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于北京時間 5 月 29 日晚間港股盤后、美股盤前發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財報。一句話,增程車壓力山大,只能豪賭純電了。具體來看:
① 一季度賣車表現還可以,賣車收入超出預期 5 億左右:一季度賣車收入 247 億,高出市場預期 241 億,主要是賣車單價下滑幅度低于預期。
背后是本季度車型結構其實是在改善的(低價的 L6 占比是在下滑,高價 Mega/L9/L8 車型占比回升),對沖了一季度對于老款車型降價的不利影響。
② 賣車毛利率表現也還可以,但其實低于大行預期:一季度賣車毛利率 19.8%, 雖然看上去是和上季度持平,但其實上季度計提了 Mega 的合約損失,上季實際賣車毛利率在 20.7%。
所以本季度實際賣車毛利率環比下滑 1 個百分點左右,雖然高出理想之前指引的 19%,但海豚君看到的大行預期在 20% 左右,所以可能降本力度相對一般。
③ 一季度整體表現還可以,基本都符合預期,問題其實出在二季度指引上:二季度銷量指引和收入指引雙雙 miss 市場預期,尤其是銷量指引,其實一定程度隱含 L 系列訂單量不僅低于市場預期,也低于公司原本預期,而公司一季度賬上的存貨和存貨周轉天數都在增加,所以預計二季度還要對老款車型也要加大折扣,也會拖累賣車單價。
海豚君整體觀點:
整體來看,理想一季度業績表現還可以,整體符合預期的,但在二季度指引上,確實相對比較拉垮,收入隱含的賣車單價還要環比再下滑 1.3 萬元,同時最主要的銷量指引僅 12.3-12.8 萬輛。
這里隱含二季度剩余兩個月,月銷是在 4.5-4.7 萬輛,市場預期的 5 月能到 4.5 萬,6 月要爬到 5 萬了,市場預期的剩余兩個月的月銷是要小幅高于指引的最高銷量的。
可以看出,市場認為在 5.8 號理想 L 系列換新版推出后,完整交付月的第一個月銷量是能爬坡到 5 萬輛了,也符合之前理想 call back 中提到 L 系列換新版上市之后第一個目標月銷量要回到 5 萬輛。
但很明顯,這個低于預期的指引主要問題還是仍然出在了理想改款車型的訂單量上(目前最新一周訂單量大概 1 萬輛左右),此次增程改款正如海豚君在上季度提到的,改款主要聚焦于對智駕的升級,電池容量基本升級幅度很小,在智駕尚未能根本影響賣車的格局和用戶的買車決策下,這樣的改款僅能算得上 “小改款”。
在這種二季度的銷量指引和目前的訂單量表現下,市場仍給了 2025 年 60 萬輛的銷量預期,現有車型銷量預期大概在 52 萬輛左右(2024 年 50 萬輛),純電車型打進去了 8 萬輛左右預期。
① 先從增程來看:
海豚君認為理想今天的增程車型的銷量壓力仍然非常大,L 系列的產品競爭力逐步被競爭對手瓦解,而海豚君觀察下來的今年布局增程的玩家非常之多,在打法上主要有以下思路:
a. 家庭 SUV 打下沉市場,但因為用戶群體并不重疊,形成不了實質性的影響, 也是所謂的 “半價理想”,如零跑,銀河 M9;
b. 用更低的價格,實現更大的空間:騰勢 N9, 領克 900,深藍 S09 等, 包括下半年可能還要上市的極氪電混車型,而目前已經上市的這三款車型訂單量都還不錯,一定程度上也能從理想手上搶到份額;
c. 繼續深耕增程車型的第二個痛點,用 “大電池”+“小油箱”“方案去打增程市場:今年下半年的小鵬,和 2026 年的小米;
d. 直接競對問界,繼續推出 M 系列改款,也能直接搶份額。
由此可看,理想本質上成功挖掘的藍海市場(增程家用 SUV),形成的先發優勢,因為沒有太高的核心壁壘(智駕尚未形成決定性因素),所以模仿起來相對容易。
今年有眾多入局的增程玩家,競爭明顯加大,而 L 系列改款力度還是偏小,所以海豚君仍然非常擔心理想今年增程基本盤的問題,而如果按照目前的訂單量和周度銷量跑的趨勢,增程之后平均穩態月銷 4 萬輛可能都較難維持。
