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心清,心無礙,滋養內心得自在。
生活中,你是否會時不時進入這樣一種狀態?
生活按部就班地進行著,雖然無災無難,但情緒總是莫名低落。
腦子里的計劃千千萬萬,卻遲遲沒有著手干。
情緒低迷,易煩躁;身體疲倦,不想動。
以上種種情況表明,你正處在“低能量”狀態。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里,每一天的奔波,每一場的較量,讓我們心靈的電量告急,急需一場溫柔的救贖。
今天和大家分享恢復能量的12件小事,治愈自己,滋養生命。
01
恢復心理能量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你的內心本就具有智慧和力量,只是深藏心底,有待激發。
①冥想,清雜念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疲憊、迷茫、力不從心,而正念冥想就像一扇通往內心的窗戶,讓我們在寧靜中找回真實的自己。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挺直身體,放松肌肉,閉上眼睛。
讓思緒自由游走,觀察情緒,接納自己。
當內心變得澄凈,許多糾纏在心上的煩惱,也會迎刃而解。
農夫種莊稼之前,先清理雜草。我們在為內心注入正向思想之前,也要清理雜念。
進行冥想,可減少妄想。
②喝茶,靜其心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喝茶是一種享受。茶葉中有一種叫做茶多酚的物質,可以助人放松身心,緩解焦慮。
喝茶也是一種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在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品味浮沉人生。
浮躁的生活,需要有慢下來喝茶的心情。
泡一壺茶,嗅著茶的甘美,望著杯中懸浮的茶葉,平淡而簡單,修身亦修心!
茶在沉浮中逐步歸于平淡,人在輾轉中日漸寧靜。
③寫作,理思緒
生活千頭萬緒,人生煩亂如麻,想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借助紙筆寫明白。
不開心時,不妨在日記里宣泄情緒,整理思緒,把不開心的事情都留在紙上,和沮喪的過去告別,然后翻過那一頁,開始新的篇章。
給大家分享三種“正念日記”,記錄美好,吸收外界正能量。
a.今日美好發生(感恩日記)
b.我真棒(小成就記錄)
c.好奇心速記(記錄當下靈感)
每天都試著感知身邊的愛與被愛,看到自身價值。存儲人生中的點滴幸福,來沖淡生活的苦悶與煩惱。
④聊天,訴煩憂
如果你負面情緒爆棚,藏在心里不如表達出來。
約上三五知己,小酌兩杯,把話說給懂的人聽。
吐槽生活,清理心里的垃圾。心寬了,心態就穩了,生活就順了。
此外,情緒的表達像天氣預報,讓周圍的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知道你的真實狀態與感受。
周圍的人才能對你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更好地幫助你。
心靜,心清,心無礙,滋養內心得自在。
02
恢復身體能量
村上春樹說:“身體是靈魂的圣殿,無論那里供奉著什么,我們都必須保持她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有度,人有精神。
①早睡早起,規律作息
手機沒電了,會開啟省電模式;人沒有能量時,也會開啟自我保護模式。
不只是我們,豁達如蘇軾,剛被貶謫流放黃州時,也曾抑郁苦悶。
他說自己“昏昏覺還臥,展轉無由足。強起出門去,孤夢猶可續。”
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黑白顛倒過,日子也混亂。
人們常說世界上最好的養生是睡覺,但這種養生不是長睡不起,任由自己晝夜顛倒。
而是睡覺早一點,熬夜少一點,積蓄生命能量,養足精神在生活里“打怪升級”。
②每天運動半小時,保持體力
老話說得好:流水不腐。人的身體也像一灣水,只有流動起來,才能迸發生機。
白天工作久坐傷身,再忙也別忘了鍛煉。
下班后,不妨跳跳繩、跑跑步,松弛一下筋骨;或者睡覺前做一套慢節奏的拉伸,舒展身體也舒展內心。
每天運動半小時,激活身體里的能量,獲得健康的回饋和獎賞。
當你動起來,沉悶疲乏的生活也會變得活色生香。
③出門走走,感受生活美好
網上有人問:如何擁有一個“超長待機”的良好狀態?
