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最近,貴陽市花溪區騰龍灣B區的居民們又被停車問題攪得心煩意亂。一邊是房開公司高調貼出公告要接管地下車庫,另一邊是物業公司指責對方“搶地盤”,而業主們更是分成兩派:有人嫌物業收費低不靠譜,有人擔心房開漲價吃虧。這場持續了六年的糾紛,最近因為法院的一紙判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六年拉鋸戰:車庫到底是誰的?
騰龍灣B區是龍王村村民的回遷小區,2019年第一屆業委會成立后,選聘了恒瑞貼心物業,約定每月每平方米0.8元的物業費,業主第一臺車停車費50元。當時地下車庫還沒建好,業主們只能在露天空地停車。2020年車庫建成后,一場爭議悄然開始——房開商貴陽凱宏房開認為車庫是自己的,物業未經允許擅自開放屬于侵權;業主們則認為車庫是公共配套,應該歸全體業主共有;物業公司夾在中間,覺得自己是受業主委托管理,合理合法。
六年來,街道辦、住建部門多次調解無果,直到今年2月,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車庫使用權歸房開商所有,物業公司無權管理。判決還要求物業拆除地面道閘,停止對車庫的“侵占”。可這一紙判決,反而撕開了更大的裂痕。
地面道閘成了“導火索”
走進小區,最顯眼的就是入口處貼著的法院《責令履行通知書》,要求物業三天內撤離地下車庫。但更讓居民不滿的是,物業在地面設置了兩個道閘,把小區入口堵得嚴嚴實實。“我們交著物業費,憑啥不讓我們開車進小區?”居民李女士氣憤地說。物業經理謝先生委屈地解釋:“道閘是為了安全!小區旁邊就是小學,萬一有社會車輛亂竄,孩子們的安全誰負責?”
房開商凱宏的態度也很強硬。他們表示,車庫是自己投資建的,電費都貼了十幾萬,憑什么讓物業白白占著收錢?“他們(物業)和業委會簽的合同沒經過我們同意,現在法院都判了,必須執行!”工作人員顧先生指著停車場出入口的告示說。但居民們更擔心的是,房開接管后停車費要從現在的50元漲到80元,“合同只簽到2027年,之后會不會繼續漲價?誰來保證?”
法律說了算,但人心怎么算?
按照法院判決,物業必須停止使用地下車庫,但地面道閘該不該拆?這個問題成了新的矛盾點。物業認為,道閘是保障小區安全的必要設施,拆了外來車隨便進,停車位會被占滿;房開則堅持道閘阻礙了車庫正常運營,必須拆。一位業主張先生抱怨:“兩邊都說是為我們好,可到底誰說了算?法院判決了,可執行起來咋這么難?”
其實,這場糾紛暴露的不僅是權屬問題。房開商想通過接管車庫提高收費,業主擔心成本上漲,物業則怕丟了“飯碗”。更深層的矛盾是信任缺失——業主覺得房開商“店大欺客”,房開指責物業“不作為”,而物業抱怨自己成了“夾心餅干”。
出路在哪?光靠法院不夠
目前,街道辦和住建部門已介入協調,但進展緩慢。有居民提議:“能不能讓房開和物業一起管?或者重新招標一家收費透明的公司?”但房開態度堅決:“我們只按判決執行,不參與管理。”物業也表示:“除非法院強拆道閘,否則不會撤離。”
這場糾紛給所有小區提了個醒:地下車庫的產權一定要在購房合同里寫清楚,物業合同也要明確管理范圍。否則一旦扯皮,吃虧的往往是業主。而對于騰龍灣的居民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只是法律判決,更是一個能平衡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既要保障車庫合法使用,也要讓停車費合理,更要守住小區的安全底線。
說到底,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爭的。如果房開、物業和業主能坐下來好好商量,或許這場持續六年的“戰爭”早該結束了。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