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這玩意兒,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就像給漢字找對象 ——天配地,雨搭風”,大陸對長空,念起來還得抑揚頓挫,跟唱歌似的。
在沒有手機、短視頻的古代,最時髦的娛樂活動,就是三五好友湊一塊兒,吟詩作對。
一副好對聯,既能展現文人的才思,又能傳遞彼此的心意,難怪大家都愛得不行。
說到對聯高手,就不得不提蘇軾蘇東坡。這位大文豪,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對對聯更是信手拈來。民間流傳著不少他的對聯趣事。
例如他和好友佛印斗嘴對對聯,他出“狗啃河上(和尚)骨”,和尚就對“水流東坡尸(東坡詩)”;蘇東坡有次還出“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火盡爐寒,來把意馬牢拴”的字謎對聯(謎底乃“禿驢”也)來調侃,把和尚噎得直撓頭……
今天要講的,就是一段和他有關的對聯佳話。
那年春天,汴京城外的桃花開得正盛,漫山遍野粉撲撲的,像給大地鋪了層云霞。
蘇軾約上幾個好友,帶著酒菜,騎著毛驢出城踏青。一行人沿汴河信步而行,但見柳色如煙,桃花灼灼,不知不覺過了許久,還走迷了方向。
"子瞻兄,你且看看這日頭。"黃庭堅摸著咕咕作響的肚子,"咱們帶的果餅早吃完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話沒說完,佛印突然指著遠處喊道:"快看!炊煙!"
眾人趕忙加快腳步,到了近前,只見朱漆大門緊閉,門楣上掛著 “許宅” 的匾額。幾人整了整衣冠上前叩門:“勞駕!行路至此,想討碗水喝!”
宅子主人許晚榮打量了一番,見蘇軾等人雖風塵仆仆,談吐間卻透著書卷氣,忙吩咐仆婦:"把窖藏的梅子酒啟了,再切盤醬鹿肉來!"
主客正閑聊時,后堂轉出個十六七歲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發髻上別著支白玉簪。
她怯生生福了福身:“諸位先生有禮了”。原來這是許家千金許相宜,平日里最愛讀詩詞、玩對聯,常跟著先生學做詩,在閨閣中頗有名氣。
今日得見大才子,便像竹筒倒豆子般,把平日里作詩時遇到的困惑、對聯創作的難題全說了出來。蘇軾耐心解答。
聊著聊著,話題轉到了許家染坊生意。對此許晚榮嘆了口氣:“生意是不錯,就是缺副亮眼的對聯。請了好幾個秀才寫,都不滿意。”
“爹,我前些日子倒是想了個上聯!” 許相宜眼睛亮晶晶的,“‘深淺隨君意’,您看,不管客人想要深顏色、淺顏色的布,咱們染坊都能染出來!可下聯……” 她咬著嘴唇,無奈地搖了搖頭。
蘇軾手捻胡須,沉思片刻。看著窗外隨風飄動的彩綢,又想起許家父女的熱情招待,心中一動:“要不試試‘長短皆收錢’?”
他解釋道:“染布按長度算錢,不管布長布短,咱們都用心染,明碼標價!”
屋內頓時響起一片叫好聲。許晚榮拍著大腿:“絕了!對仗這么工整,意思也貼切,蘇先生不愧是大才子……”
這時,一直在啃糕點的佛印和尚突然冒出來,咧著嘴笑道:“我再加個橫批 ——‘好色者進’!”
眾人聽到先是一愣,隨即哄堂大笑。佛印晃著大腦袋解釋:“此‘好色’非彼‘好色’,咱們染坊染出的布五顏六色,不就是給愛‘好色’的人準備的嘛!”
這副對聯,從詞性看“深淺” 對 “長短”,都是反義詞;“隨君意” 對 “皆收錢”,一個表態度,一個說規矩,工整得挑不出毛病,緊緊圍繞染坊生意,體現了染坊的經營之道。
加之音韻平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堪稱對聯中的 “商業文案天花板”。
許家當晚就請了木匠,將這吸引眼球的對聯,連夜篆刻上去,掛在許家染坊門口。
路過的行人,無論識字不識字,都被這有趣的對聯吸引,駐足觀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許家染坊不僅手藝好,還藏著大才子的墨寶。
原本就紅火的生意,更是天天排起長隊,布匹染都染不過來。
而蘇軾、佛印與許家的這段趣事,也成了汴京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