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升職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會怎么選呢?
1. 不僅要管理團隊,還要應酬客戶,我這種內向的人肯定做不好
2. 萬一業績下滑/工作沒做好,大家會覺得我德不配位吧
3. 這是對我能力表現的一種肯定,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
如果你本能地選擇了1或2,那些在機會面前“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聲音,比“我想試試”更響亮,甚至出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更高的學歷、重大考試前、爭取競賽名額、公開演講等等。
越是重要的機會、越是接近理想中的自己,這種“想贏怕輸”的拉扯感就越強,這不是你不夠自信,更不是 “太矯情”,而是潛意識里對“完美自我”的恐懼,害怕真實的自己配不上期待,害怕成功背后藏著未知的失控,害怕打破現狀后,再也回不到熟悉的舒適區。
這種情緒的背后, 是“約拿情結” 在悄悄作祟,讓無數渴望突破的人在機會面前自我懷疑,甚至親手推開觸手可及的機會。
PART
01
渴望成功與害怕成功同時存在
“約拿情結”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心理概念,其名稱來源于圣經中的一個故事。
約拿被上帝委以重任去赦免尼尼微城,但他卻因害怕承擔使命而逃離,最終在經歷懲戒后完成使命。
馬斯洛認為,人類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約拿情結的本質是“對成功的恐懼”。因為成功意味著要跳出熟悉的舒適區,面對更多的責任,甚至要重新定義自己。
“約拿情結”其中的一個來源是童年種下的“不配得感”
有些父母習慣用打壓式教育防止孩子“驕傲”:98分是“還差兩分才滿分,有什么好驕傲的”,比賽獲獎聽到的是“隔壁小王比你小兩歲也拿了獎”。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學會了用“不夠好”來換取安全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過高的期待壓垮。
當我們成年面對有可能成功的機會時,這種童年時期形成條件反射,會讓我們不自覺地選擇退縮。
另外,“槍打出頭鳥”的觀念讓很多人不敢拔尖,女性的優秀可能還會被貼上“強勢”的標簽,這些都讓人下意識地壓抑能力,用 “合群” 換取安全感。
PART
02
從“不敢贏”到“敢開始”
這種“想前進卻又退縮”的拉扯并非無解。
(1) 把“我不行”翻譯成“我在害怕XXX”
如果你有過類似于下面這些事件的時候:
?面對重要機會時,突然關注無關細節(比如反復調整字體、格式)
?收到贊美時,第一反應是“ta只是客氣而已”,但還是忍不住去想“也許ta是真的覺得我很優秀呢,萬一被ta發現其實我沒那么優秀怎么辦呢?”
?接近目標時,會無意識地制造一些障礙(比如遲到、忘記帶資料、各種借口推脫不去),自己都不覺得是在退縮?
試著做一個簡單的翻譯:把“我肯定會搞砸的”換成“我害怕搞砸后別人對我的看法”,把“我不適合帶團隊”換成“我擔心自己無法滿足大家的期待”。
這可以幫你跳出“自我否定”的視角,看見你所恐懼的事情,它不是事實,只是未被處理的情緒。
(2)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找一個安靜的時刻,做兩次“記憶回溯”:
第一次回溯童年:想想你第一次意識到“優秀會帶來壓力”的場景。是小學時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被同學私下議論;還是父母總說“還差幾分才滿分”?寫下當時的具體事件和你的感受。
第二次回溯成年:列出三次“本可前進卻選擇退縮”的經歷,比如放棄進修機會、拒絕展示才華的場合、不去參選更高的職位等等。觀察這些事件是否存在著共同模式,比如都涉及“被關注”或“不能辜負他人期待”的壓力。
當我們看見了自己害怕成功的根源,不再用過去的枷鎖囚禁自己,那些曾被“害怕”封印的勇氣,會像春天的種子一樣,從裂縫里慢慢鉆出地面。
(3) 靠近那些「允許你不完美」的人
“約拿情結”的滋生,往往和“有毒的成功觀”環境相關,如果身邊人總用“必須贏”、“要做到最好”來綁架你,你的潛意識就會把“成功”和“壓力”綁定。
試著主動構建屬于自己的成長型支持系統:
? 篩選綠燈朋友:遠離那些在你成功時熱情、失敗時冷漠的功利型關系,靠近那些會說“你做得很好了,慢慢來”的綠燈朋友。他們的存在,就是對“成功焦慮”最好的解藥。
? 給重要的人打預防針:比如對父母說:“我接下來可能會嘗試一些新機會,不一定能馬上做好,希望你們能接受我慢慢來?!碧崆敖档退似诖軠p少你對辜負的恐懼。
PART
03
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勇敢
我們不是不夠好,而是我們太害怕自己其實可以更好。那些不敢邁出的步子,不敢接受的機會,背后藏著的,是對“成為更耀眼的自己”的敬畏與期待。
下次當你又想說“我不行”時,不妨停一停,聽聽內心那個更微弱卻更真實的聲音:“也許,我可以試試?”
如果今天的內容對您有一點幫助,就請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關注我,定期分享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