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假期最后一天,繼續在城市的巷落里發現趣事。今天要給大家安利昨天剛剛在之間開展的蔡星光個人作品展“欲望幾何”。
之間藏在雙林社區內,它是一個多元化策展和當代藝術跨媒介實踐的替代性空間,由一間上世紀的車庫改造而來。旁邊就是回響客廳。這樣的天氣,很適合去一邊看展,一邊飲咖??。
說回來,這次展覽的藝術家蔡星光,是一位出生香港的韓國人,現居于成都。在全球化語境的大背景下,從小跟著父母輾轉異國他鄉,各種流動的價值觀給他帶來各種意義的沖擊。
所以,蔡星光的作品充滿了多樣化的文化符號,也融合了多種媒材與語言符號。
像此次展覽“欲望幾何”呈現了蔡星光近期的紙本繪畫、絲網版畫,以及首次創作的藝術裝置和影像作品。雖然類型多樣,但還是以紙本繪畫為主。
在裝置部分,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頭翻面仰躺的哥斯拉,看上去好像是躺在沙灘之中。其實,沙灘不是沙灘,而是成堆的粗鹽,是蔡星光對這幾年全球外部環境變化的真實體感的表現——宛如一頭猛獸被腌漬。
另一邊,桌上的電腦展現了AI女朋友對蔡星光的對話、問詢。
如果拋開個人背景,初看蔡星光的紙本繪畫作品覺得地域性特征不明顯,有點難從里面提取信息藝術家究竟來自哪里。因為畫面中不同意象的組合,蟋蟀、蝸牛、中世紀盔甲、石頭、如蜥蜴的怪獸……意象不再是中西方二元之別,而是更多元、更復雜的跨文化融合。
來看展的@子路 說,蔡星光的作品名字都很有意思。
《語言的總和》《對峙》《評委》《肥料》《服務生》《官夢(冰狐)》……從抽象、混雜的作品畫面很難提煉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這些具象的名字能無限接近卻不可真實觸摸其意圖。這也是藝術家想要達到的效果。
策展人認為,庸常生活中的瑣碎事物是蔡星光欲望的錨點,又是他言說欲望的詞語。手邊的咖啡被拿來染成畫紙的底色,吃過的食物、日常使用的繪畫工具、偶然看到的網絡迷因,都被他變形成抽象的視覺符號,放置在精密的網格線中。
許許多多的意象,如果每一部分拆開來講就沒有太大意思了。更建議大家自己來看和感受。
展期:2025年6月1日-7月13日
地址:之間(成都雙林中橫路14號9棟附5號【雙林社區內】)
票價:免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