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彼 LUXURY & PRECISION
EA4
類型:便攜電子管耳放
售價:¥19980
“在龐大的樂彼家族里,值得擁有的器材型號并不少。但我覺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今的這臺EA4可能是最穩妥也最好玩的選擇。它將所有技能都點給了聲音,足夠純粹;它在扎實的素質底子上輔以千變萬化的音色,足夠百搭。”
耳邊之家工作室常年有一堆已經停產多年的老款機器開放試聽,然而真正會被燒友們時常點名的其實來來去去都是那么幾個特別經典的旗艦型號,樂彼的LP5ltd 199便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款。回想起來,我第一次聽到這臺機器,已經是在七八年前的上海耳機展上了。在這款機器首次以完全體開放試聽的時候,大家最開始還只是驚嘆于其大膽的定價——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萬五的便攜設備真的是相當罕見~但隨著去試聽的燒友越來越多,大家對這臺機器的關注點就開始從價格逐漸轉為聲音表現——“天哪,便攜設備還能做出這聲兒!”“這玩意完全是臺機的聲音啊!”類似的贊嘆在樂彼的展臺前此起彼伏。甚至在2025年,來耳邊之家試聽這款機器的燒友也依然會發出類似的感慨。雖然以如今的眼光來看,LP5ltd 199的硬素質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落后,但聲音里那種由優異模擬放大部分帶來的堪比大型系統的廳堂感(或者說一部分樂彼老玩家口中的“輝煌感”),依然不過時。
去年年底,樂彼在品牌成立十周年之際推出了一款極其“復雜”的新品——便攜電子管耳放EA4。乍看之下,這臺機器真有點唬人:個頭不小,掂起來分量十足,擁有8種膽味音色×2檔供電壓擺×11段靜態電流=176種玩法,直接讓很多燒友大呼“搞不懂”。但其實,EA4要玩好還真沒有看上去那么難,它的調校方法有較為清晰的規律,摸清楚之后可以比較迅速地找到合適的音色模式。作為把玩了半年的首批用戶,蛋蛋想在這篇文章里聊聊我對這臺機器在聲音方面的個人見解,以及設置調校上的小小心得——至于更詳細的全面評測,其實半年來網上各類媒體和用戶都已經分享得差不多了,這臺機器的受眾應該也不需要通過一篇遲到的評測來做購買決策了~
如果我們回看過往樂彼推出的眾多不同形態的前端,會發現這個品牌多年來追求的一直都是穩重底色下那獨特的華麗張揚的個性。那種泛著光澤的中高頻,擲地有聲的飽滿低頻,初聽便能讓人感受到一往無前的力量——當年的LP5,如今的P6Pro、E7皆是如此。而在我看來,樂彼的最高明之處在于,它雖然是個玩音染的高手,但在展現個性的同時又從未脫離過中正的聲底,對于音樂的回放始終堅持著自然耐聽的基本路線。而多變的EA4,可以說是樂彼多年來各種“調音秘方”的集大成者,在淡雅的“本味”基礎上添加了極其豐富的變化。
EA4的聲底清澈、干凈且細膩,電子管的加入于它而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調料而不是主菜。你能從EA4的聲音里感受到它的棱角和毛刺被打磨得非常圓滑,聽出鮮活的樂感和優秀的潤澤度,而與此同時它又保留著優秀的分離度和飽滿的信息量。哪怕是在官方推薦的膽味最濃的“H檔+ILA檔+CC檔”模式下,它與刻板印象里那種“暖厚糊慢”的傳統膽機也有著本質區別,我更愿意將其稱為帶著模擬味兒的現代聲。
而在充沛的細節量之外,其實EA4更大的亮點在于堪比臺式系統的出色層次感和動態表現,甚至可以說,EA4是目前樂彼所有機器里最有實力和臺式系統PK的型號。便攜設備要想做出推力大的“假象”是很容易的,很多設備會通過把聲音調得刺激,中頻前凸發沖來營造一種“耳機被推得很滿”的聽感,但這種聲音聽個十分鐘耳朵就會受不了。實際上,臺機的“大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充沛的供電和空間帶來的安定性和寬松度,以及流暢飽滿的音色。臺機的“大動態”靠的也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能夠真實地還原音樂中的強弱關系、樂句之間的細微變化。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鋼琴奏鳴曲來說,為何一架鋼琴上能演奏出千變萬化的曲目?為何同一架鋼琴讓不同的人來彈就能有不同的音色?