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鄉村振興需要新解法。近年來,柯橋區創新探索“互聯網+共同富裕”路徑,深度融合鄉村資源稟賦與數字技術優勢,搭建起“共富星期四”助農直播平臺,不僅為優質農產品開辟了云端市場,更將鄉村文旅資源推向全國,走出了一條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共富新路徑。
“家人們,今日開播即享青梅采摘體驗禮遇,更有2斤青梅酒相贈……”近日,王壇鎮香雪梅海景區內,青梅綴滿枝頭,共富推薦官施斌杰、何夢贏攜手王壇鎮團委書記壽燁冉,通過直播鏡頭向全國網友推介青梅酒、香雪梅海咖啡等特色產品。彈幕中留言不斷,2個半小時的直播吸引了2萬余名網友在云端共賞青梅豐收盛景、下單特色農產品,展現了數字技術如何將枝頭鮮果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成為柯橋區“共富星期四”助農行動的鮮活注腳。
“破解農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正是‘共富星期四’的初心使命?!笨聵騾^委宣傳部(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團隊直擊本地農副產品品牌弱、渠道窄、運營難等痛點,于2023年7月啟動這一創新實踐,至今已運行近兩年時間,并通過整合區共富指導中心、區融媒體中心、瑞豐銀行、鎮街、團區委、企業農戶等資源,構建起“政、銀、村、媒、企”五位一體的助農新機制。
在瑞豐銀行“小象舅舅”和區融媒體中心“柯小微”等本土網紅的帶動下,一支由村書記、非遺傳承人、青年創業者組成的“共富推薦官聯盟”應運而生。這支新生代農人主播團隊,以溯源直播、場景化推介等形式,將平水同康筍、王壇青梅、福全共富米等鄉村特產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同時,為助力本土農產品快速積累人氣,平臺還推出“1元秒殺”引流策略,通過銀行專項助農經費補貼農戶,在保障農戶收入的同時,幫助一眾土特產快速“破圈”。后續,“共富星期四”項目與區共富指導中心共同開展的系列直播,將精準聚焦南部山區,以專場直播助力南部山區“鄉創飛地”建設,為山區發展注入數字動能。
數字技術的賦能效應,亦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在4月17日的“春筍當季 山海共富”專場直播中,主播帶領網友“云體驗”挖筍、烹制,6.2萬人次在線觀看量直接轉化為1000公斤同康筍的線下銷量。“以前賣筍要自己找銷路,如今坐在家里就能對接客戶,毛利潤比從前提高不少!”平水鎮同康村筍農孫師傅的感慨,道出了互聯網助農直播為傳統農業帶來的不俗助力。
與此同時,柯橋區依托笛揚新聞客戶端、柯橋發布視頻號、抖音號等平臺,并整合全區130余位網絡達人形成“柯橋新莓圈”,打造了覆蓋全網2500萬粉絲的宣傳矩陣,構建起“人才孵化-產品開發-文化傳播”的完整生態鏈。網友們在直播中不僅買到了農產品,也被推介了柯橋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和文化,開啟了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實現助農增收與城市形象傳播的雙向賦能。”區委宣傳部(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助農直播首秀以來,全區已開展“共富星期四”宣傳直播超80場,推送短視頻260條,累計觀看人次超1200萬,沉淀粉絲21.75萬。其中,開設助農帶貨直播32場,推介140余種本地農副產品,創造近7000筆訂單。
從梅林竹海到直播云端,從青梅鮮果到非遺文化,“共富星期四”正以數字為紐帶,將鄉村振興的藍圖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現實圖景。下一步,柯橋區將持續深化打造“線下體驗+線上直播”的創新場景,打造直播電商實訓營,吸引青年人才返鄉創業,讓共富之路越走越寬,奮力書寫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柯橋樣板”。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何倩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