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女子長得漂亮是件好事,不僅被人從小夸大、異性緣好,同等條件下機會更多。
而且,在很多場合,都是“加分項”。
但是,在古代,長得好看并不是一件好事,美貌容易成為“負累”。
在明末,“秦淮八艷”之一的陳圓圓,以色藝甲天下,是當時的頂流女明星。
她在扮演《西廂記》中扮演紅娘,人利如花,似云出岫,每一出場“觀者為之魂斷”。
無數公子王孫爭相追捧,不惜千金求見,只為一睹其風采。
然而,這份傾國傾城之色并未成為她的護身符。
公元1642年,外戚田畹擔心女兒田貴妃失寵,就跑到江南物色美女。見到陳圓圓,他驚為天人,斥巨資為她贖身。
帶陳圓圓回京后,他不僅收她為義女,還想方設法送她進宮。
可是,當時的大明王朝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外有滿清鐵騎虎視眈眈。
焦頭爛額的崇禎無暇顧及美女,陳圓圓只能重回田府,繼續在宴會上為貴客們助興。
不久后,遼東提督吳三桂,打贏了京城保衛戰,成為御前紅人。
于是,田畹設家宴邀請大將軍,讓陳圓圓出來表演,二人相見,一見傾心,田畹順勢推舟,為他們牽線搭橋,定下姻緣。
將軍與美人的相遇,本是一段佳話,是美好故事的開始,但它卻成了命運的導火索,將陳圓圓推向更深的漩渦。
不久后,清軍繼續南下,進犯寧遠。吳三桂只能把陳圓圓留在京城,自己去寧遠御敵。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
吳三桂失去朝廷的倚靠,他在李自成與清軍之間搖擺不定。
當京城噩耗傳來,他全家老小三十余口被滿門抄斬,陳圓圓也被李自成部下劉宗敏擄走,下落不明。
曾經闔家團圓,如今只剩尸橫遍地;朝暮相伴的佳人,轉瞬便音訊全無。
這雙重打擊下,吳三桂徹底暴走,他打開山海關,向清軍投誠。清軍鐵騎踏碎明山河,歷史走向被改寫。
明末詩人吳偉業憎恨吳三桂引狼入室,便寫詩憎恨吳三桂的《圓圓詩》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此詩一出,世人把明王朝覆滅的罪責,簡單粗暴地扣在陳圓圓頭上,讓她成了“背鍋俠”。
陳圓圓的悲劇,是封建時代女性悲慘命運的縮影。她們空有傾世容顏,卻沒有主宰自己人生的權利;
她們被當作禮物送來送去,成為權力的籌碼;最終,還要背負不屬于自己的千古罵名。
這不僅是陳圓圓的悲哀,更是整個時代對女性的不公與偏見。
梨園女子如此,貴家女子亦是如此。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二代。
她出身弘農楊氏,這個家族從東漢末就是世家大族,歷經數百年積累,到了唐代已躋身高門士族,是妥妥的“東京名族”,要錢有錢,要權有權。
憑借頂級家世的加持,楊玉環從小接受優質教育,不僅有“羞花”之容,個人實際也是開掛,彈唱說跳信手拈來。
不僅如此,她還是武惠妃欽點的兒媳婦。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在皇宮待遇等同于皇后,唐太宗對她是有求必應。
在咸宜公主婚禮上,她初見楊玉環,甚是喜愛,當即為兒子李瑁求娶為正妃。
楊玉環和壽王李琩婚后郎情妾意、琴瑟和鳴,然而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不甘心兒子李瑁永遠屈人之下,武惠妃構陷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謀反,唐玄宗不辨真偽,把三個兒子貶為庶人,之后又處死。
等唐玄宗回過神,知道事情真相后,拒絕李林甫等人立李瑁為太子的請求,立李玙為太子,并開始冷落武惠妃。
機關算盡,到頭來是一場空。武惠妃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開始疑神疑鬼,居然一病不起,不久就薨了。
沒有了武惠妃,唐太宗突然想起她的好,終日悶悶不樂,干啥都提不起興趣。
此時,有人推薦楊玉環入宮為他解悶。
這個兒媳婦玄宗見過,她酷似武惠妃,琵琶能彈出云外仙音,霓裳羽衣舞更是一絕。
