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志愿者
在“振”守腦膜系列的前兩場直播中,潘振宇教授介紹了腦膜轉移的診療現狀和進展,系統講解了腦膜轉移的臨床特點、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幫助患者厘清了科學診療的基本框架及核心邏輯。并通過六個腦膜轉移的治療案例,展示了不同病情下的治療方案選擇及效果,涵蓋靶向治療、鞘內化免、放療等聯合應用原則,體現了科學規范+個體化精準治療的重要性。
本次的第三場直播,潘教授進一步聚焦臨床診療中的關鍵細節,結合十幾年的腦膜轉移治療經驗,從診斷難點、治療理念到副反應處理,逐一拆解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提供更落地的指導和經驗分享。
1
診斷經驗分享
1
腦膜轉移的定義再強調
腦膜轉移是指腫瘤細胞侵入蛛網膜下腔,在腦脊液中播撒,造成柔腦膜浸潤,以及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單純的硬腦膜轉移并不是腦膜轉移。蛛網膜和軟腦膜共同構成了柔腦膜,這兩層膜之間的腔隙是蛛網膜下腔,中間充滿了腦脊液。腫瘤細胞進入到腔隙中,發生了增殖和擴散,侵襲了大腦、神經,才發生了腦膜轉移。因此,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發現腫瘤細胞是腦膜轉移診斷的唯一金標準。
2
腦脊液細胞學診斷
腦膜轉移要通過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確診,臨床中卻常出現“癥狀典型卻檢測陰性”的困境。即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就是腦脊液中有腫瘤細胞,但是沒檢測出來。腦脊液檢出率低主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其中檢測技術是影響檢出率最主要的因素。
1. 檢測技術:離心法、沉降法提取細胞團易損耗腫瘤細胞,當離心的轉速太高或者離心機不穩定的時候,就容易弄破細胞;或者沉降法沉淀出來的細胞團在腦血液里邊制備不出來。因此傳統方法的檢出率僅約50%。建議應用液基細胞學(ThinPrep)聯合巴氏染色的方法,通過流體力學原理,可高效富集細胞并保持形態完整;單次檢查陽性率近80%,兩次檢查陽性率大于90%。
2. 檢測流程:腦脊液樣品經腰穿取得,采集后需盡快送檢或低溫保存,避免細胞降解。
3. 樣本量:腦脊液標本采集量要>10ml。
4. 患者因素:部分病期早或者腫瘤負荷低的患者,腦脊液中腫瘤細胞數量太少、不脫落(更多見于鱗癌患者),需要多次檢測。
2
治療經驗:鞘內化療的規范操作與并發癥管理
1
治療核心理念:盡早治療 徹底控制
1. 盡早治療的目的和意義是減少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生
在發病初期、腫瘤細胞尚未嚴重侵襲神經系統時啟動治療,可顯著降低神經功能障礙風險(如復視、面癱、肢體癱瘓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而延誤治療則可能導致神經功能障礙不可逆損傷。神經最初只是受到刺激性的損傷,之后會引起脫髓鞘(神經外的鞘膜脫失),導致神經元的暴露及功能損害。一旦發生神經功能損害之后,再要恢復就很慢了。
2. 盡可能徹底的控制腦脊液當中的腫瘤細胞,才能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
不管采用哪種治療方法,包括對腦膜轉移有療效的靶向藥、鞘內化免或者放射治療,目的是徹底的控制腦脊液中的癌細胞。在治療尤其是鞘內化療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按時按期完成治療,維持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及作用時間,才能達到最好的腫瘤控制效果,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
