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從不是單程票
而是永不停息的接力賽
吳麗麗用愛點亮希望之路
她帶領團隊
為近6萬名留守兒童送去溫暖
一起來了解她的故事
吳麗麗,2023年第四季度荊楚楷模、松滋公益助學社社長,她和丈夫吳貴平都曾因家庭貧困而過早輟學,沒能上大學,成了他們的心結。
松滋公益助學社社長
吳麗麗
16歲那年,我攥著退學申請書站在校長辦公室門口,淚水模糊了視線。作為姐姐,我把讀書的機會留給了妹妹,我卻獨自背上行囊外出打工。那時的我,像一只折翼的小鳥,以為人生只能盤旋在故鄉的山路上,再也望不到遠方。
命運的轉折總是悄然而至。吳麗麗和丈夫白手起家,在化妝品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年,終于讓生活有了起色。
然而,每當夜深人靜,她總會想起那個輟學的自己,想起那些因貧困而黯淡的眼神。
讓更多困境學子能夠圓夢校園,不再像他們一樣失去上學的機會,成為吳貴平、吳麗麗夫妻倆共同的公益夢想。
2013年,他們踏上了公益助學之路,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別人撐傘。
起初,他們只是以個人名義資助了3名學生,“慢慢地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僅靠我們一己之力太單薄。”吳貴平、吳麗麗回憶道。
2018年8月,為了更規范地開展公益事業,吳貴平、吳麗麗組建了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松滋公益助學社”。
這是一個溫暖的、不斷成長的大家庭,愛心志愿者從30多人發展到近千人,愛心活動從單純的助學延伸到關愛老人、困境兒童、失獨家庭、社會服務等多個方面。
十二年來,他們用腳步丈量著松滋的每一寸土地,走訪關愛2800多戶貧困家庭,為近6萬名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籌集并轉送助學款超過380萬元。
吳麗麗說,每一份捐贈都值得感恩,每一分助學款都凝聚著信任,每月堅持捐款的擺攤大哥、匿名寄來書包的退休教師、寒冬寄來棉衣的愛心企業……微小的善意匯聚成河。
2013年的秋天,吳貴平、吳麗麗與9歲的小宇結緣,這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小男孩,沾著泥土的粗瓷碗,還有母親那雙失去焦距的眼睛,都在訴說著生活的重擊。
12年來,吳貴平、吳麗麗不僅為小宇送去學費,更是用每月百余公里的往返編織成了愛的階梯。高三沖刺階段,小宇的情緒和成績極不穩定,兩人放下工作,去學校進行疏導與陪伴。
小宇與家人合照
當高考放榜時,平常模擬僅有480分的少年,以633分的好成績叩開了華中師范大學的大門,此刻,他們更加堅信:愛真的可以托起夢想!
松滋公益助學社社長
吳麗麗
前兩天小宇還在跟我分享,他選擇華師大的師范專業,就是想回到大山,成為像我和吳爸爸這樣的“點燈人”。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我由衷地欣慰,也深知我們的點滴付出正改變著他們的人生軌跡。
小宇參加志愿服務
生命的韌性總在絕處逢生。大學生琪琪身患白血病,巨額醫藥費讓她的家庭瀕臨崩潰。吳貴平、吳麗麗組織募捐,發起義賣,2天為她籌得6萬元救命錢。
每次去武漢化療,吳貴平、吳麗麗總帶著她最愛的糖葫蘆。如今,她已逐漸恢復健康,青澀的臉上重現出燦爛的笑容。
小穎回母校分享
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曾經內向膽怯的大一學子小穎,去年不僅獲得了年級第一的佳績,還以學姐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做勵志分享;曾經受過資助的楊同學、廖同學,學成后主動參加社團的愛心活動,用實際行動來傳承愛心,回報社會……
2020年,吳貴平、吳麗麗夫婦獲評“荊州最美家庭”;2021年,獲評“荊楚最美家庭”;2022年,榮獲“全國五好家庭”等榮譽。
《好人開講》
播出時間
時間
頻道
首播
每周三
20:00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四
12:45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五
20:35
荊州廣播電視臺
壟上頻道
記者:陳旭、范振宇
編輯: 匡月晴 / 責編: 唐萬全 /編審: 倪海燕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