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詩詞君
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yiandi)
今天是2025年6月1日
所有懷有童心的人的節日
——兒童節
六月的步伐歡快,像孩子們活潑亂蹦的腳丫。
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甜蜜如花,童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節日,就讓我們忘記一切煩惱,放下生活的重擔,脫下生活的壓力,忘記年齡,守一顆童心,簡簡單單地做回那個童年的自己。
01
那時的童年無憂無慮,純真美好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村居》
六一兒童節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快樂的節日,當我們長大了,童年無憂無慮純真的記憶卻越來越深。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卻可以玩得很開心。
記得小時候,三三兩兩,你追我趕,可以在大馬路上撒了歡兒地“狂飆”。
我們的小時候,一根繩子,幾塊石頭,就可以玩得酣暢淋漓……
兒時和同學們一起郊游,去爬山、逛公園,一起玩耍打鬧,好痛快。
那時的我們,如花,美麗又單純。
還記得放學后偷偷的去河邊玩耍,和小伙伴比賽游泳,還一起去爬樹,掏鳥窩。
課間或者放學后,我們經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然后各人拿著自帶的鐵環擺開架勢,自定規則比賽滾鐵環。
歡快的老鷹捉小雞,總會有一個厲害的人保護著我們。
玩彈珠通常是男孩子的游戲,趴在地方瞅準彈珠的認真勁,真是可愛極了!
女生專屬的游戲莫過于踢毽子、跳繩了,下課休息的十分鐘都要跳上一會,放學回到家,媽媽還沒做好飯,便會和小伙伴再踢上一會。
現在回想起跳山羊,都覺得不安全,兒時就只顧得玩了。
以前特別好奇,陀螺怎么能一直轉個不停呢?
跳房子,一只粉筆,一塊石子,畫上簡單的方格,單腳跳,雙腳跳,可以開心的玩上一整天。
扔沙包這一游戲,陪著我度過了整個童年,讓我擁有一個想起來就能露出笑臉的回憶。
斗雞玩起來時,不亦樂乎,可也有小伙伴因此受傷的。
翻花繩的起手式一般是“面條形”,常見的花樣大概只有5~6種,比如“牛眼”或“花手絹”。先打個小巧的結,環繞于雙手,撐開在空中,準備動作就做好了。
玩東南西北,還真得看手巧啊!
放學了,三五個小伙伴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跑出校門,找一塊松軟的土地,把書包往旁邊一扔,每個人從兜里掏出一大把石子湊在一起,先石頭剪子布,然后就開始了。
做爆米花的老大爺,拎著一個黑黝黝的罐子,罐子下面生一堆火,老大爺不停地轉動著罐子,不大會功夫要開罐了,小朋友便會遠遠地跑開,只聽“轟隆”一聲,爆米花開鍋了,小伙伴們便爭先恐后的跑去品嘗出鍋的爆米花。
小時候的玩具都簡單有趣,很多也都是自制的,玩膩了也舍不得丟掉。
小時候有一把木槍和小伙伴一起打鬧,真是開心極了!媽媽要是不喊,能玩上一整天呢!
“小么小兒郎,背著那書包進學堂......”那時候,總是期待著得到大紅花,期待著早點下課。
每個新學期開學,看到新課本就愛惜的很,會很認真的給它包個書皮。
還記得文具盒里的乘法口訣嗎?老師讓背時,是不是也偷偷的看過?
那時候課后作業不多,回家搬兩個凳子就能做作業。
上課寫寫歌本,貼上自己最愛的明星貼紙。還記得當年第一次買的磁帶嗎?
那時候吃飯都有這樣的灶臺,每家每戶,也總有一口水缸。
一針一線,一扎一拉,線每一次穿過布眼時,總帶出很輕卻很動聽的樂音,每扎完一針,母親便拿了針線往頭發里輕輕的劃上幾下。
兒時的記憶里,晚上能有一場電影可看,就像過節一樣熱鬧、興奮、愜意、舒爽!
還記得家里有這經典三件套:縫紉機、搪瓷盆、收音機。
童年,我們什么都沒有,漫山遍野四處跑,但我們不覺得苦,我們記住的只有快樂。
可長大后的我們,心事越來越多,笑容越來越少,責任越來越重,眼里也有了強忍著的淚水。
面對復雜的人心,我們活得小心翼翼,過得身心俱疲,我們越活越老,越過越累。
從單純到復雜,從善良到不敢善良,掙不夠的錢,猜不透的人心......
回憶似水流年,陣陣童年的記憶涌上心頭,那些簡單美好的情感幾度哽咽了心間,童年的美好是一生治愈的溫暖。
02
養一顆童心,容顏不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李白《清平調·其一》
俗話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一個人看起來年輕的人,并不是涂抹了多少名貴的護膚品,也并不是穿了多華麗的衣服,而是她懂得世事無常,無需太計較,心輕了,人就年輕了。
而那些看起來“顯老”的人,并不是真的年齡有多大,也不是打扮得有多邋遢,而是想的太多要的太多,心重了,人也就老了。
時光飛逝,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是你的氣質和靈魂。
養一顆童心,容顏不老,不是臉上沒有皺紋,不是身材毫不走樣,而是始終保有一顆童心的容光煥發、元氣滿滿。
03
養一顆童心,寵辱不驚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菜根譚》中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年輕時,不停的做加法,要房子,車子,票子,周旋于各種名利各種誘惑。
而人過中年,經歷過榮辱成敗,見識過熱鬧寂寞,感受過愛恨情仇,終是懂得:生活,要不斷的做減法,減少社交,減少欲望。
往后余生,功名利祿皆是浮云,內心的淡定從容才是真。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養一顆童心,寵辱不驚,就是“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換一個活法,活出真實的自己。
04
養一顆童心,有滋有味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知乎上有人問:“當一個無趣的人是怎樣的體驗?”
高贊的回答是:“有趣的人,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而無趣的人,只是活了一天,并重復了一萬多次。”
一個無趣的人,總是在期待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著頓悟,吃一頓素餐;期待著暴瘦;去一次旅游,期待著成長。劇終時,往往更多的是一地雞毛的失望。
而一個有趣的人,總是在享受過程。
看一本書,驚嘆文字的優美;吃一頓素餐,感受味蕾的變化;去一次旅游,捕捉不起眼的美景。劇終時,往往得到滿滿的收獲與感動。
梁啟超先生說:“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養一顆童心,有滋有味,就是送給自己一個有趣的靈魂,一路前行,永不乏味。
05
養一顆童心,仍是少年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唐·呂巖《牧童》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平均年齡74歲,在舞臺上激情四射的唱著《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變。”
就像有位作家說的:“真正的英雄,是知道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這一輩子,過去,就像一本經典名著,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現在,就像一張日程表,琳瑯滿目如影隨形;
未來,就像一張白紙,執著追逐,堅持等待夢想實現的那一天。
只要心中有夢,眼里有光,我們就永遠年少。
養一顆童心,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如此,甚好!
今天是6月1日兒童節,謹以這些珍貴的童年回憶,祝你節日快樂,青春不老!
愿你珍惜眼前,活在當下,永遠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做一個無憂無慮的“老孩子”!
有人說,童心未泯,是成年人最難得的生活態度,深以為然。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大人,只有長皺了的小孩。
人到中年,更需要養一顆童心,讓你的人生云淡風輕,童心未泯,一切皆甜。
請您點個【贊】和【分享】,愿你我心中有夢,眼中有光,保持一顆童心,風輕云淡度流年。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 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