但目前$理想汽車-W.HK的股價在市場預期銷量接近 60 萬輛的情況下,對應的 2025 年的 P/E 倍數大概仍達到 20-21 倍左右,2025 年 P/S 倍數在 1.3 倍左右。
估值不貴的前提是在 60 萬輛的銷量能跑出來,在今年增程基本盤被 “圍攻” 的情況下,市場能給出這樣的銷量預期仍然來自于對理想純電車型的期待(7 月要發的 i8 和下半年要發的 i6),認為理想還是一個相對賠率比較高的公司。
但純電車型銷量到底表現如何,在上一款純電失敗在前,市場雖然不愿給過高預期來進行定價,但由于 Mega home 改款訂單量也還不錯,所以下半年待發純電作為底部可能出現的邊際利好,也能形成一定的底部支撐,所以目前這個節點去做空理想也并不合適。
所以海豚君認為,對于理想的投資可以相對給足自己安全邊際,比如說短期基于 55 萬輛銷量預期,1.1 倍 P/S,大概對應股價在港股 76-84 港幣,美股 19-22 美元,前提是純電車型銷量預期還沒有證偽。
尤其是在手現金還有 1000 億,且智駕仍處于領先梯隊(只是行業拐點還沒到,今年仍主要看賣車的硬件業務),即使是 2025 年車型周期真的沒起來(尤其是純電車型),理想仍然有足夠的時間去調整戰略去跟進。
當然此次電話會中提到了幾個關鍵信息: a. L 系列車型很快回到月銷 5 萬輛, b. Mega home 在 7-8 月份穩態交付量目標提升到 2500 輛(確實 Mega home 訂單量目前來看還不錯),c. 將 2025 年研發費用指引從 140 億下調到 110-120 億,所以整體上也確實進一步給了市場對于理想不論是增程回升還是純電銷量能做起來的信心,也有利潤釋放的預期在。
重要提示
歡迎用戶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海豚交流群,我們所有的研報文章、調研紀要均會分享在群里,也可以和專業分析師探討投資觀點,分享投資心得。
以下是詳細分析
由于理想銷量已經公布,最重要的邊際信息在于:一、一季度毛利率;二、25 年二季度業績展望。
一、賣車業務毛利率又沒過 20%
先從市場最關心的賣車業務來看,賣車毛利率表現還可以,達到 19.8%,其實是超出理想上季度給的本季度 19% 的毛利率指引。
但其實海豚君看到大行對本季度毛利率預期還打到了 20% 左右,雖然本季度這個 19.8% 賣車毛利率看上去跟上季度旺季 19.7% 相比基本沒掉,但由于上季度有個采購合約損失的計提,上季度實際賣車毛利率在 20.7%,所以本季度實際賣車毛利率是環比上季度掉了 1 個點左右的。
雖然對老款降價對車型結構有一定不利影響,拉低單車 ASP(但實際單車 ASP 還超預期了)。但這個降本幅度明顯不夠,尤其是今年車企內卷式競爭中對車企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日益上升(本季度賣車成本環比去年四季度的實際的賣車成本是呈現環比持平狀態)。
(注:22 年一季度為剔 8 億 + 合約損失影響后的汽車銷售毛利率數據,23 年一季度為剔除 4 億質保金后汽車銷售毛利率數據)
而從單車經濟具體來看:
1. 高價車占比提升,單車收入守住了
因為本季度理想在對老款車型降價,所以市場本身對這個季度的賣車單價就不抱有期待,但實際表現來看,一季度賣車單價 26.6 萬元,高于市場預期 26 萬元。
本季度車型結構其實是呈現環比改善的趨勢,車型結構中更低價的 L6 占比在下滑(環比下滑 1.3 個百分點至 47.8%),而高價車 Mega/L8/L9 總占比環比上升 1.5 個百分點,所以車型結構是有所改善的。
但降價清老款,壓制毛利:
一季度,理想仍然在清老款車型,對整體車型平均降價 0.8-1.6 萬元,平均降價幅度 3%-4% 左右,也是一季度賣車單價環比下滑的主因。
2. 降價清舊款,毛利率平平
本季度單車成本 21.3 萬元,但上季度實際單車成本也是 21.3 萬元(去除 mega 采購合約減值影響),這個單車成本基本環比上季度持平,一方面確實因為一季度是銷量低谷,銷量環比去年四季度下滑了 41%, 規模效應沒有釋放,另一方面海豚君認為這個降本力度可能還是不太夠,尤其是在今年更加內卷式競爭中對降本的要求更高。
