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艷芳 文/攝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初夏時節,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的百事山東生產基地,萬畝土豆花競相綻放。農藝師吳鐸說,6月中旬土豆收獲后要給甘肅老家的親人和朋友寄些過去,“我們家鄉也產土豆,但我親手種的,不一樣。”
除了因親身勞作產生情感連接,這個“不一樣”還有一層意味——精準化智慧化的土豆種植。這座遍布數字化“綠科技”的智慧生態農場,以先進的多光譜無人機巡田、AI數據分析、智能灌溉、土壤健康監控、二氧化碳制造生物菌劑等再生農業實踐,與百事食品山東工廠的有機固廢循環再利用、中水回收和雨水利用、可再生電力等節能減碳、資源循環等舉措聯動,切實推動供應鏈綠色升級。
無人機巡田
空中的“植保助手”與地下的“電子根系”
清晨的農場,陽光灑在土豆田上,多光譜無人機正在低空盤旋。“這種小型無人機每天巡田,負責‘偵察’,大型無人機負責‘作戰’——針對異常區域精細化噴施農藥。”吳鐸告訴記者,在土豆種植中,作為“科技減碳”的典型工具,無人機是精準監測前端與綠色防控抓手。
無人機的監測貫穿土豆生長全周期,精準識別各時段的風險。比如,前期(播種—苗期)重點監測全田出苗的均勻性,通過對比播種密度與實際出苗情況,及時補栽缺苗區域。中后期(開花—收獲期)聚焦作物冠層覆蓋率與病蟲害識別,通過葉片面積占比評估光合作用效率,判斷植株的營養狀態,如果覆蓋率低于70%,可能影響土豆膨大;利用多光譜相機捕捉葉片顏色異常(如黃化、斑點),AI算法初步判斷病害類型(如晚疫病、病毒病)或蟲害(如蚜蟲、甲蟲),可以定位至單株,精度不超過1米。
“我們規劃好無人機的飛行地塊和高度之后,它就可以自動規劃軌跡,并在飛行過程中拍照取樣,上傳圖像,通過Argo-Scout作物監測平臺對這些圖片和數據進行分析,自動標記異常區域,生成三色熱圖(其中,綠色代表健康無風險,黃色為低風險,需要關注,紅色是高風險異常區域)及風險報告(包含病蟲害類型概率、位置坐標),并結合AI給出建議。”農藝師張志飛介紹說,“通過這些立體效果圖、平面視圖,我們綜合判斷作物長勢、灌溉均勻度,進行病蟲害的初步診斷,并及時采取合理的農藝措施。”
人機協同使田間作業效率躍升,“像我現在管理著3100畝地,以往需要四五個農藝師。”張志飛說。而且,無人機巡田全天候無死角,能覆蓋人工不易到達的角落(如溝渠旁),噴施農藥的效率更是10倍于人工,藥劑使用量可減少30%—50%,從而降低了面源污染。另外,無人機替代傳統機械化作業,減少了設備進田碾壓土壤。
除了會飛的“植保助手”,田壟間還藏著農藝師的另一位“智能幫手”。在一臺深植于土豆田里的土壤張力計前,農場負責人尹磊介紹道:“這臺儀器就像植物的‘電子根系’,它通過檢測土壤顆粒對水分的吸附力,幫助我們了解土壤的實時水分狀況,判斷土豆的‘口渴’程度,確定灌溉方案。”他指了指手機上的智能灌溉App,屏幕上顯示著不同地塊的灌溉時間和肥料用量,“僅需輕輕一點,電磁閥便自動開啟,滴灌系統將水肥精準送達土豆根系,物盡其用。僅灌溉方面,就讓我們農場節省了近60萬元。”
由于增加了生物質有機菌肥施入和作物輪作與休耕等措施,土壤有機質含量獲得提升,有效改善了土壤鹽堿化。尹磊說:“我們目前正在測試使用一款環保菌肥,其菌劑是通過電催化與合成生物技術由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制成的。這一突破性綠色科技,不僅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更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的同時,減少了碳排放。”
“土豆大學”與“新農人”
一系列的“綠科技”操作下來,農場的再生農業實踐實現了減藥、減肥、減水、減能耗和增產、增效的“四減兩增”,以節水10%—20%、土豆產量提高3%—5%的成績,取得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在新時代做‘新農人’大有可為。”出生于農村的00后張志飛說,“我小時候其實很討厭去地里干活,自打加入百事之后,我熱愛上了農業。從前沿農業‘黑科技’,到種薯培育經驗等多元領域,公司的知識寶庫讓我大開眼界。”
“2024年,公司農業部以培養兼具數字技術與管理能力的‘新農人’為目標,發起了系統性人才培養項目‘土豆大學’。在‘土豆大學’的深造,讓我從最初管理800畝到如今管理3100畝,感受到了被托舉的成長,由此更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他說。
“農業是百事公司業務的根基。在中國,我們是土豆用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百事公司亞太區供應鏈高級副總裁李友林表示:“我們有責任通過推進可持續采購以及推廣再生農業實踐,來提升農業生態環境中土壤、水體、生物多樣性等自然資源的健康水平,幫助農戶采用最新綠色科技種植優質的農作物,協助他們以更高產和更可持續的方式發展。”
產業興,鄉村興。智慧生態農場每年為當地提供多達3.6萬人次的季節性用工,為當地農戶增加收益超1200萬元。而2024年9月正式投產的百事食品山東工廠,與農場相隔僅30公里。新鮮的土豆運到工廠后,在變身成樂事薯片的過程中,每一顆都會被“極致”利用:土豆的皮渣等有機廢料,會通過厭氧發酵系統產出甲烷,轉化的熱能或電能,為工廠提供能源供應;土豆切片漂洗過程中產生的淀粉水,經離心回收機,實現淀粉捕集和回水再利用;土豆中富含的水分,則會經過蒸汽冷凝再次回收利用。
作為百事公司唯一在縣級層面落地的食品工廠,百事食品山東工廠帶動全產業鏈用工4000余人,有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返鄉就業可以離父母更近一些,既能賺錢又能顧家。”應屆大學生王西鵬是工廠的新生代員工,他說:“在家鄉加入跨國公司,開啟自己的職場人生,我覺得很幸運。”同樣選擇返鄉就業的碩士畢業生胡振文感慨道:“我一直對家鄉臨沂有著深厚感情,回到家鄉工作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公司有著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培訓機制,能夠讓我們接觸到國際上最先進的專業知識,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中國食品報》(2025年05月27日02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