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又雙叒叕賣萬達廣場了!
這次直接甩賣48座,總價500億,接盤方竟是騰訊、京東、陽光人壽組成的“熟人團”!
單座估值僅10.4億,比去年腰斬還低,太盟帶頭掏出50億兜底,國有銀行貸款300億,這波操作堪稱商業地產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局!
更絕的是,萬達賣完產權還能繼續收管理費,徹底轉型“包租公”模式。
不過,王健林個人83億股權被凍結,蘇寧、融創追債180億,這500億真能解萬達的燃眉之急嗎?
01
熟人局再續前緣:騰訊京東陽光人壽又來接盤了
這次買賣,哪是資本交易,分明是萬達的“老友記”重聚。
太盟投資集團牽頭,騰訊、京東、陽光人壽等“老熟人”組團進場,直接把48座萬達廣場打包帶走。
其實,這陣容眼熟得很——騰訊和京東早在2018年就掏出340億入股萬達,陽光人壽這兩年更是買了6座萬達廣場,妥妥的“接盤專業戶”。
騰訊:從股東到接盤俠的華麗轉身
2018年,騰訊花100億入股萬達商業,持股4.12%,結果萬達上市失敗,蘇寧、融創鬧著要回購,騰訊卻一聲不吭。
2023年,騰訊旗下上海儒意又花22.62億收購北京萬達投資49%股權,這次更是直接下場買樓。
馬化騰這盤棋下得妙,微信支付、小程序、智慧商圈系統一打通,未來逛商場刷臉就能支付,AR試衣、精準廣告推送全安排上,線下流量全變成騰訊的“數據金礦”。
陽光人壽:險資抄底的穩賺邏輯
陽光人壽這兩年成了萬達的“接盤主力”,先后買了6座萬達廣場。
為啥?因為萬達廣場年均租金回報率6%-8%,比銀行理財香多了。
就拿杭州拱墅萬達來說,年租金1.09億,險資買了就能躺著收租。
更絕的是,這些廣場很多已經完成REITs底層資產備案,未來打包上市能賺翻。
陽光人壽這波操作,堪稱“買樓收租+資本運作”的教科書。
太盟投資:資本掮客的連環計
太盟投資堪稱萬達的“白衣騎士”,2024年牽頭600億注資大連新達盟,這次又掏出50億認購基金次級份額,承擔高風險博取超額收益。
太盟的算盤打得精:先抄底萬達的核心資產,再通過REITs證券化或整體上市退出。
據業內估算,成都金牛萬達等12個項目發行REITs的內部收益率可達8.7%,遠超普通商業貸款5.4%的成本。
02
500億買48個萬達廣場:骨折價甩賣還是資本抄底?
本次交易的這48座萬達廣場可都是“硬通貨”,北京朝陽大悅城、上海五角場萬達、成都春熙路項目,哪個不是年客流超2000萬人次的地標?
但這次交易單座估值僅10.4億,比2023年縮水65%,堪稱“骨折價”。
接盤方卻笑開了花,因為他們抄底的是萬達廣場的黃金地段和成熟客流。
從交易結構來看,太盟牽頭成立500億專項基金,自己掏50億當“風險兜底”,國有銀行貸款300億,剩下150億靠夾層融資。
這種“次級+優先級”設計,讓太盟用10%本金撬動10倍杠桿,一旦項目回報率超8%就能賺翻,虧了也有次級份額先扛著。
萬達則玩起“金蟬脫殼”——賣產權、留運營,每年坐收品牌管理費,徹底轉型輕資產!
萬達到底打的什么算盤?
萬達商管現在背著2990億債務,明年要還303億,可兜里現金只剩116億,缺口足足187億。
再加上王健林個人83億股權被凍結,蘇寧、融創追債180億,不賣資產真扛不住了。
但這次可不是單純割肉,萬達保留運營權徹底轉向輕資產模式。
畢竟珠海萬達商管去年輕資產業務貢獻了80%利潤,甩掉重資產包袱才能輕裝上陣。
03
王健林的連環計:賣賣賣能否解局?
王健林這兩年簡直成了“賣賣賣”專業戶,2024年賣了30座萬達廣場,今年又甩賣48座,累計套現超800億。
但這波操作背后,是萬達的生死局。
1、債務壓頂:股權凍結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王健林最近有點慘,5月8日新增3億股權凍結,3月18日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80億股權被凍結,凍結期限到2028年。
更要命的是,蘇寧、融創追債180億,仲裁結果還沒出來,萬達的股權重組卡得死死的。
這500億交易要是成了,至少能覆蓋年內到期的200億公開債本息,但萬達的債務窟窿還大著呢。
2、輕資產轉型:是餡餅還是陷阱?
萬達這兩年瘋狂轉型輕資產,2024年輕資產項目占比突破60%,管理費收入98億。
但問題也不少:第三方項目占比攀升可能稀釋品牌價值,華潤萬象生活、龍湖天街等對手也在加速布局輕資產賽道。
更關鍵的是,萬達雖然保留運營權,但產權沒了,未來租金分成和管理費收入能撐住估值嗎?
3、資本博弈:騰訊京東的野心
騰訊和京東這次接盤可不是單純當財務投資者。
騰訊計劃把微信支付、即時零售等生態塞進商場,京東則想把物流直接搬進倉庫,實現“上午商場下單,下午小哥送貨”。
未來的萬達廣場,可能變成“騰訊智慧廣場”“京東即時零售中心”,線下消費場景徹底被互聯網巨頭重塑。
在言叔看來,則王健林這波500億交易,既是斷臂求生的無奈之舉,也是商業地產轉型的風向標。
騰訊、京東等資本的入場,標志著線下消費主權正在從地產商向科技巨頭轉移。
萬達能否憑借輕資產運營能力涅槃重生?王健林的連環計能否最終解局?我們拭目以待。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交易之后,中國商業地產的格局,真的要變天了。
作者:言叔,資深財經評論員,堅信 “認知才是最大的不動產”。關注我,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