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更持久增長動能
作者| 勝馬財經出品人 周瑞俊
編輯 | 歐陽文
當泡泡瑪特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老鋪黃金的柜臺前排起代購長龍,新茶飲集體奔向資本市場,中國新消費賽道可謂熱錢翻涌。
與此同時,白酒——這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老消費”代表,此刻卻顯得有些寂寥無聲。表面看是在資本市場被新消費們褫奪掉了光環,更深次的原因則是周期下行之際,企業不得不伴隨著陣痛、承壓前行。
但不要過于悲觀,翻開歷史的賬簿就會發現:每當資本市場對白酒的信心跌入谷底之時,這個行業總能在窖池里釀出反轉劇本。
中國白酒的資本市場之旅,本質上是一部“打臉經濟學”。過去四十年,這個行業至少經歷了三輪較為明顯的下行周期,但最終,頭部酒企的股價曲線總是頑強地畫出一個“深V”,迎來絕地反擊、笑傲資本市場。進入2022年之后,中國白酒行業迎來了第四輪深度調整。這一輪調整,與前三輪調整相比,其影響似乎更為深遠,挑戰也更為嚴峻。
寒氣還未散去。不過,行業調整并非末日黃昏,而是鳳凰涅槃的必經之路。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周期更迭都是對行業格局的重新洗牌——那些在寒冬中堅守品質、銳意創新的企業終將破繭成蝶,而固守陳規者終將被時代洪流所吞沒。
這一規律在珍酒李渡(06979.HK)近期發布的財報中得到了生動詮釋。作為港股白酒板塊的標桿企業,其財報不僅展現了穿越周期的韌性,更勾勒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
業績穩健,高質量發展
2025年,白酒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寒氣依舊在行業內持續傳導。
根據酒業家統計,截至目前,白酒上市公司均已發布2024年財報,從整體表現來看,這是近年來,首次出現多家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其中不乏頭部企業和泛全國化企業。
在這場洗牌中,珍酒李渡卻逆市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的年報,在行業下行階段,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資料顯示,珍酒李渡(06979.HK)于2023年4月登陸港交所,是國內近9年來唯一成功上市白酒企業,也成為“中國醬酒第二股”,可以說,珍酒李渡是當之無愧的白酒新勢力。
2024 年,珍酒李渡全年營收達70.67億元,同比實現穩步增長,雖然增幅看似不大,但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這一成績顯得尤為難得。而且,不容忽視的是,這一數據背后是公司2024年下半年開啟了珍酒主動控量,且珍三十從團購渠道轉換至流通渠道后暫未完全放量。換句話說,在低效沖規模和高質量發展的十字路口上,珍酒李渡堅定的選擇了后者。
除此之外,公司旗下品牌李渡則表現出色,實現營業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18.3%。而且其通過不斷升級產品,如推出1308申遺獻禮等高端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湘窖和開口笑也在各自區域市場穩扎穩打,為公司業績做出了貢獻。
因此,可以看到,在行業面臨陣痛期,珍酒李渡依然在劍指高質量發展。
這點在其他核心財務指標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顯現。2024年,珍酒李渡的產品毛利率達到58.6%(以A股會計準則計算為75.5%),經調整凈利率為23.7%,同比均實現穩步提升。這得益于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聚焦次高端及以上價格帶,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了運營成本,進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大增116.3%至7.8億元,這反映出珍酒李渡在上下游供應鏈中的強大議價能力,以及良好的銷售回款情況。充沛的現金流為企業的日常運營、產能擴張、市場拓展等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使其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業績穩健同時不忘分紅提升股東回報,公司擬分紅7.12億港元,同比增長16.7%,這不僅體現了珍酒李渡對股東的高度負責,也進一步增強了股東對公司的信心。穩定且增長的分紅政策,使珍酒李渡在資本市場上更具吸引力。
品質為骨,文化為翼
今年5月,《人民日報》刊發珍酒李渡集團董事長吳向東署名文章《堅守傳統工藝 提升產品品質》。這篇文章不僅彰顯了這位酒業老兵“立功立言”的擔當,也潛藏著珍酒李渡近些年的發展思路。
珍酒之“珍”,本來便來自國家領導人題詞“酒中珍品”,蘊含稀有、珍貴之意,也奠定了公司專屬的品牌基因。從誕生之日起,對于品質的堅守,一直伴隨著這家公司的成長軌跡。
2023年,董事長吳向東更是總結七句“箴言”:“一絲不茍釀美酒、精雕細琢造產品、耕植文化創品牌、誠心誠意建渠道、精心策劃搞體驗、實實在在做企業、勇擔責任促振興”,從品質(珍酒李渡的立業之本)、品牌(發展之要)、品格(經營之術)等,多維度展現了公司一以貫之的內在發展邏輯。