就是因為鋼琴本身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你用不同的力道和速度觸鍵,出來的音色就截然不同,且演奏過程中音符的連貫性又會影響整體的聽感。這些微小的變化,都是對器材極大的考驗,動態表現稍弱,整首曲子就會顯得“扁平”。EA4最強大的地方正是在于其遠超其他便攜產品的微動態和大動態表現,強弱對比鮮明,過渡流暢。我用它驅動嵐聆聽巴倫博伊姆版本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時,從樂曲開頭的舒緩輕盈,到情感轉向徘徊質疑,再到高潮部分的斗志昂揚,整首曲子的張力逐步爬升。巴倫博伊姆時而舒緩時而凝重的觸鍵,回蕩在空氣中的泛音,琴腔渾厚有力的共鳴,都被EA4還原得生動鮮活。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電池供電的先天優勢,EA4的聲音背景漆黑且深邃,保障了音樂圖景中的強烈對比度,讓細微的音色變化能夠被輕易捕捉,這點在回放室內樂、器樂獨奏的時候尤為明顯。
通過我的形容,大家可能很容易留下EA4的調音偏器樂走向的印象——這其實是樂彼為了讓機器更加雜食而做的鋪墊。只有素質功底足夠扎實少染,后續“加料”的時候才更容易達到想要的聲音效果。EA4的模式雖然多,但其實掌握規律之后并不難調。旋鈕部分調節的是分立耳放的靜態電流,旋鈕指向越靠近A類,靜態電流越大,A類輸出功率越高,發熱量也越可觀。從聽感來說,聲音會更飽滿,人聲韻味和低頻氛圍也會更足。這種聽感其實比較能討好大部分人的耳朵,尤其適合人聲黨。而旋鈕越偏AB類,聲音的速度感會更快,線條會更清晰明朗,聲底會稍微偏薄一些。這個模式可以拯救那種比較軟糊的耳機,相對更適合聆聽電影原聲、古典樂等曲目類型。我自己喜歡更加溫和中庸點的聲音,如果是長時間聆聽的話,一般是調到中間擋。
接下來是4個撥桿,最右是高/低增益,根據耳機難推程度匹配即可。CC擋位代表電子管燈絲供電為恒流模式,聽感更寬松,人聲的韻味更足;而CV擋位是電子管燈絲供電為恒壓模式,中高頻的線條感會更強,邊緣更清晰,人聲表達略直白。
供電壓擺共2種,±15V擋位一般供給需要高電壓的高阻大耳,以及個別較難推的動圈耳塞;±13V擋位適合需要低電壓高電流的低阻耳機,在使用這個擋位的時候,我建議將旋鈕盡量往A類模式調,可以讓整體的音色更加柔潤自然不發沖。
ILH/ILA代表輸入電平保持/衰減,前者的聲音底子更有力,但稍微有些刺激,不建議輕易打開;ILA是我用得比較多的擋位,聽感相對細膩內斂,推絕大多數塞子和大耳都能獲得很不錯的分離度和耐聽度。
在確定EA4各種設置對應的風格之后,再比照官方給出的“膽味對照表”,我們其實就大致可以推測出所謂的“膽味”傾向。如果把“膽味”理解成潤澤、柔和的走向,那么A類+CC+ILA就是最符合這種聽感的,至于供電壓擺和增益情況還是建議根據耳機特性來匹配。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足夠熟悉手上耳機的聲音風格和驅動需求,那幾乎靠“猜”就能把EA4調個八九不離十。
摸清楚EA4的調校規律之后,你會發現它幾乎可以融入你日常聽音的任何場景。尤其是對于手上已經有高端播放器的玩家來說,EA4加入系統帶來的提升是飛躍性的——從出門推塞子,桌面配大耳,乃至融入音箱系統,它都能勝任。常規的耳放模式不必多說,如果雙擊電源鍵切換到純膽前級模式,它還能后接有源音箱或者后級+無源音箱,將它豐富的音色變化帶到二聲道系統中,大大增加可玩性。這半年來,蛋蛋將這臺機器結合自己手上的各種器材玩得不亦樂乎,這里僅挑選比較有代表性的來和大家說一下我的搭配思路。
耳塞:NOBLE麒麟
我估計,大多數入手EA4的燒友都是想給自己的便攜系統升級,但又不想受臺機的束縛。像EA4這種跨界性質的機器就相當合適,不但足夠便利,而且帶來的提升完全不比全尺寸臺機小,甚至在驅動塞子的時候還更有優勢。就拿我今年上半年特別喜歡的塞子麒麟來說,它的驅動門檻其實不高,一開始我用E7來搭配它,感覺已經推得很“滿”了,沒想到在接上EA4這個外掛之后還能有明顯的提升,甚至比直接上臺還要出色。大多數臺機推塞子容易過推導致聲音刺耳干癟,而EA4的控制力恰到好處,能夠給予塞子遠超便攜播放器的力道和安定感,又不至于太刺激。
麒麟本身的聲音個性很強,密度優秀,音色華美且精致,與之搭配的前端以中正內斂為宜,只需給予恰到好處的驅動力即可。我給EA4設定的擋位為:旋鈕在中點,低增益+±13V擋位+ILA+CV。這套搭配的高頻有著優秀的延展度和豐富的泛音細節,用來聆聽弦樂相當毒人。中頻則是細膩溫婉的類型,對于男聲和女聲的演繹比較均衡。如果你不滿足于這種相對雜食的音色,想要中低頻更帶勁一點,可以嘗試讓EA4的旋鈕在A類模式,低增益+±13V擋位+ILA+CC。這個狀態下的麒麟會更加渾厚飽滿,男聲的表現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在回放銅管樂、吉他等樂器音色的時候也會更有張力。