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監測和解決副反應,例如食欲減退、血項降低等,避免因此中斷治療。
2
鞘內化療的標準化操作
鞘內注射治療是將藥物直接注入腦脊液中,發揮抗腫瘤作用。科學規范的給藥方案是影響治療療效的關鍵。據我們觀察,科學規范的鞘內化療后,總體有效率在70%-80%。首場直播中,已經介紹過鞘內化療的經典藥物和用法用量,今天主要分享鞘注的操作經驗和并發癥的處理。
1. 鞘注的兩大給藥方式:植入裝置給藥、腰穿給藥
植入裝置給藥,就是事先通過手術在人體內預埋給藥裝置,如Ommaya囊、腰椎置管(給藥泵),將藥物通過裝置打入腦室或者椎管。Ommaya囊是裝在頭皮下,管子置入腦池中;給藥泵是囊放在病人的腰部,管子置入椎管中。
腰穿給藥,將腰穿針扎入后背腰部,穿透棘突、韌帶進入椎管,刺破硬膜將藥物打入腦脊液中。
2. 鞘注操作的注意事項
· 經Ommaya囊或腰椎置管途徑:先抽液再注射;勻速,平穩;避免一次抽液過多;注意沖管;
· 經腰穿途徑:穿刺不受骨轉移、腰椎間盤突出等影響;
· 鞘內給藥時,穿刺針的斜面必須全部刺入蛛網膜下腔,避免藥物滲入硬膜外或硬膜下,引發神經根刺激;
· 腰穿給藥后,平躺0.5-1.5小時。對于低顱壓患者,延長平躺時間。
3
鞘內化療的常見副反應及處理
1. 血液學副反應
最為常見的副反應。罕見病例中,特別敏感的病人甚至在第一次鞘注后就出現嚴重的血液毒性,血小板低到十幾。所以鞘內化療,尤其是打培美曲塞的病人,一定要在打了3-5天后驗血,檢測和監察血項。血液副反應的對癥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增加葉酸補充,亞葉酸鈣解救治療等。
應用升白和升板藥物后,白細胞多在停藥3天內回升,血小板降低可能持續7-10天,回升較慢。醫生要根據經驗判斷,血項低一點時,是否盡快將鞘注特別是誘導期的四次打完,避免耽誤治療。
2. 轉氨酶升高
轉氨酶升高即肝功能的影響,一般沒有癥狀,不影響治療。病人感覺厭油或者沒有食欲時,查一下肝功,如果發現肝功能有改變,給予保肝降酶藥物治療即可。
3. 神經根刺激及蛛網膜炎
化療藥物通過腰穿打入,可能會刺激馬尾神經,通過囊注,可能會刺激顱內。有的病人會出現蛛網膜炎,表現為肩背部疼痛,放散痛等。可根據腦脊液的常規檢查,如腦脊液蛋白,潘氏實驗等推斷。如果是蛛網膜炎,給予糖皮質激素對癥治療,能很快恢復。
要注意,蛋白高不一定就是蛛網膜炎,需要動態觀察檢測數值,還有病人的病情演變和神經系統癥狀的變化,以及鞘注的給藥和時間來綜合判斷。
4. 疲乏、食欲下降
有些輕癥的患者,在幾次鞘注后感覺乏力、食欲下降,可能誤認為鞘注后病情加重,其實這些現象更多是化療藥物的反應。重癥患者,因為嚴重頭痛、抽搐甚至是意識不清等癥狀在鞘注后得到改善,病情的好轉掩蓋了對化療藥物的反應,所以疲乏和食欲下降的表現或許沒有輕癥患者明顯。隨著治療時間的拉長,尤其是到了鞏固治療期,鞘注間隔加長,疲乏、食欲下降的癥狀大多會慢慢好轉。
5. 低顱壓綜合征
反復腰穿、放腦脊液容易造成硬膜損傷、顱壓低,然后引起頭痛。表現為站立時頭痛加重,平臥緩解。可以通過大量補液、少動多躺多休息來緩解。另外,腰穿操作時換小號的細針,同時避免反復去扎,減輕硬膜的損傷。
6. 化學性腦膜炎
化學中樞毒性多因鞘注藥物過量或腦脊液循環障礙引發。與腦膜進展的區別表現為發病急,癥狀快速到高峰。例如有的病人鞘注后,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急性劇烈頭痛,癲癇反復持續的發作,然后開始嗜睡昏睡,一到兩周甚至幾天人就去世了,這是典型的化學性中樞毒性。
處理化學性腦膜炎或者中樞毒性化學性腦炎,首先要立即腰穿或者經囊引流,放腦脊液。第二是給予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沖擊。第三是藥物解救,如葉酸、亞葉酸鈣進行治療。
7.癲癇
癲癇的原因是皮層放電,任何因素造成的皮層異常放電都會引發癲癇,比如顳葉實體瘤、腦外傷史、腦膜進展、藥物過量、腫瘤細胞裂解刺激等。腫瘤細胞裂解,即治療有效了也可能癲癇。有的病人鞘注化療藥物后,腫瘤細胞因為細胞毒作用死亡,之后裂解產生了很多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對人有毒性作用。特別是腫瘤負荷大、病情重的患者,鞘注后癲癇發作,然后很快緩解,用一些抗癲癇藥物治療后就不再發作了。睡一覺醒來后,頭痛等癥狀都緩解了,體感變好,這就是治療有效。
