘州留下名篇,傳誦千古。
△龍溪河上的一座石橋,圓弧狀的橋洞如滿月墜地,四周樹木繁茂,河水清澈,令人心曠神怡。
△忠山腳下的無名墳墓,從規制上看,是當地的名門望族。
100多年前,忠山還在城外,現在已納入城內,成為忠山公園。
△瀘州城內的文廟,坐落于文廟街上,如今文廟消失不見,文廟街,也成了市府路的一部分。
△廬州城內的祠堂,建在一個土堆上,雖然不大,但古樸典雅,極具藝術價值。
△瀘州城東的一條河流,停滿了運鹽的小船。
△這些鹽船順流而下,將鹽運往湖南湖北。
△瀘州城內的山西會館,這里是晉商的聚集地,門樓和回廊修得氣派十足。
△釀酒坊里的老大爺,正在門口休息曬太陽。
瀘州扼三江兩河之要沖(長江、沱江、岷江、永寧河、赤水河)之要沖,地勢南高北低,氣候濕潤,種出來的糧食,非常適合釀酒。
△東大街上的理發攤,當時還是清朝,人們還都要留辮子。
△瀘州城北的一座古寨,高大堅固的寨墻,能有效抵御土匪。
△沱江上的碼頭,最高點是一座龍王廟,岸邊檣帆林立,訴說著瀘州水運的繁忙。
沱江發源于川西北九頂山南麓,全長702公里,最后在瀘州與長江匯合。
△一名船工的幼子,胖乎乎的很是可愛。時隔100多年,他的后代還在瀘州嗎?
△長江上的漁船,航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一座七層八面的古塔,樹立在某個村落中間,塔下站著一群清朝人,好奇的看向攝影師。
△村里的牧童,開心地坐在牛背上。
△瀘州城東的一座土地廟,通過左下角的小狗,能清晰感受到,這座廟宇的宏大。
以上這些,就是1907年的瀘州風貌。如今的瀘州,既有蜀地的靈秀婉約,也有川南的熱忱奔放。
你可以握著“瀘州黃粑”,看被譽為“東方活化石”的雨壇彩龍,翩然起舞。
還能去古藺,飲一口醇厚郎酒,聆聽四渡赤水的傳奇;
去合江,嘗一箸鮮嫩荔枝,遙想唐代貴妃的莞爾笑顏;
去敘永,品一鍋麻辣豆湯面,追憶川滇古道的商旅繁華。
領略長江、沱江交匯的千年酒城風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