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前列腺癌越發高發,嚴重危害著男性健康。這個隱匿的“健康殺手”究竟是什么?該如何預防、診斷和治療?一起來看↓
01
發病隱匿,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與年齡增長、家族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好發于50歲尤其是65歲以上的男性群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前列腺癌發病隱匿,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很容易被忽視。當出現尿頻、尿急、尿流緩慢、排尿費力等下尿路梗阻癥狀,甚至是血尿、血精、勃起功能障礙等,病情可能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更嚴重的是,腫瘤一旦發生骨轉移,不僅會引起難以忍受的疼痛,還會大大增加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生存預期。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
1.排尿異常:尿頻(夜尿2次及以上)、尿急、尿流變細或中斷、排尿費力、尿后淋漓不盡。
2.血尿或血精:尿液或精液中出現淡紅色或暗紅色痕跡。
3.疼痛:骨盆、腰部或骨骼疼痛(晚期骨轉移的典型表現)。
4.全身癥狀:體重驟降、乏力、消瘦、食欲不振、淋巴結腫大(腹股溝/腰部)等。
03
以下人群要高度注意!
1.年齡大于50歲,或有前列腺癌家族史(45歲以上就需定期篩查)。
2.攜帶BRCA2基因突變,或40歲時PSA檢測值超過1ng/ml。
3.長期高脂飲食、肥胖、缺乏運動者。
4.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患者。
04
如何診斷?
1.PSA檢測: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核心篩查指標。若PSA數值超過4ng/ml,在排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等外部干擾因素之后,需進一步檢查。
2.直腸指檢:醫生通過直腸指檢,可以觸摸前列腺的大小、形態和質地。若觸及堅硬結節、邊界欠清的前列腺,應高度懷疑前列腺癌。建議在PSA檢測后進行。
3.影像學檢查:超聲、MRI評估腫瘤范圍;骨掃描排查是否發生骨轉移;PET-CT能更全面評估腫瘤在全身的分布情況,但價格相對昂貴,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AI技術可對大量醫學影像和病理圖像進行快速分析,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4.穿刺活檢:前列腺穿刺活檢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在超聲引導下,醫生從前列腺不同部位抽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細胞是否發生癌變,以及癌細胞的惡性程度。
05
如何治療?
1.觀察等待與主動監測:對于腫瘤進展緩慢的高齡患者,可選擇密切隨訪,發現腫瘤進展再及時干預,以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副作用。
2.手術治療:早期前列腺癌、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可通過切除前列腺及周圍部分組織,達到根治效果。如今,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逐漸成為主流,能夠更精準地切除腫瘤,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創傷小、恢復快。
3.放射治療:包括外照射放療和粒子植入治療,用于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或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副作用較小。
4.內分泌治療:通過抑制雄激素的產生或阻斷其作用,來抑制腫瘤生長,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潮熱、骨質疏松、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
5.化學治療:主要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發生轉移,且內分泌治療失效的患者。化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腫瘤進展,但副作用較大,會引發惡心、嘔吐、脫發等不良反應。
6.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細胞的特定分子靶點,精準打擊癌細胞,副作用相對較小;免疫治療則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但是,這兩種治療方法目前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價格也相對昂貴。
06
日常預防小貼士
1.健康飲食:合理飲水,多攝入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
2.定期體檢:年齡50歲以上的男性、有前列腺癌家族史,以及年齡40歲以上且攜帶BRCA2基因突變等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PSA檢測和前列腺健康檢查。
3.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鍛煉活動,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
4.避免不良習慣:戒煙限酒,避免久坐和憋尿等不良生活習慣。
醫生提醒: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通過早期篩查和及時治療,
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來源:安亭醫院
科普作者:安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慧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