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名為“捏捏”的慢回彈解壓玩具迅速走紅,其可愛逼真的外形和軟糯Q彈的手感成為許多人緩解壓力的新寵。然而,隨著一位制作“捏捏”的博主自稱患癌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這類玩具的安全性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值得一提的是,檢測認證機構SGS對市場上熱銷的7款“捏捏”玩具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多款樣品存在有害物質超標現象,最高超標達35倍。
“捏捏”博主自稱患癌
廣州消委會:確有風險
近日,一位解壓“捏捏”玩具博主在個人賬號上發文透露自己患癌癥,并宣布將暫時停止更新與“捏捏”玩具相關的所有視頻內容。盡管該博主在文案中并未明確提及具體的患癌原因,但評論區不乏猜測,其患癌原因可能與長時間接觸“捏捏”玩具有關。
據了解,“捏捏”作為一種新興的可揉捏、擠壓、慢回彈的解壓玩具,憑借其可愛逼真的外形設計和軟糯Q彈的手感,迅速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捏捏”,有不少店鋪的累計付款人數達到幾千,商品價格一般在幾元到幾十元間不等。然而,關于其安全性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不少網友反映,在長時間接觸“捏捏”玩具后,出現了喉嚨痛、頭暈、胸悶等不適癥狀,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擔憂。
2020年,廣州市消委會曾對37款解壓玩具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一些玩具存在揮發性有機物釋放量過高的風險,且有部分樣品具有菌落總數過多、增塑劑含量過高、聲響過大的風險。
解壓玩具“捏捏”是否真的有毒有害?存在安全隱患嗎?近期,檢測認證機構SGS對市場上熱銷的7款“捏捏”玩具進行了檢測,檢測項目包含鄰苯二甲酸酯、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小部件和產品標簽等。
TVOC過量可導致免疫系統失調
測評玩具半數以上TVOC超標
TVOC是常溫下易揮發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包含苯、甲苯、甲醛等300多種物質。過量吸入TVOC可能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發頭暈、頭痛、嗜睡、乏力、胸悶等癥狀。同時,還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導致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
根據GB/T 18883-202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規定,TVOC濃度應≤600μg/m3,甲苯濃度應≤200μg/m3。
檢測結果顯示,在7款“捏捏”玩具中,有4款樣品的TVOC含量超標,其中4號和7號樣品的TVOC濃度分別高達29960μg/m3和21640μg/m3,分別超標4倍和2倍多。
此外,這兩款樣品還檢出了高濃度的甲苯,濃度分別為6714μg/m3和7277μg/m3,分別超標32倍和35倍。
除了有害物質超標外,檢測還發現,部分“捏捏”玩具存在小部件和標簽問題。根據GB 6675.1要求,玩具上需標注適用的年齡范圍和安全風險警告語。然而,在7款“捏捏”玩具中,有4款樣品存在小部件且未標注警告語的情況。
鄰苯二甲酸酯超標或致性早熟
測評中一款“捏捏”玩具超標26%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常見的增塑劑,廣泛應用于塑料制品中。然而,如果過量使用,這類物質會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并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特別是對于兒童來說,過量接觸鄰苯二甲酸酯可能誘發女童性早熟、男童女性化,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肝腎功能等。
根據GB/T 22048:2022《玩具及兒童用品 聚氯乙烯塑料中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的測定》標準,玩具中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能超過0.1%。
然而,SGS的檢測結果顯示,在7款“捏捏”玩具中,有1款(6號)樣品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為0.126%,超標26%。
專家建議
選購“捏捏”時 查看3C認證標識
面對“捏捏”玩具的安全隱患,消費者應該如何科學選購和使用呢?
SGS專家建議,選“捏捏”時,先查看包裝上是否標有國家強制性標準號:GB 6675.1,GB 6675.2,GB 6675.3,GB 6675.4。標準號有缺失或錯誤標注,都說明產品可能是不規范的。
其次,查看是否有3C認證標識,因為市面上常見的“捏捏”玩具基本都屬于國家強制標注3C目錄產品。
除了謹慎購買“捏捏”,SGS專家提醒,玩“捏捏”時,最好找一個寬敞通風的環境;玩后立即清洗手部。最好不要在無防護的情況下,親手DIY制作“捏捏”!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蕾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