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KATRIN實驗搞了個大新聞,他們把中微子的質量上限測到了0.45 eV/c2。
這個數字什么概念?比電子輕110萬倍。
你可能會問,這有什么意義?
意義大了去了。
這事得從90年前說起
1930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發現了一個問題:放射性衰變過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好像不成立了。
按道理說,能量是守恒的,進去多少出來多少,這是物理學的鐵律。
但是β衰變偏偏不對勁,產物的總能量老是比初始能量少一塊。
當時連大物理學家玻爾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能量守恒定律要被推翻了。
泡利說,等等,會不會有個我們看不見的粒子把能量帶走了?
他給這個假想的粒子起名叫"中微子",意思是"小小的中性粒子"。
這個腦洞夠大的。
美國人證實了泡利的預言
1956年,美國科學家在核反應堆旁邊搭了個巨大的探測器,真的抓到了中微子。
泡利的預言成真了。
但這只是開始。
太陽中微子失蹤案
到了1960年代,美國人開始研究太陽產生的中微子。
按照核聚變理論,太陽每秒鐘應該產生海量的電子中微子。
結果實驗一做,傻眼了。
理論預測能探測到100個中微子,實際只探測到33個。
剩下67個哪去了?
這個謎題困擾了物理學家幾十年。
有人說是理論有問題,有人說是實驗有問題,還有人說是對太陽的理解有偏差。
爭論了幾十年,直到我們搞明白了中微子會"變臉"。
中微子的變臉術
原來中微子有三兄弟: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
它們在飛行過程中會互相變換身份,這叫"中微子振蕩"。
太陽產生的電子中微子飛到地球的路上,有些變成了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
早期的探測器只能抓電子中微子,當然探測不全。
這就像你寄出100封信,結果有67封在路上變成了包裹,郵局當然說只收到33封信。
謎題解開了。
德國人的精密儀器
現在德國人搞的KATRIN實驗,用的是史上最精密的"電子秤"。
這個裝置有多精密?
它的主體是一個重達200噸的光譜儀,長度70米,直徑10米。
為了避免地球磁場干擾,整個裝置被安裝在一個巨大的屏蔽罩里。
為了避免震動,地基打得比摩天大樓還深。
為了避免溫度波動,整個系統恒溫控制,精度達到毫開爾文級別。
這就是德國人的工匠精神。
測量原理其實很簡單
KATRIN的原理說起來很簡單:
讓氚原子發生β衰變,產生氦-3原子核、電子和中微子。
精確測量氦-3和電子的質量、動能。
算出"缺失的能量",這就是中微子帶走的。
但要測準這個"缺失的能量",難度相當于在一噸重的卡車上稱一根羽毛的重量。
德國人愣是做到了。
這個結果意味著什么?
第一,中微子不是暗物質的主要成分。
之前有理論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就是中微子。
但KATRIN的結果顯示,即使把三種中微子的質量加起來,也最多只能占暗物質的10%。
暗物質的真面目依然是個謎。
第二,我們距離測出中微子的確切質量越來越近了。
如果能把質量上限進一步壓縮到0.06 eV/c2,我們就很可能直接測出中微子的真實質量。
第三,這挑戰了我們對基本粒子的認知。
在標準模型里,電子是最輕的有質量粒子,頂夸克是最重的,相差34萬倍。
現在中微子可能比電子還要輕110萬倍以上。
這種巨大的質量層次差異,標準模型解釋不了。
科學的魅力就在這里
每當我們以為快要搞清楚這個宇宙了,總有新的發現提醒我們:
我們知道的,還太少。
中微子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它們無處不在,每秒鐘有數千億個中微子穿過你的身體,但你毫無感覺。
它們見證了宇宙的誕生,承載著早期宇宙的信息。
它們可能是打開新物理學大門的鑰匙。
而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們。
中國在干什么?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布局。
中國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2012年發現了中微子振蕩的第三種模式,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
現在正在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預計2025年投入運行,目標是精確測量中微子質量層次。
還有在四川錦屏山地下2400米深處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專門用來探測暗物質和中微子。
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上的投入,正在結出果實。
這些看起來"沒用"的基礎研究,往往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徹底改變人類的認知和生活方式。
就像當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時,有人問他這有什么用,他回答說:"剛出生的嬰兒有什么用?"
后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今天的中微子研究,也許就是明天科技革命的起點。
德國人的這個實驗,給了我們一個提醒:
在基礎科學研究這條路上,容不得半點馬虎。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
這就是科學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