近年來,面對“少喝酒、喝好酒”的行業趨勢,珍酒李渡在產品層面,更是進行全方位布局和進化。例如,珍酒李渡在2024年主動淘汰了不符合發展規劃的低價位產品,深度聚焦次高端及以上價位段市場,構建了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三層增長引擎,在聚焦大單品的基礎上推出高端產品不斷向上拓展發展空間。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珍酒李渡產能投建快速落地,這也進一步夯實品質保障。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珍酒李渡正在打造七個生產基地,涵蓋白酒生產的全流程,并且配備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品質。
實際上,珍酒李渡已經儲備了充足的基酒庫存,截至2024年末,珍酒優質基酒儲存達10萬噸,產能達4.4萬噸,規模穩居貴州酒企前三。未來,伴隨著7個生產基地的進一步完善投產,珍酒李渡的產儲能將更上臺階,公司自有優質產能在成本及品質方面都將對公司產品提供更好保障。
因此,“做難但正確的事”,是珍酒李渡這家公司一直以來的基因延續。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酒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這也注定了白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近年來,珍酒李渡通過差異化的品牌建設策略,構建起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品牌矩陣,實現了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
此前,珍酒憑借“異地茅臺”的傳奇歷史底蘊,連續三年蟬聯“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而在2024年,珍酒李渡持續加碼沉浸式體驗營銷。其中,珍酒推出的“國之珍宴”品鑒會和“圣地之旅”回廠游,成為行業體驗營銷標桿,2024年接待客戶數萬余人;李渡以元代燒酒作坊遺址和唐代洪州窯遺址為核心,構建“考古+釀造+文旅”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擦亮文化名酒的金字招牌;湘窖打造春、秋、冬三季特色封壇大典,成為湖南酒旅融合高地。
“品質為骨,文化為翼”,珍酒李渡正是通過這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品牌建設策略,有效提升了各品牌的市場辨識度與消費者忠誠度,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融入商業藍圖
2024年,是中國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一年,同時也是中國白酒行業ESG發展的分水嶺之年。
這一年,中國白酒行業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發展迎來歷史性跨越。隨著監管政策持續加碼、資本市場深度介入,ESG不再只是企業的“加分項”,而是關乎生存與競爭的“必選項”。
在這一歷史性轉折點上,珍酒李渡的選擇尤為清晰:不做短期紅利的追逐者,而做長期價值的建設者。
其實早從2022年開始,珍酒李渡便開始發布領先行業的高標準ESG報告,詳細闡述珍酒李渡每年ESG實踐的最新進展和豐碩成果。
據了解,2024年,珍酒李渡首次參與標普CSA ESG評級,斬獲60分佳績,得分位列中國白酒行業第一,并成功入選標普《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2025》;首次申報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評級,在氣候變化和水安全領域獲雙“A-”成績,領先國內食品飲料行業;持續保持萬得ESG“AA”評級,并連續兩年入選萬得“中國上市公司ESG最佳實踐100強”榜單,是白酒行業唯一上榜企業。
根據珍酒李渡2024年ESG報告顯示,相較于2021年,珍酒李渡已取得范圍1、2碳排放強度降低49.7%,取水強度降低57.2%,綠色環保包材使用占比達99.1%,提前超額完成多項戰略目標。
在綠色用電方面,珍酒李渡通過自建光伏、綠電交易和采購綠證等方式,綠電使用率超50%,預計2025年達到100%。同時,其在2024年實現酒瓶“瓷改玻”22.6萬個,光瓶系列產品銷量達361萬瓶,旗下珍酒、湘窖獲“國家綠色工廠”稱號,李渡獲“省級綠色工廠”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珍酒李渡設立了“2850”雙碳目標,明確提出2028年前實現碳達峰,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比國家提出的“3060目標”提前,彰顯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站在當下,白酒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大變革時代,在這樣一個新舊動能轉換期,珍酒李渡對于長期主義的堅持,更顯得珍貴。如今取得的成績也絕非偶然,而是其長期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的必然結果。
未來,白酒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簡單的規模之爭、價格之戰,而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較量,同樣也是對穿越周期能力的全方位考驗。相信像珍酒李渡這樣將社會責任融入商業藍圖的企業,終將在周期輪動中贏得更持久的增長動能。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