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森堡,租房可不是件容易事。
房價高得離譜,房東挑三揀四,房子還可能漏水發霉,甚至租到一半就被趕出門...
這些糟心事,讓不少租客直呼“太不公平,太沒安全感”!
最近,一個叫“Mieterschutz”(租客保護協會)的組織做了項調查,專門研究盧森堡租客的苦日子。他們采訪了262名租客,還和30多人深入聊了聊,結果發現的問題可真不少。
1. 房租貴上天,房東還挑人
在盧森堡,想租到合適的房子,首先得面對“天價房租”。全國平均房租已經占到家庭收入的37%,而在南部一些城市,甚至飆到50%。換句話說,如果你月薪2萬人民幣(約合2500歐元),光房租就可能花掉1萬!
更氣人的是,房東挑租客比挑女婿還嚴格。不光看收入,還得看工作合同穩不穩定、家里幾口人。
單身媽媽、低收入人群最吃虧,甚至還有人因為國籍、宗教或膚色被拒之門外。似乎隱隱有種族歧視,嫌貧愛富...
一位租客吐槽:“我收入不錯,但因為是短期合同,連看房的機會都沒有!”
2. 房子少,人多,搶房像打仗
為啥租房這么難?說白了,就是人太多,房太少。盧森堡這幾年人口漲得飛快,但房子蓋得卻跟不上。2020年,每1000人只有387套房,比2011年還少。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早高峰的地鐵——車廂就那么大,擠上來的人卻越來越多,最后誰都難受。
盧森堡政府雖然拼命蓋樓,可速度還是趕不上人口增長。一位教授直言:“問題不是蓋得慢,而是人來得太快!”
3. 房子破,房東還不管修
租到房就萬事大吉了?想得太美!
五分之一的租客抱怨房子問題一大堆:漏水、發霉、暖氣不熱、墻體開裂……
有位倒霉的租客說,她家的露臺一到下雨天就往客廳灌水,求了房東五次都不修,最后只能搬走。
另一位更慘,家里漏水潮濕,味道熏得人頭疼,可房東兩手一攤:“關我啥事?”這位租客無奈道:“我不敢催太狠,怕被趕出去啊!”
4. 房東想漲租就漲租,想趕人就趕人
在盧森堡,房東的權力大得嚇人。
調查顯示,11%的租客遇到過突然漲租,漲幅從20%到65%不等。
算筆賬:如果原來月租1萬人民幣(約合1250歐元),漲65%就是1.65萬,誰受得了?
更離譜的是,房東還能隨便終止合同。28%的案例里,房東連理由都不給,直接讓租客卷鋪蓋走人。法律上,賣房不能成為趕人的理由,可現實中,房東照干不誤。
租客的無奈:法律不懂,維權無門
面對這些坑,租客們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壓根不知道怎么反抗。很多人連租房法律都不清楚,更別提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了。雖然政府網站上有各種語言的租房指南,但信息太分散,普通人根本找不到。
一位印度籍的亞馬遜員工,按理說是高學歷打工人了,吐槽:“讓我用法語寫法律文書?還不如讓我去搬磚!”
問題是亞馬遜只需要說英文啊...
盧森堡政府的新政策,能管用嗎?
住房部長克勞德·梅施倒是表態了,說2024年新修訂的《租賃法》會更透明,更能保護租客。可具體效果咋樣,還得再觀察。
租客保護協會的創始人讓-米歇爾·坎帕內拉說,他們現在最希望政府做兩件事:
1. 簡化租房流程,比如推出標準合同和維權模板;
2. 設立調解機構,讓租客和房東不用動不動就打官司。
歐洲其他國家咋樣?
其實,租房難不是盧森堡的專利。
在德國柏林,政府曾推出“租金上限”政策,結果被法院叫停;
法國巴黎的房租也高得嚇人,不少年輕人合租蝸居;
荷蘭阿姆斯特丹更是直接禁止游客短租,把房子留給本地人……
這么一比,盧森堡的問題還挺“國際化”。可問題是,老百姓只想過個安穩日子,誰想天天為租房發愁呢?
總結:租房難,到底難在哪兒?
1. 貴:房租占收入一半,活得像“房奴”;
2. 少:房子不夠,搶房靠運氣;
3. 破:維修靠房東心情,不修只能忍;
4. 亂:合同說改就改,租客沒保障。
一位租客的話讓人心酸:“我們不是要住豪宅,只想有個不漏雨、不趕人的家,咋就這么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