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外國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集世界民族文化精華于一體的園林——圓明園被付之一炬,眾多珍貴文物或被破壞,或被迫流亡他國。
這不僅是對中華民族的蹂躪,更是中國近代血淚史的開始。
百年后的現在,滄海桑田,中國歷經滄桑,終于重登世界舞臺,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當初的八國聯軍之中,也有7個國家主動歸還或放棄了賠款,只有這樣一個國家,悍然聲稱分文不退。
那么其余國家是如何歸還退款的呢?這個拒不退還的又是哪個國家?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城門,如同一柄利劍般直插皇城。
慈禧太后帶著年幼的光緒皇帝倉皇出逃,一時間偌大的京城里,只有已近暮年的李鴻章和病重的慶親王。
在西方列強的重壓下,二人開始了艱難的和談之路。
最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署,一張黃紙,將清政府朝廷的臉面盡數拋棄。
這份條約也是在中國近代史上所有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數目最為龐大,國家主權喪失最為嚴重的一份。
光是在賠款數目這一欄就寫著高達4億5000萬兩白銀,并且這筆天文數字般的賠款需要用整整39年來還清。
由于1900年正是中國農歷中的庚子年,所以當年發生的義和團運動又名庚子事變,這次賠款也被命名為庚子賠款。
這次賠款的支付方式與之前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賠款不同,并不是一次性現金支付,而是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為抵押來分期支付的策略。
然而這并不是列強出于人道主義的安排,僅僅是因為清政府在此之前剛剛向日本支付了《馬關條約》中的巨額賠款,還肩負著沉重的外債,無法一次性賠清而已。
由于清政府無力償還,于是當時的清政府領導人決定將每年的賠款額2121萬余兩白銀平攤至全國。
這就導致全國各省,市,地區的田賦糧捐契稅之類的稅負連番上漲,各種苛捐雜稅也應聲增加。
一時間,百姓叫苦連天,這種做法不僅加重了地方政府和普通老百姓的稅務負擔,更使得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就此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困境之中。
實際上,關于庚子賠款支付方式的爭論從未停息過。
早在1904年,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與美國國務卿關于此筆賠款究竟用黃金還是白銀支付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辯論。
在爭論中,美國國務卿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句庚子賠款數額實屬過多,說明美國政府也察覺到了在這次戰爭的損失報告中,或許有一部分數額是被浮夸上報的。
在這之后,梁誠的談判策略就不再糾結于賠款支付方式的問題,而是轉向在美國國會中借助部分親華議員的影響力,游說美國政府退還那些虛報賠款。
最終在多方面的努力運作下,1908年7月11日,美方終于向中國政府發表了一份正式聲明,承諾將庚子賠款中本應屬于美國的2444萬美元削減至1366萬美元。
并且美國政府決定將多收的款項原路退回,還聲稱這是為了資助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這個結果有賴于梁誠的四處奔走,多方游說,同時對于美國政府而言也成就了一次雙贏的局面。
不僅通過將多余賠款轉化為資助金的方式,使得美國在文化上深層影響了中國留學生,還在世界舞臺上為美國博得了一個慷慨大度的美名。
在1909年7月10日。中國設立了一處專門的肄業館,讓學生們在肄業館接受8年留美預備教育,深入學習美國的語言文化以及社會政治。
這座肄業館正是現在赫赫有名的清華大學前身。
剩余的超額賠款還被用于在中國建立了多處教會建筑,包括教會大學和教會醫院,它們都為在中國傳播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間來到1924年,美國政府宣布退還全部的庚子賠款。
然而當時的中國籠罩在北洋政府的控制之下,中央權威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局勢動蕩,戰亂頻起。
為了防止這筆數額巨大的退還賠款被有心人挪用,美國政府將這筆錢托付給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管理。
這所基金會由中美兩國人士組成,他們也果然妥善處理了這筆錢款,不僅出資資助清華大學,還在1931年建造了當時該地區最為先進的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新館。
在今天,這座圖書館的名字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分館。
美國政府此舉引得其他諸國紛紛效仿,很快英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國也選擇了退還賠款。
他們有些直接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有些則是將這筆賠款用于資助中國文教衛生事業發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中國也停止了對德奧等戰敗國的賠款支付。
二戰后眾人偃旗息鼓,世界秩序正式重組,中國作為戰勝國也開始重新謀求本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身份。
1924年5月,蘇聯也放棄了其應得的庚子賠款,并且倡議將這些資金重新化用在中國的教育事業上。
回望歷史,其實各國會選擇放棄或退還賠款,轉而投資中國本土的教育事業,其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形式上的軟侵略。
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列強深刻感受到了中國這塊硬骨頭的頑強精神,于是轉變策略,從使用武力直接瓜分,變成了在中國培養代理人來維持他們的在華利益。
那些利用各國退還的賠款在中國生根發芽的教育機構,在當時就擔任了列強培植的各色代理人角色。
美國政府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國家,也證明了美國實際上是打著投資教育的幌子行文化軟滲透之實。
而在這諸多主動選擇退還賠款的列強之中,唯一一個堅持不退還庚子賠款的國家就是日本。
當年定下的高達四億多兩白銀,隨著多年來利息的累計,已經翻倍到了九億。
當年通過在中國索取參與戰爭的高額賠款,日本總共獲取了3億兩白銀以上的巨額財富,一躍成為發戰爭財的大贏家。
自從美國選擇退還賠款轉變戰略后,其他各個國家也紛紛跟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當時的日本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國際上處于孤立地位,對于在中國市場上修復形象一事有著迫切的需求。
并且由于美國的策略,美國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已經逐漸壓過了日本,打壓了日本的地緣政治優勢。
于是在1918至1921年間,日本政界對于中國留日學生的教育和待遇水平提高進行了多次頻繁地強調。
最終在1923年3月,日本也決定退還庚子賠款。
然而留日學生總會看破了日本政府看似無害,但實則有著文化侵略的圖謀,強烈反對接受日本的退還賠款。
直至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在風雨飄搖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定時定量向日本政府償還庚子賠款,這一舉動一直持續到了1938年。
最終,日本也成了所有侵華國家中唯一一個未能退還庚子賠款的國家。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無論這些列強國家的做法表面上看起來如何人道,實際上都無法掩飾庚子賠款赤裸裸的侵略本質。
中華民族想要強大,必須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們要時刻警惕來自有心人的文化滲透和價值扭曲。
對于此事,你會做出怎樣的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