從單車的賺錢能力來看,一季度賣一輛車理想毛賺 5.3 萬元,略高于市場預期 5 萬元,賣車毛利率 19.8%,略高于市場預期 19.2%。但事實上一些頭部大行預期已經到了 20%,最新預期上也不算超。
二、增程已老,純電未知,理想有點尷尬
a) 壓力山大的銷量指引
2025 年二季度,理想給的銷量指引是 12.3-12.8 萬輛,隱含 5、6 月份平均銷量 4.6 萬上下,但市場的預期中,5 月 4.5 萬,6 月要爬坡到五萬,月均是超過這個指引數字的。
之前,理想在四季度的 call back 中提到 L 系列換新版上市之后第一個目標月銷量要回到 5 萬輛,目前看來實現速度是偏慢的。而如果按照這個推進速度的話,其實離完成市場目前給它 2025 年 60 萬銷量目標是有難度的,尤其是今年增程競爭明顯加大,增程紅利已經快被吃完的情況下。
而從目前周銷和周訂單的維度來看,海豚君認為改款上市后實際表現也是略不及預期的,目前的周訂單和周銷在 L 系列改款上市后,周訂單量沒有繼續持續的勢頭,而目前這個周訂單量也基本對應著穩態情況下月交付可能也才能打到 4 萬左右。
新款 L 系列放量慢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改款力度相對較小,基本只升級了智駕芯片,以及對 Max 版本的電池容量略有升級,但整體力度海豚君認為不夠,尤其是在增程車型的入局玩家在增多,競爭在加大的情況下。
b) 指引單價有點差,老款車還沒清完?
本季度收入指引 325 億-338 億,按其他業務收入 2025 年一季度貢獻 13.6 億來估算,指引隱含的汽車業務單價僅 25.3 萬元,環比本季度繼續下滑 1.3 萬元。
海豚君算下來,這樣的下滑幅度有點奇怪,尤其是 5 月 8 號 L 系列改款就開始上市,基本有 2 個完整交付月的情況下(由于改款產品保持官方定價不變,L6/L7/L8/L9 SUV 的零售成交價將分別上漲 5000/7000/7000/6000 元)。
這種指引,要么是低價 L6 車型占比還要提升,同時老款車清理還沒完成(一季度存貨周轉天數又來到了 40 天左右)。
而在這個指引下,二季度汽車毛利率指引在 19% 左右,也印證了還是要繼續降價。
三、運營費用整體控制還可以
1)研發費用:穩
本季度理想研發費用 25 億,環比上季度小加 1 億,但考慮到理想在 AI 方面戰略投入(用智駕來構建品牌護城河),且智駕確實也位列第一梯隊,以及下半年有純電新品上市,研發前置,這樣的研發費用控制還可以。
而理想也將年初 140 億的研發費用指引做了下調,下調至 110-120 億元,所以也有利潤釋放的預期在。
2)銷管費用:降本提效中
本季度銷售和管理費用 25 億,環比降低 5.5 萬元,主要還是在降本增效(雇員薪酬減少)以及在無新車上市情況下市場推廣活動減少。
而在渠道建設上,理想一季度也沒有在新增渠道,預計會在之后加快開店速度(今年會在全國商超開設超 200 個零售展廳和 60 個快閃店),為純電車型的放量做準備。
四、收入、毛利表現平平
在銷量已經公布的情況下,一季度理想總收入是 259 億, 略超出市場預期 4 億,主要在于賣車單價超預期。
但在其他收入方面,本季度僅 12.5 億元,環比下滑了 3.8 萬元,也要低出市場預期 2 億左右,主要由于本季度交付量減少使汽車銷售配套的產品和服務減少。
而在整體毛利率方面,本季度整體毛利率 20.5%,如之前說過,一致預期陳舊,本身這個毛利率表現一般。
其中,其他業務本季度毛利率 35.4%,環比下滑 1 個百分點,海豚君預計可能由于保險業務有一定的折扣,配件銷售可能加大了部分的贈送力度有關。
五、經營利潤還行,環比下滑大主要因為銷量沒跑起來