4
鞘內給藥治療中的常見癥狀及處理
1. 頸肩背痛
腦膜轉移本身就可以造成頸肩背的疼痛,加上顱壓低會造成頭痛。如果鞘注后僅僅出現頸肩背痛,很多就是鞘注后的神經根刺激;如果疼痛持續時間比較長,可能也會診斷出蛛網膜炎。對于肩頸痛,我們醫院會先用烤燈烤疼痛部位來對癥治療,再就是可以用一點糖皮質激素,一般很快就恢復。
2. 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這是化療的副反應之一,需要科學理性的面對。盡量不要因為小的副反應去耽誤治療,避免影響預后。
3. 失眠
我們很多治療中的病人都有這種情況,先告訴大家,如果治療之前病人嗜睡,治療有效以后反而入睡困難,也許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當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損傷和刺激后就會進入重度的抑制狀態,會出現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識障礙。通過治療,病人的腫瘤細胞得到控制、病情好轉,神經系統的抑制狀態就會解除,神經功能開始恢復,興奮度就提高了,失眠就是興奮的表現。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現象,也不需要特殊處置,不要用安眠藥進行干預,身體可以自然調節。
4.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是腦功能障礙的表現,需要綜合判斷腦功能障礙的原因,是不是腦膜轉移進展來的,或腦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然后再對癥治療,包括使用改善循環的藥物,積極治療腦膜轉移等。
5. 腦室增寬,急性腦脊液循環障礙,急性腦積水
這些是比較危險的情況,后面會再詳細講解。有些腦積水或者腦室增寬的病人,顱壓并不高,也不頭痛,癥狀隱秘,處理起來很棘手。因此我們要在治療中常規復查CT,打幾次鞘注后要查一下,看有沒有腦室增寬,如果有,要及時處理。有些患者打了幾次鞘注后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需要警惕,盡快檢查頭部CT或MRI。
6. 頭暈,麻木感,震顫
如果檢查了頭部的片子,排除腦室增寬、腦積水等問題,只是頭暈,可以想其他辦法(藥物、理療等)解決,或者等待自然恢復。有些患者會感覺麻木,比如手麻木感,腳麻木感,臉麻木感等,都是神經末梢或者說神經根的刺激反應,沒有立刻起效的改善方法,通常也是隨著時間逐漸恢復。當然也可以用改善循環或者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B族維生素、甲鈷胺等。還有震顫,也是同樣的。
7. 皮疹、發熱、瘙癢、甲狀腺功能減退
這些主要是鞘內免疫的副反應。應用免疫治療后如果有輕度的副反應,一定是好現象,這個是國際公認的,它提示免疫系統被激活了,那樣的話,提示體質殺傷腫瘤的能力也是比較強的。
3
鞘內化療的起效時間
每位患者的起效時間不一樣,大部分人尤其是高顱壓型的腦膜轉移患者,起效還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經驗,將腦膜轉移的癥狀來源分為了幾個類型:一種是高顱壓型;一種是神經根型,或者說顱神經麻痹型;還有就是腦室增寬和腦積水的病人。
高顱壓型的病人,有的起病急,頭痛很快加重,腰穿顱壓很高,這類病人相對更容易治療。打了幾次鞘注,就很快控制了,體感好轉。當然也可能出現剛才講到的并發癥,積極有效的去處理,大部分都能處理得很好。
神經功能障礙型,假如病人沒有很明顯的癥狀,就是神經麻痹,比如復視;要緩解這種癥狀,時間就比較久。除非癥狀出現后,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正確的治療,恢復就快。對于神經功能障礙,需要首先清除腦血里的腫瘤,等待神經修復及神經功能恢復,比較漫長;超過1-2個月的神經功能損害基本無法恢復,例如面癱,失明,咬肌萎縮,下肢肌肉萎縮等。另外,腦積水、皮層萎縮及腦血管相關的嚴重腦功能障礙造成的認知障礙難以恢復。
