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文壇上盛行著雕琢堆砌的西昆體詩賦,華美的辭藻下難見真情實感,而朝堂之上,變革的浪潮也在暗流涌動。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位改變北宋文學走向的關鍵人物橫空出世,他就是歐陽修。
歐陽修出生于1007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自號六一居士,老家在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他自幼命運坎坷,父親早早離世,是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撫養成人。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艱難,沒錢買書,母親就用荻草稈當筆,在沙地上教他寫字讀書??烧l能想到,這個在沙地上習字的孩子,日后竟成了名震文壇的大家,還位列唐宋八大家。
仁宗天圣八年(1030),23歲的歐陽修考中進士,人生就此翻開新篇。第二年,他到西京(今洛陽)任留守推官,在那里結識了梅堯臣、尹洙。三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湊到一塊兒,天天切磋詩文,談天說地。那時候的歐陽修,滿腦子都是對文學的熱愛和抱負。景佑元年(1034),他應召試學士院,被授任宣德郎,充館閣??保靡越佑|大量典籍,文學功底更扎實了。
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上書批評時政,結果被貶到饒州。范仲淹的為人和主張,歐陽修打心眼里佩服,他二話不說站出來為范仲淹辯護,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自己也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從京城到偏遠的夷陵,換作別人或許早就垂頭喪氣,但歐陽修沒有抱怨,反而把這段經歷當作了解民間疾苦、磨練自己的機會。
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被召回京城,繼續從事館閣校勘的工作,后來又擔任知諫院。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發起“慶歷新政”,想要革除朝廷積弊。歐陽修積極參與其中,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尚抡|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韓琦、富弼相繼被貶,歐陽修也沒能幸免,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
到了滁州,歐陽修沒有意志消沉,反而把這里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經常帶著百姓游山玩水,喝醉了就寫下那篇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道盡了他灑脫曠達的心境。
至和元年(1054),歐陽修再次奉詔入京。嘉佑二年(1057),他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當時的文風還是講究華麗雕琢那一套,但歐陽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提倡平實的文風。在他主持的這場考試里,蘇軾、蘇轍、曾鞏這些日后名震文壇的大家脫穎而出。他這一舉動,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巨石,徹底改變了北宋的文風走向。
嘉佑五年(1060)起,歐陽修的仕途步步高升,先后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等職。不過,位高權重也容易招來非議,英宗年間,他被蔣之奇等人誣謗,多次請辭都沒被批準。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推行新法,歐陽修對變法持有不同意見,尤其是對青苗法提出異議,也沒有執行相關政策。熙寧四年(1071),他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隱居到潁州。次年,歐陽修在家中病逝,謚號文忠。
歐陽修這一生,前后期的政治思想有些變化。年輕的時候,他代表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危機認識得很清醒,積極和范仲淹等人謀劃革新;到了晚年,隨著社會地位上升,思想變得保守一些,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有抵制和批評,但他不像司馬光等人那樣極端,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在文學領域,歐陽修絕對是個“大佬”級別的人物。宋初那會兒,貴族文人推崇的西昆體詩賦盛行,文章看著華麗,實則沒啥內涵。歐陽修看不下去了,他自幼喜歡韓愈的文集,當官后還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大力提倡古文。在文學觀點上,他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覺得“道”是文章的核心內容,“文”是表達的形式。但他也沒照搬韓愈那一套,他把現實生活中的“事”看作“道”的具體體現,反對文章脫離實際。他認為文章既要重視思想內容,也要講究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統一,這就是他常說的“事信言文”。
歐陽修不僅理論說得好,創作上更是以身作則。他一生寫了500多篇散文,各種體裁都有。政論文《朋黨論》,議論層層遞進,邏輯嚴密;《醉翁亭記》寫景抒情,語言平易自然,讀起來朗朗上口;《瀧岡阡表》悼念親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的散文風格平易流暢,敘事委婉,議論也不生硬,讓人讀著特別舒服。蘇軾評價他的文章,說論大道像韓愈,論根本像陸贄,紀事像司馬遷,詩賦像李白,這評價可不是一般的高。
除了散文,歐陽修在詩歌、詞、賦等領域也成績斐然。他的詩風格通俗,有的反映百姓生活的困苦,像《答楊子靜祈雨長句》《食糟民》,讀起來讓人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有的抒發個人感受,比如《畫眉鳥》,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詩論方面,他的《六一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主張詩歌自然清新,為宋詩發展指明方向。他的詞格調較高,寫男女之情也別有一番韻味,《踏莎行》《朝中措》都是經典之作。他的《秋聲賦》更是打破賦的傳統格式,和蘇軾的《赤壁賦》一樣,是文賦中的精品。
歐陽修一生著作等身,在經學、金石學、史學等領域都有不小的成就。他大力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徹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他憑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巨大成就,就像唐代的韓愈一樣,成為文壇領袖,被天下文人尊崇。他還培養和提拔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一大批散文家,他開創的文風,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