老子搶兒子的老婆,倫理上怎么都過不去。可是,唐玄宗根本不顧及這些,他也不在乎兒子李瑁的感受。他將韋昭訓的女兒立為壽王妃,以安慰兒子受傷的小心靈。
又為掩人耳目,他開始為楊玉環洗白。賜楊玉環道號“太真”,在皇宮設道觀為竇太后祈福。
究竟是祈福,還是私會,只有他們二人知道。
五年后,唐玄宗正式納楊玉環入后宮,日夜承歡。
從此,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唐玄宗60歲那年,天寶四年,楊妃被封為貴妃,因為李隆基之前廢過一個皇后,之后再已沒有立皇后。
所以,楊玉環實際上就是皇后,有皇后的實權。
楊氏一門從此雞犬升天,其族兄楊國忠唐朝宰相,楊貴妃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做了朝中的高官。
唐玄宗看到自己的豐功偉績,不再節儉,開始沾沾自喜,沉溺于享樂。
上有行,下有效,溜須拍馬的人多了起來,戶部郎中王鉷說陛下,盡情享受我們不差錢。
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于內庫,以供宮中宴賜,此皆不出于租庸調,無預經費。
唐玄宗一聽,花起來決不手軟。為讓楊貴妃吃好喝好,他安排七百多人為楊貴妃做衣服,開辟荔枝運輸專線。
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種奢侈風越吹越旺,貴族、宗室、大臣紛紛投其所好,巴結奉迎。
此外,在楊國忠的專權下,各種社會問題開始出現,而唐玄宗豪無改意,仍沉迷酒色之中。
表面的升平,暗流早已翻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貧富鴻溝不斷撕裂,各方矛盾如干柴般堆積,只待星火點燃。
李隆基絲毫沒有察覺,仍沉浸在“天朝上國”幻象中。
不僅對危機渾然不覺,反而窮兵黷武,接連發動對外戰爭。
因為,唐朝堂的腐敗風氣,也催生出將領們的功利之心,為加官進爵,邊鎮將領刻意挑起沖突,西北與吐蕃的關系惡化;西南與南詔的關系,也因官員的驕橫而急劇惡化。
李隆基的好戰基因,更是火上加油,將唐推向深淵。
直到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名為名起兵叛亂,鐵蹄直逼長安。
次年,唐玄宗倉皇攜楊貴妃逃往蜀中。行至馬嵬驛,禁軍嘩變,亂刀斬殺楊國忠后,矛頭直指楊貴妃。
陳玄禮率將士圍住玄宗,堅稱“貴妃乃禍國紅顏”,應立即處死。
面對劍拔弩張的將士,唐玄宗縱然不舍,也只能賜楊貴妃白綾一條。
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殞。正如白居易所嘆“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這場事件中,追根溯源,楊貴妃不過是替罪羊。
唐玄宗耽于享樂、疏于朝政,導致臣子爭權奪利、禍亂朝綱是因。
楊玉環的悲劇,道盡古代女子的無奈,美貌非但不能成為護身符,反而成了無端獲罪的“原罪”,淪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
貴家女子如此,國君女兒也難逃脫。
春秋時諸侯國多達170個,他們為了爭奪資源,戰火不休。一些小國為了自保,只能靠聯姻獲取外援
陳莊公膝下兩位女兒,皆是傾國之色,未及及笄時,美名已傳遍四荒八野,諸侯公子競相登門求娶。
到了嫁女時,陳莊公先將長女嫁與蔡哀侯,又選定息侯為小女兒夫婿。
蔡媯是絕色美人,息媯比姐姐還要漂亮,相傳她出生時,陳國大地并非花期,卻一夜之間開滿桃花,燦若云霞。
因此,大家都叫她“桃花夫人”。
在春秋時,女子沒有自己的名字,常以夫姓或謚號,加娘家姓為名字。
比如,武姜,鄭莊公的媽媽,她是申國公主,申國是伯夷之后,姓姜;她嫁給鄭武公,鄭國是厲王之后,姬姓,武是謚號;所以叫武姜。
而陳國是虞舜后裔,國君媯姓,所以息夫人也叫息媯。
公元前684年,息媯披上嫁衣,踏上出嫁之路。
誰知,途中一場意外,徹底改寫了息媯的命運。
陳國在今河南周口淮陽,而息國在今河南息縣。從陳國前往息國,必須經過蔡國。
這陳、蔡兩地在歷史上也頗為出名。
當年孔子周游列國,就曾在陳、蔡之間遭遇斷糧危機,險些餓死。
子路質問:“我們身為君子,難道就該受這般困苦?”孔子卻正色答道:“君子窮困時安分守己,小人窮困時就胡作非為”。
