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王治威 趙景紅 陸凌玉)
詩詞與漆扇的碰撞
語文與藝術的融合
虎林市迎春學校跨學科課堂
站在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迎春學校一直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分層教學,通過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助力學生成長為具備綜合素養的未來人才。近日,為提升復習效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三語文教師陸凌玉創新推出“詩韻漆扇”跨學科實踐活動,將古詩詞專題復習與非遺漆扇制作深度融合。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詩意美學,打造了一堂“有墨香、有漆韻、有詩情”的高效文化課堂。
學科跨界:讓詩詞從“紙上”走向“指尖”
活動打破傳統復習課單向講授模式,通過“詩意解讀—意境設計—漆扇創作——書畫題詞”四個環節串聯知識脈絡。陸老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中考高頻詩詞,接著通過“看畫猜詩”游戲,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到詩意與畫境的轉換,進一步把握詩人通過“景語”表達的“情語”和營造的意境。
通過復習和練習,師生提煉“雁”“秋風”“柳”“梅花”等意象,邀請美術教師原理同步指導漆扇色彩暈染技法、配色,讓學生需根據所選詩句意境調配顏料、設計紋樣。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學生需先精準理解詩句情感,再將抽象意境轉化為視覺語言,最后題寫詩句并闡釋設計邏輯——三重關卡讓復習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同時提升了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
“這不是手工課,而是一場沉浸式詩詞對話,”九年級組教師感慨地說。
情境賦能:用興趣點燃思維火花
活動現場,學生們化身“文人匠客”,有的將李清照“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化為淡黃青綠交疊的飄漆紋理,有的用金粉勾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悠遠線條。小徐同學舉著自己創作的漆扇說:“枯藤老樹昏鴉不再是抽象文字,當我用焦褐色描摹枝干時,突然懂了游子那種蕭瑟孤獨的心情。”
“原以為黃色、金色、沙色只能表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學生們提筆寫下‘相見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仿佛靈魂跨越千年,與詩人面對面逐字品讀,又有新的感悟!”陸老師感嘆道。這種“以藝解詩”的方式,讓學生在調配朱紅、石青、黛綠等傳統色的過程中,自發探究詩詞背后的文化密碼。
文化扎根:讓傳統活在當下
用千年漆色喚醒詩詞基因,用匠心情懷潤澤核心素養,37把漆扇掀開知識與美育融合的畫卷,這不僅是復習模式的創新,更是育人哲學的升級,迎春學校將繼續開發“跨學科融合”“非遺+學科”融合課程,比如讓青花瓷繪制邂逅化學釉料知識、讓剪紙藝術聯動數學對稱圖形……落實“用雙手思考,以匠心溫故”的創新模式,正為傳統文化傳承與核心素養培育開辟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