理想一季度在含金量比較重的經營利潤上,環比下滑了 34.3 億至本季度僅 3 億左右,主要還是由于一季度銷量環比下滑 41%,銷量的杠桿效應沒有釋放,去除 SBC 影響后的經調整后凈利潤本季度也環比下滑 36 億至 6 億左右,但整體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本季度歸母凈利 6.5 億元,也基本在和大行 6 億元的凈利潤持平。
六、自由現金流再次轉負
本季度經營現金流-17 億,又再次轉負,主要由于銷量沒有釋放導致的歸母凈利的下滑,其次是由于存貨又上升了 20 億至本季度 100 億左右,所以海豚君預計理想可能二季度可能還會對老款車型繼續加大折扣力度。
而本季度資本開支 8 億,環比下滑了 20 億,下滑的原因主要由于本季度沒有新開門店,另一方面超充站的建設環比去年四季度是在減速,但目前截至 4 月理想已經建了 2267 座超充站,預計二季度可能還會再凈增至少 300 座(目標推出 i8 之前超充站建設達到 2500 座)
<此處結束>
海豚君關于理想歷史文章,請參考:
2025年3月14日《》
2024 年 8 月 28 日財報點評《》
2024年5月20日財報點評《》
2024年2月26日財報點評《》
2023年11月9日財報點評《》
海豚君近期文章:
//轉載開白
本文為海豚投研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DolphinR126 獲得開白授權。
//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提示
本報告僅作一般綜合數據之用,旨在海豚投研及其關聯機構之用戶作一般閱覽及數據參考,並未考慮接獲本報告之任何人士之特定投資目標、投資產品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特別需求投資者若基於此報告做出投資前,必須諮詢獨立專業顧問的意見。任何因使用或參考本報告提及內容或信息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士,需自行承擔風險。海豚投研毋須承擔因使用本報告所載數據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本報告所載信息及數據基於已公開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海豚投研力求但不保證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本報告中所提及之信息或所表達之觀點,在任何司法管轄權下的地方均不可被作為或被視作證券出售邀約或證券買賣之邀請,也不構成對有關證券或相關金融工具的建議、詢價及推薦等。本報告所載資訊、工具及資料並非用作或擬作分派予在分派、刊發、提供或使用有關資訊、工具及資料抵觸適用法例或規例之司法權區或導致海豚投研及/或其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須遵守該司法權區之任何註冊或申領牌照規定的有關司法權區的公民或居民。
本報告僅反映相關創作人員個人的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海豚投研及/或其關聯機構的立場。
本報告由海豚投研製作,版權僅為海豚投研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海豚投研事先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均不得(i)以任何方式製作、拷貝、複製、翻版、轉發等任何形式的複印件或複製品,及/或(ii)直接或間接再次分發或轉交予其他非授權人士,海豚投研將保留一切相關權利。
歡迎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加入海豚投研群,與投資老鳥暢談投資機會。
研報不易,點個“分享”,給我充點兒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