大耳:森海塞爾HD 800 S、Meze Empyrean II
在桌面、床頭等場景下驅動大耳,這應該是EA4最主流的使用場景。其實從去年它在展會上開放試聽的時候,很多人就評價這款機器“推旗艦大耳跟玩兒似的”。這一方面是得益于它本身的動力儲備相當充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多變的設置方式讓它可以輕松適配不同驅動要求的大耳,不管你要的是大電流還是高電壓,要韻味型還是高冷范兒,它都能伺候到位。在搭配HD 800 S這種音色較素的高阻大耳時,我一般是將EA4的A類旋鈕開滿,用高增益和±15V擋位,既能將聲音框架完全打開,也能對HD 800 S的中頻給予一定的修飾和潤色。
至于阻抗較低的Meze Empyrean II,聲底厚實又有一定的潤澤度,調校思路就和HD 800 S完全不同。我在用這套組合聽流行人聲的時候,會將旋鈕擰到中間略偏A類,高增益+±13V擋位+ILA+CC。這個模式下,EA4能讓Empyrean II展現出極其優美的人聲音色,尤其是女聲清甜之余還帶著絲絲暖意,很是毒人。不過這個模式的下盤偏軟,聽交響和電子樂會不太帶勁,喜歡更有力道的聽感的朋友可以將ILA改成ILH,但注意旋鈕要保持在A類最高檔,中和一下ILH模式的刺激性。
在搭配各類大耳的時候,EA4時常會讓我有種在聽臺機的錯覺。很難想象它這種體積的便攜器材能有如此出色的聲壓和密度,而在可玩性上,它甚至直接吊打90%的臺式耳放。
音箱系統
蛋蛋手上箱子比較多,所以搭配的時候直接上難度——拿EA4給我家里塊頭最大的10寸有源音箱FOCAL TRIO 11做前級。平心而論,和我家10W+的YBA SIGNATURE系列獨立前級相比,EA4的聲壓和空間感是要遜色不少的,無法突破基本的物理規律。但它的可貴之處在于,聲音的細膩度和背景黑度絲毫不遜色于頂級二聲道設備,而在此基礎上,它還為整套系統引入了樂彼家族獨有的染色。TRI0 11這對監聽音箱的中頻雖然綿密,但缺少韻味,搭配不好容易發干。而EA4的加入為它的人聲增添了活生感,也讓高頻帶上了晶瑩亮麗的光澤。
我甚至還嘗試將EA4加入到了工作室的百萬級無源音箱系統中進行測試。工作室的SOPRA N2聲音是個有點中間凹兩頭翹的走向,EA4正好對它的人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補足,讓整套系統的流行表現更流暢抓耳。但缺點就是兩端的延伸不足,聲場較小,有些偏科——考慮到EA4的售價和體積,這樣的表現已屬難得了。其實對于大部分燒友而言,EA4最適合的搭配是桌面的小型有源音箱系統,它的頻寬、力道和密度對于5寸以內的桌面音箱而言完全夠用,而且可以方便地無縫切換耳機和音箱系統。
在龐大的樂彼家族里,值得擁有的器材型號并不少。但我覺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今的這臺EA4可能是最穩妥也最好玩的選擇。它將所有技能都點給了聲音,足夠純粹;它在扎實的素質底子上輔以千變萬化的音色,足夠百搭。說真的,這些年以“跨界”為噱頭的可移動設備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在小空間里把大系統充沛的能量感和開闊的空間感還原出來的不過鳳毛麟角。而EA4是真的做到了在豐富的聽音場景之間自由轉換,與高端臺機打得有來有回,在發燒路途中的任何一段,它都能擁有自己的位置。
在競爭越發激烈的便攜領域,樂彼憑什么在頂峰屹立多年?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樂彼始終有著自身鮮明的審美取向,并且有能力去實現。在HiFi圈這樣一個帶著藝術鑒賞屬性的小圈子里,比起卷芯片、堆單元,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才是最為難得,也永遠不會被替代的。拋開176種調音的表象,其實EA4本體就已經是樂彼審美體系的極佳代表,那種點到即止的帶著貴氣的染色,頗具權威感的雄渾有力的低頻,足以讓老用戶們初聽便會心一笑。而對于那些還在門外徘徊,想要初步感受樂彼聲音個性的新粉來說,EA4超強的適配性和不易過時的產品屬性,無疑讓它成為了最扎實的那塊敲門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