鞘注的起效時間取決于病情的類型,還有嚴重程度。而且治療過程當中,有時會出現反彈-起初頭痛緩解挺好,過兩天又頭痛了-腦膜轉移的治療很少有一蹴而就的,會有波動。有效的治療,總體方向是向好的。
腦室增寬和腦積水的病人,癥狀最難改善和恢復,但并不是預后最差的。這部分病人的特點是發展很慢,病情和癥狀不像高顱壓型的那么急,但是不好逆轉。
腦積水不是腦水腫。腦積水是指腦脊液重吸收障礙,造成腦脊液增多,進一步引起腦室增寬增大。腦水腫是局部病灶或者局部腦組織受到侵襲等,造成了局部的腦組織水腫。腦積水和腦水腫是兩回事,一個是積液在腔隙里,一個積液是在組織里。
腦積水不一定伴有高顱壓。大部分腦積水和腦室增寬的病人,測顱壓都是正常,但是這部分病人的腦積水是緩慢形成的,很難快速的去治療恢復。也有一部分的人通過治療可以恢復正常,就是越早發現的,越早處理,那么腦膜轉移控制之后,雜質少了,腦脊液重吸收正常了,就能逐漸恢復正常。
有明顯腦積水或明顯腦室增寬的患者,不建議行鞘內化療。因為腦脊液循環不暢,藥物容易蓄積在腦脊液中,不能排到身體里,會造成嚴重的中樞毒性,可能引發病人癲癇,昏迷。
腦室輕度增寬患者,慎用鞘內化療。如果鞘注,要注意病情變化,及時解救治療,對癥處理。
治療腦室增寬和腦積水,全腦放療是主要方法,已被證實可以改善腦脊液的重吸收和循環。但是全腦放療不適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70歲以上的患者。還有腦溝回變寬、皮層已經萎縮的病人也要慎重,因為放療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影響腦血管的供給及腦功能,腦功能受影響后就會出現認知障礙。腦室增寬和腦積水已經很嚴重、已有認知障礙的患者,也不適合全腦放療。
靶向藥物治療,往往難以有效治療腦積水。在無其他有效的治療手段、腦室增寬嚴重、病情不可逆(腦萎縮)之前,可以考慮做分流。
分享一個病例的治療過程。去年有位患者入院治療時可以行走,但是走不穩。拍片顯示有腦積水和腦室增寬,腦脊液中的腫瘤細胞量大,而且活躍。推測是病人靶向藥耐藥后,腦膜轉移進展。腰穿放腦脊液后,病人癥狀改善,走路變穩。置Ommaya囊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放腦脊液效果不明顯,認知障礙加重。于是做了腦室腹腔分流,改善不明顯,后行鞘內化療。幾次以后,腦脊液中腫瘤細胞減少,病人狀態明顯恢復,可以和人交流。后因治療吸入性肺炎,病情加重;控制肺炎后,恢復鞘內化療至今。
主講嘉賓介紹
潘振宇教授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放療科主任
學科帶頭人
- 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國家公派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
- 全國衛生人才評價專家、中國醫師協會放射腫瘤治療醫師分會中樞神經腫瘤放療學組委員、惠州市抗癌協會副會長、惠州市醫師協會放療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 學術成果:
- 第一作者/責任作者發表SCI文章及中華文章30余篇
- 多項研究成果被北美神經腫瘤/美國臨床腫瘤學會(SNO/ASCO),歐洲神經腫瘤學會/歐洲腫瘤學會(EANO/ESMO)等國際權威腫瘤專家共識及診療指南,以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診療指南采納
- 《中華腫瘤雜志》、《中華放射腫瘤雜志》審稿專家
- 多個SCI雜志審稿人/編委
潘振宇教授門診信息:
1. 線下門診:
潘教授團隊每周開設兩次專科門診,主要收治①診斷未明確的疑似腦膜轉移患者;②少見類型腦膜轉移(如胃癌、宮頸癌等非肺癌、非乳腺癌來源);③需入組臨床研究的肺/乳腺癌患者(鞘內化療藥物免費)。
2. 線上問診:
通過「京東醫生」APP預約每周二、周四下午視頻問診,支持提前上傳影像資料(如MRI、CT)及檢驗報告,適合外地患者初步評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