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小徑通幽處,河道碧水映藍天,河堤公園人閑坐,一派江南好風光。這是近日記者在廣寧縣古水鎮采訪時看到的綠美鄉村圖景。古水鎮2023年入選首批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在典型鎮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步伐,打造出“水、竹、鄉”三大特色元素,“一竹一河一瓷”產業發展格局,呈現出生態美、產業興的動人畫卷。
古水鎮新建成的河堤公園環境優美,吸引市民前往休閑娛樂。 受訪單位供圖
規劃引領,勾勒發展藍圖
古水鎮交通便利,國道G355線、廣賀高速、貴廣高鐵貫穿而過,是廣寧西部交通樞紐。自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以來,古水鎮堅持規劃是發展的先導,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為典型鎮建設指明方向。
該鎮按照“1+4+7+9+N”建設要求,融合當地“水、竹、鄉”三大特色元素,精心編制了《廣寧縣古水鎮典型鎮建設規劃》。在《規劃》的指引下,古水鎮全力推進“七個一”項目建設,這些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急群眾所求,尊重群眾的意愿開展各項工作。”該鎮黨委委員錢相安告訴記者,主街建設是群眾的熱切期盼,昔日主街陳舊落后,臟亂差、亂搭亂擺現象多,路面坑洼不平,為此,該鎮借著典型鎮建設的契機,進行主街的美化提升。如今街道整潔有序,商鋪裝修一新,成了圩鎮的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在推進工作中,群眾迫切希望建設休閑公園、公共停車場。古水鎮結合群眾意見,因地制宜,將進鎮入口的閑置地改造成了公園,既提升了圩鎮的風貌,又為村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該鎮還建成了多個口袋公園,最亮眼的當數河堤公園。公園里,不少居民在竹子搭建的遮雨棚下悠閑下棋;原本雜草叢生、無人涉足的江邊竹林,經過改造,一條條棧道向竹林深處延伸,如行走在畫中,讓人神清氣爽。顯然,該公園已成為集生態、景觀、休閑于一體的綠美生態場所。
“我們建成了5個口袋公園,一個公共停車場,89個車位。居民自覺將車輛停在停車場,避免了亂停亂放造成的交通擁堵。”錢相安告訴記者,古水鎮充分利用資源,建設了2個圩鎮客廳,讓前來圩鎮的群眾有個落腳點,能全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沿革、當下發展和未來規劃。
產業賦能,激活發展動力
產業是鄉村發展的核心動力,只有產業興旺,才能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古水鎮積極構建“一竹一河一瓷”產業發展格局,通過產業賦能,激活了發展內生動力。
古水鎮素有“廣東省竹子加工專業鎮”的美譽,竹產業是其傳統優勢產業。全鎮現有竹加工廠 106家,規模以上竹子企業3家。為了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古水鎮引進了總投資3.31億元的6個新型竹產業項目,全力推進竹子傳統加工集聚區建設。
這些新型竹產業項目,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了竹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竹產業正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未來,古水鎮將繼續加大對竹產業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竹產業品牌,讓竹子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竹子”。
古水太和工業園區的陶瓷企業是古水鎮的重要產業之一。為了推動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古水鎮加大了對陶瓷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2024 年,太和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8.92億元,創稅7414.26萬元,陶瓷產業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以文塑旅,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古水鎮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典型鎮建設的重要目標。古水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與鄉村發展有機結合,繪就了一幅綠美古水的新畫卷。
古水鎮依托本地竹鄉特色自然生態資源,結合廣寧縣“三區一基地”建設,全力打造竹文化品牌,發展以農業體驗、果蔬采摘、休閑觀光、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休閑旅游,鼓勵農戶和返鄉人員開發、利用自有房屋,經營鄉村民宿,精準有序提質鄉村民宿,力爭打造一批具備竹鄉特色、類型多樣的精品鄉村民宿,滿足游客休閑、度假、觀光需求,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
位于大潘村的馬騮山民宿,以村民合作社自建自營的模式,發展林下民宿,開發了團建休閑、兒童游樂園、釣魚場、游竹筏等項目。自2022年8月開業以來,共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累計為合作社創收50多萬元。
此外,吸引了麥客匯客精品民宿項目落戶古水鎮蒙坑村,規劃用地面積約30畝,計劃投資2000萬元。該項目通過盤活古水鎮蒙坑小學閑置資產、推動生態修復的方式,充分融合蒙坑村、古水河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聚力打造具有特色魅力和高品質服務的田園鄉村精品民宿。
“古水鎮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古水河蜿蜒流淌,兩岸風景如畫。我們大力依托古水河,發展文旅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該鎮人大主席徐毅韻告訴記者,古水鎮已成功協辦3屆古水河徒步大會和2屆騎行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提升了古水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古水鎮正著力打造國家3A級文旅景區,高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游目的地。
如今,行走在古水鎮,竹韻建筑與碧水青山相映成趣,產業活力與生態魅力交相輝映。該鎮正以典型鎮建設為契機,走出一條具有嶺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楊麗娟 特約記者 馮鐵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