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旗下主打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品牌可復美,再次陷入輿論漩渦。
5月24日晚間,可復美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告消費者書”,對網絡上傳播的“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等指控進行聲明。
可復美方面表示,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其已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YY/T 1947-2025《重組膠原蛋白敷料》中重組膠原蛋白含量的檢測方法對相關產品進行檢測,“多批次檢測結果膠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與網傳的‘0.0177%添加量’嚴重不符。”
據媒體報道,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關注到此事。
“重組膠原里沒有膠原”? 可復美回應:指控不實
此次爭論的核心是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肌御修護次拋精華中相關成分的含量。
據美妝博主“大嘴博士”在“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發布的《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組膠原竟然測不到膠原!》顯示,其在反復比較各種檢測方法后,通過HPLC高效液相色譜氨基酸定量法,對可復美Human-like重組膠原蛋白肌御修護次拋精華進行檢測。
“這個方法非常靈敏,哪怕產品中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蛋白含量,它也能準確地定量測出來”,文章指出,為了防止配方中其他成分可能帶來的干擾,還專門加了18個氨基酸內標,來精確校準和定位氨基酸,“為了確保結果的可靠性,我們還進行了盲測和復測。”
“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截圖
檢測結果顯示,該款產品中聚谷氨酸鈉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別為0.1004%和0.1579%,與配方標注基本吻合,“然而,理論上源自‘重組膠原蛋白’水解產生的氨基酸總含量卻僅有0.0177%。”該博主在文章中質疑,“在重組膠原蛋白真實添加量僅為0.0177%的情況下,卻把重組膠原蛋白標注在‘非微量成分’里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國化妝品標簽標識規范要求?”
此外,“大嘴博士”還稱,甘氨酸是膠原蛋白的核心氨基酸,在HPLC檢測結果中,甘氨酸卻完全檢測不到。“如果號稱‘重組膠原蛋白’的產品,連其最核心、最基礎、最關鍵的構成要素——甘氨酸都缺失,那這樣重組出來的,到底是什么蛋白?它還能被稱為‘重組膠原蛋白’嗎?我相信大家都能接受‘老婆餅里沒有老婆’,但我們真的很難接受‘重組膠原里沒有膠原’。”
面對一系列質疑,“可復美”微信公眾號于5月24日晚間發布“告消費者書”,針對“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予以嚴正駁斥并堅決否認。
可復美方面同樣公布了具體檢測結果,“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已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YY/T 1947-2025《重組膠原蛋白敷料》中重組膠原蛋白含量的檢測方法對相關產品進行檢測,多批次檢測結果膠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與網傳的‘0.0177%添加量’嚴重不符。”
“可復美”微信公眾號截圖
同時,該品牌還稱“不實指控中使用的檢測方法并未列入上述行業標準,因該檢測方法以及相對應的樣品預處理方法未經嚴格的方法學驗證,檢測結果不準確。截至目前,對方尚未向我們索要該重組膠原蛋白原料,我們也尚未對外提供或出售該原料,對方是無法進行其所采用檢測方法的方法學驗證的。因此,其檢測結果不可信。”
對于重組膠原蛋白的標注問題,可復美回應稱,根據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2021年第77號)中第十二條相關規定,以及相關產品在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系統中可查信息顯示,該產品的“可溶性膠原”成分因其添加量大于0.1%(w/w),故而由“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且根據添加量多少,排序為第七位,與網傳的“0.0177%添加量”嚴重不符。
專家解析護膚品成分檢測難題:為何重組膠原蛋白“測不準”
5月25日晚間,“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再發文,稱巨子生物在聲明中對其提出的核心科學質疑避而不談,反將焦點轉移,“我明確提出三個關鍵科學問題,旨在探討巨子生物產品中重組膠原蛋白的真實性與科學依據。在巨子生物的聲明中,仍有兩個核心問題未做任何回應”,包括為何檢測不到膠原蛋白的核心氨基酸“甘氨酸”?將二肽命名為Mini小分子膠原是否在扭曲科學概念?
