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鼓勵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公眾對“校園餐”食品安全重大違法行為進行舉報。與此同時,江門市教育局也公布了“校園餐”和中小學教輔征訂、校服采購專項整治的投訴舉報方式。這一系列舉措的發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江門市教育局就發布了《江門市開展全市學校“校園餐”專項整治行動的公告》。自2024年6月起至10月,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校園餐”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整治安全管理不規范等亂象,嚴查監管不力、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保障校園飲食安全。而去年,江門市“校園餐”領域還發生了令人痛心的貪污案例。去年8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廣東通報的12起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其中就包含江門市蓬江區委原書記勞茂昌違規插手學校餐飲服務項目受賄案。通報顯示,2022年至2023年,勞茂昌利用職務便利,為私營企業主中標蓬江區公辦中小學食堂等項目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巨大。
因此,今年江門市發布的事關“校園餐”食品安全的系列舉措,不僅是對去年專項整治行動的有力延續,更是對前期工作成果的鞏固和提升,體現了江門市在校園食品安全治理上的持續發力。
從政策力度來看,江門市對“校園餐”食品安全重大違法行為的界定細致且全面,涵蓋無證經營、使用劣質食材、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多類嚴重危害學生健康的行為,讓監管有清晰標準,公眾舉報也有據可依。在投訴舉報方式上,開通“12345”服務熱線、“12315”平臺,公布各縣(市、區)電話和郵箱,拓寬了監督渠道,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監督的良好氛圍。
投訴舉報作為發現問題的重要渠道,能夠精準捕捉校園食品安全領域的隱蔽隱患,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的熱情。不過,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更需依賴常態化的日常監督。日常監督好比校園食品安全的“防護網”,通過高頻次、全覆蓋的巡查檢查,能夠對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商等重點主體進行動態監管,將過期食材、衛生不達標等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相比投訴舉報的事后響應,日常監督更強調主動出擊,通過定期抽檢、飛行檢查等方式,實現對食品生產加工全流程的實時把控。二者并非相互替代,而是互為補充——投訴舉報為日常監督提供精準線索,日常監督則為投訴舉報構建預防屏障,共同織密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管網絡。
從落實執行層面來看,相關舉措的公布僅是校園食品安全治理的起點,唯有將政策落到實處,執行到位,才能真正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各部門應明確職責分工,形成監管合力。教育部門需督促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內部管理;市場監管部門則要聚焦校園周邊環境及校園餐采購、加工、配送等全鏈條,實施精細化監管。同時,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至關重要,打破部門壁壘,杜絕推諉扯皮現象。此外,還需建立健全監督問責機制,對工作敷衍塞責、違規操作的部門和個人嚴肅追責,以剛性約束倒逼責任落實。如此,才能確保江門市校園食品安全治理舉措落地生根。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會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還可能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安。因此,保障“校園餐”食品安全不僅是教育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唯有持續完善政策、加大落實力度、強化日常監督與主動監管,同時嚴懲教育領域的貪腐蛀蟲,才能真正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近期在校園食品安全領域的系列舉措,充分體現了江門市對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整治決心。通過政策引導、公眾參與和嚴格監管,江門市正在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門市的校園食品安全會得到更好的保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南都記者 嚴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