高贊回復是:不要總待在家里,多出門走走。
宅在家里,越宅越廢;出去看看,舒緩身心。
邁開腳步,感受行走帶來的能量;近郊爬山,呼吸新鮮空氣。
沒有必須要做的事情,必須達成的目標,隨意走走停停。
從人間煙火里,從一草一木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
當你見過更廣闊的世界后,也會擁有不一樣的氣度和人生格局,更容易把過去的不如意輕松放下,擁抱更快樂的人生。
④睡前泡腳洗澡,暫時戒掉網絡
忙碌一天,回家后的我們,很容易進入“躺下刷手機”的放空狀態。
而越躺越累,越累越躺,不能消除疲憊,還會越休息越累。
不妨放下手機,暫時戒掉網絡,屏蔽一切無用信息。試試馬上洗個熱水澡,轉換情緒,切換社會身份,回歸自我。
睡前泡個腳,身體放松,精神不緊繃,人的思維也更敏捷,也為思考提供一個更開放的狀態,容易產生更好的想法。
我們要學會把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做隔斷,給自己留充足的時間恢復能量,滋養自己。
03
恢復做事能量
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大事需積累,也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
①一次就做一件事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問一位得道高僧,在得道之前,每天都在做什么。
高僧說:“挑水砍柴吃飯。”
“那得道后呢?”“還是挑水砍柴吃飯。”
小和尚疑惑了,那你是怎么得道的呢?
高僧淡然答道:“得道前,砍柴時惦著挑水,挑水時惦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大道至簡,專注就是道。
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更能成事;一個人同時做很多事,可能一事無成。
當你心力不足時,捋一捋手頭事,分一分難易度。
先易后難,積累信心,給自己正向反饋,做事的能量就會越來越滿。
②不預設困難,不過度擔憂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還沒開始時,就在大腦中設想會遇到的困難。
“這樣做可行嗎?遇到意外怎么辦?……”這些憂慮,常常會變成做事的攔路虎和拖延放棄的借口。
大部分事情都是,想多了都是問題,做多了全是答案。
你的過度擔憂只會讓自己陷入毫無意義的虛無主義和憂慮中。
人生的容錯率比你想的還要大,你盡管去做,不要怕。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未來的事情走一步算一步,走一步看一步。
③先“糊弄”做事,再追求完美
史鐵生說:
“別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比如路上有很多障礙,將其清理到你能走過去就好,無須全部清除干凈。魯莽者要學會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猶豫。目的可求完美,舉步之際則無須周全。”
世上沒有萬全的準備,排除干擾情緒,想到了就去做。
莽撞地開始,拙劣地完成,總好過因追求完美而遲遲不動手。
放下過多思慮,試著以“糊弄”心態起步。先入局,再調整。
假裝自己游刃有余,只要開始做了,慢慢也就上道了。
我們永遠不可能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執行力才是破除迷茫的關鍵。
④少自我否定,多自我鼓勵
人無完人,事無絕對,要允許一切發生。
只要覺得對自己有益,就去做,達不到預期目標,也沒關系,要學會自我原諒。
用低內耗、少磨損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過程中不必去苛責自己,不過度評價自己,事情才會越做越順。
試著每天對自己說:“今天的我,已經做到很好了”,“我會越來越好的”。
常給自己積極暗示,生活的希望也需要自己給。
04
很喜歡一段話:
“如果你的心情生病了,那就先當個植物,吃吃喝喝,好好睡覺,曬曬太陽,慢慢長大,啥也不想。
然后變成一只動物,接受你所有的欲望,正視你的需求、憤怒和競爭。
接著,變回一個小孩,重新照顧自己,找回對世界的好奇、熱情和勇氣。”
自然有四季,人生有低谷。
冬季過后才會春暖花開,人也要允許自己“枯萎”幾天,蓄滿能量,才能走更遠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