帶著對相關問題的疑問,5月2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別致電巨子生物官網上顯示的投資者關系與媒體溝通電話,截至發稿,前者電話暫無法接通,后者則稱“您所撥打的用戶線故障”。
在可復美發布的“告消費者書”中,該品牌表示,單一的內部檢測結果或許無法完全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因此我們已經委托多家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該相關產品采用多種檢測方法進一步進行檢測,而檢測需要時間,我們拿到最新檢測報告后會第一時間公布。”
關于成分檢測的問題,同濟大學醫學博士、資深護膚專家冰寒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有效成分檢測不出來”的情況在行業內并不算罕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真的沒有添加相關成分,例如去年發生的“油橄欖精未檢出橄欖苦苷成分”;二是檢測方法不當,比如方法不適用、樣品處理方法不正確等;還有一個原因是成分加入配方后形成了其他物質,可能是結合、降解、變性等。
對于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譜進行氨基酸定量測試的方法,冰寒表示,其原理是將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水解為氨基酸(稱為“樣品前處理”),再通過液相色譜進行檢測。簡單來說,就是讓含有氨基酸的液體流過一根又細又長的管子(色譜柱),不同的氨基酸因為分子量、電荷及與色譜柱表面結合能力的不同,流出管子的時間也不一樣(稱為“出峰時間”),如果已知該氨基酸流出管子的時間,則根據出峰時間就能知道是哪種氨基酸。“舉例來說,類似于用風車吹糧食分離雜質——小麥收割、脫粒后,里面會有正常的谷物顆粒、灰塵、沙石等,利用風力去吹,由于不同物質的飛行距離不同,會落在不同的區域。反過來,根據落在的哪個區域,就能分辨其是谷物顆粒、灰塵還是沙石。”
冰寒告訴記者,HPLC高效液相色譜是分析化學廣泛使用的方法,優點是精度高,缺點是不同的物質分析需要建立不同的分析條件(色譜條件),“所以對操作細節要求十分高,而且樣品前處理方法對檢測結果有重大影響。”他強調,具體到重組膠原蛋白的檢測,前處理過程至少要保證兩點:配方中的膠原確實已被完全水解為游離氨基酸;水解之后的氨基酸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穩定。“這兩點是最關鍵的,否則就沒法保證通過氨基酸含量檢測推算膠原蛋白含量的準確性。”
與此同時,他坦言,目前護膚品行業中,尚沒有針對重組膠原蛋白含量的統一標準檢測方法,“如果使用液相色譜測試,最準確的方法是直接檢測重組膠原蛋白,這需要用到重組膠原蛋白標準品,可惜的是巨子生物未對外銷售或提供所用的重組膠原蛋白標準品。”
可復美風波不斷,背后巨子生物“重營銷輕研發”掣肘猶存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可復美因還曾陷入“違禁添加EGF(表皮生長因子)”風波。
據報道,西安消費者秦女士(化名)在使用“可復美重組(類人)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出現面部腫脹和發硬的情況。隨后,秦女士自費將該產品送檢,結果顯示產品含EGF(567pg/ml),而成分表中并未標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官網了解到,由于分子量較大,EGF在正常皮膚屏障條件下較難被吸收,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其他潛在安全性問題。“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EGF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
針對“EGF添加”一事,4月12日,可復美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致廣大可復美消費者的一封信”,強調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均未添加EGF,“自收到反饋以來,我司已主動配合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監管部門完成多輪共89批次的全面檢查,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緊接著,4月17日,可復美方面再次發文稱,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發布官方通報,確認可復美多批次投訴產品未檢出表皮生長因子(EGF)。
盡管連發聲明“自證清白”,但相關輿論仍將可復美的安全性與品控標準推上風口浪尖。
巨子生物年報截圖
從業績表現來看,可復美品牌是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巨子生物”)的重要營收來源。過去一年,該公司實現營收55.388億元,同比增長57.2%;凈利潤約20.62億元,同比增長42.4%。按品牌劃分,巨子生物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可復美、可麗金品牌旗下產品,其中,可復美品牌2024年實現營收45.418億元,同比增長62.9%,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79.1%提升至82%;可麗金品牌營收為8.405億元,營收占比降至15.2%;其他品牌的營收占比約為2.5%。
巨子生物在年報中指出,可復美品牌的銷售增長得益于持續拓展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優化運營策略,令品牌影響力增加;明星產品如可復美“膠原棒”收入持續增長;持續拓展面霜等品類,推出新品可復美焦點面霜等,貢獻收入增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巨子生物提到的明星產品可復美“膠原棒”,便是此次陷入風波的“可復美Human-like重組膠原蛋白肌御修護次拋精華”。“可復美‘膠原棒’自上市三年以來,憑借過硬的產品實力、嚴格的價格管控、持續的人群與場景運營和有效的營銷推廣活動,實現了良好的消費者口碑、健康的用戶拉新和復購,最終達成穩健的銷售增長”,巨子生物稱。
從增長邏輯來看,巨子生物的業績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不斷增加的銷售投入。2024年,該公司銷售及經銷開支同比增長72.5%至20.082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約36.26%。與高額銷售費用相比,同期巨子生物的研發成本為1.065億元,雖然同比增長42.1%,但研發費用率僅為1.92%。通過計算可得,其銷售及經銷開支是研發成本的約18.86倍。
可復美在“告消費者書”中表示,“巨子生物始終秉持初心,希望將科學技術從實驗室帶入到大家的生活中,服務消費者的美麗與健康。”在市場競爭環境激烈、“重營銷輕研發”掣肘猶存、明星單品遭到質疑的當下,巨子生物與可復美能否真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仍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錚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