從陳國到息國,不算遙遠,開車上高速、高鐵很快就能到。但是,必須經過蔡國。
經蔡國時,蔡哀侯說這是自己妻妹,我們要好好招待她。息媯剛踏入宴會廳,她那無雙的容顏另滿座皆驚。
蔡哀侯雖貴為國君,但骨子里卻荒淫好色,望著姿容絕世的小姨子,當即起了邪念。
推杯換盞間,又有酒精的加持,蔡哀侯徹底卸下偽裝,借著醉意對息媯動手動腳。
蔡媯畏懼夫君威壓,不敢言語;息媯只好強壓怒火,好不容易熬到宴會結束,她憤然離席蔡國,再次踏上去息國的路。
蔡哀侯敢如此放肆,也是瞧準息國國小力弱。但是,他卻低估了息侯護妻的決心。
息侯得知未過門的媳婦被調戲,怒不可遏。可兩國實力懸殊,又打不贏。
春秋小國為求自保,要么彼此聯姻抱團取暖;要么攀附大國,認大哥,尋求庇護。息侯也有一個大哥,就是蠻夷楚國。
于是,在公元前684年魯莊公十年,息侯就一狀告到楚文王那里。
小弟受欺負,就是不把大哥放在眼里。楚文王臉上掛不住,就受理了此案。
息侯向他提議道,假裝派兵攻打息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國必來救,楚軍趁機半路伏擊,趁蔡國空虛直搗黃龍。
楚文王連連點頭稱贊,好辦法,傷亡小,且速戰速決。
說干就干,是莽夫行為。從受理案件,到出兵,楚文王硬生生拖到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
那年冬天,楚文王帶著兵馬,按照計劃去打息國。蔡哀侯果然帶兵前來營救。
在今河南汝南縣,楚軍把蔡軍揍得滿地找牙,還順勢俘虜了蔡哀侯。
蔡哀侯怕歸怕,但腦袋并不糊涂,他一面向楚文王俯首稱臣,一面諂媚討好說自己錯了,不知道息國受你庇護,實在是息夫人太漂亮,自己失了分寸。
楚文王一聽有美女,心癢難耐,就以巡游之名去息國看看。
他傳話息侯,帶息夫人出來接見,息侯不敢不聽,只能帶老婆一同迎接。
果然,這是一位絕世美女,楚文王為之傾倒。
第二天,楚文王設宴答謝息侯,卻在席間俘虜了他。
息夫人聽聞噩耗欲投井,楚文武威脅道,你死他死國滅,你活他活國存。
為保全夫君,保全息國,息夫人只好含淚答應楚文王,跟他回楚國。而昔日的息侯,竟被安排去守城門。
入楚宮后,息媯生下公子熊艱和熊惲,但從不主動和楚文王說話。
于是,有了“看花藍眼淚,不共楚王言”“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楚文王追問原因,息媯說,一女伺二夫,即便茍活于世,又何顏面談笑?
這話剜心,楚文王聽后認為,一切皆因蔡哀侯而起。為討她歡心,調兵遣將,滅掉蔡國。
然而,故事沒有結束,命運沒有畫上句號。
三年后,楚文王崩。熊艱即位后追著熊惲打,熊惲年幼干不過哥哥,只好逃到隨國。
在隨將的幫助下,熊惲干掉熊艱,這就是楚成王。王位更迭,軍權旁落,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借機獨攬大權。
子元和他哥一樣不要臉,見寡嫂息夫人容色依舊,他動了歪心思,在她宮室旁筑房造臺,每日搖鈴鐸、跳萬舞,公然挑逗。
面對這等僭越之舉,息夫人垂淚長嘆,派人去罵子元:
先王編此舞,本為演練備站,對付敵人。你不用它上陣殺敵為國效力,卻用來對付一個寡婦,豈不可笑?
子元非但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入住王宮,繼續追求息夫人。
有人勸諫,子元不聽。終于,有人忍無可忍,沖入宮中,手刃子元,平息八年的子元之亂。
后來,息夫人盡心輔佐楚成王,幫他選賢舉能,改革弊端,積極發展楚國生產力,為他成就霸業奠定了基礎。
這還不算息夫人,待局勢穩固,她徹底隱入深宮不再問世事,悄然老去。
息媯,面似桃花,卻歷經臘月霜雪。
王維一句“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道盡她一生的坎坷。
息媯一貌傾三國,其中兩個國家因為她而滅亡,但也因為她的委身,換來一國免于涂炭。
不同于其他“紅顏禍水”的女子,息媯從未遭受史筆苛責,反而贏得無數文人墨客憐憫。
因為,大家都知道,美人無罪,懷璧其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