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超重、肥胖和“三高”、心血管病高發有關,可誰知道還和癌癥增加有關系呢!
其實,肥胖和癌癥高發的關系,一直都有研究。
前不久,醫科院阜外醫院王增武教授的團隊在國際著名的“cell”雜志的子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結果,題目是“中國2005-2030年高BMI相關癌癥死亡負擔的不平等、趨勢與預測”,就是關于超重、肥胖與癌癥發生風險的研究。
高BMI,就是高體重指數。超重、肥胖,都歸于“高體重指數”,就是體重指數(BMI)≥25,這被認為是癌癥快速增長的一個風險因素。
關于高體重指數與癌癥負擔的關系,高收入國家如美國,已經有研究量化了與高體重指數相關的癌癥負擔,但我國這方面的研究有限,因為需要大數據。王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就是基于“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和“中國高血壓調查”這三項全國或省級項目的大數據做出來的。研究分析了我國125萬20歲以上成年人體重指數和死亡的情況,首次系統報道了2005∽2018年中國不同年齡和性別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負擔,并預測至2030年。這項研究結果不僅再次為肥胖敲響了警鐘,而且為肥胖的干預管理措施和相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研究發現,我國高體重指數人數快速增加,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死亡負擔增多。
根據統計,中國18-69歲肥胖成年人、就是體重指數(BMI)≥ 28 kg/m2的人數,在2018年達到8500萬,這是2004年的3倍。這種高體重指數的高患病率和快速增長,就給國家和個人帶來巨大且不斷增長的癌癥負擔。
2018年,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死亡人數是8.52萬,而2005年是5.58萬,比較起來,增加了52.56%。
研究發現,除了個別癌癥,高體重指數幾乎和所有的癌癥負擔增加相關。
其中相關最密切的癌癥負擔是肝癌,其次是食管癌,但這也和性別、年齡、地區有關。總體是男性的癌癥負擔重,老年人的癌癥負擔重,有地區差別。
比如2018年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死亡8.52萬人中,男性6.21萬,女性2.31萬,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老年人大多數癌癥的死亡都增加,但是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和白血病除外,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的死亡峰值在55-59歲,白血病則是各年齡段均勻分布。地區呢?東北和西北地區主要是肝癌,中部主要是食管癌,結直腸癌主要在東北和沿海地區。
研究預測至2030年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負擔
按照算法預測,2030年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癌癥死亡人數將達到13.46萬人。
預測2018-2030年間,男性歸因于高體重指數的結直腸癌、胰腺癌、白血病、膽管膽囊癌、腎癌、多發性骨髓瘤、甲狀腺癌的年齡標化死亡率增加,而肝癌和食管癌下降。女性與男性相比,還有乳腺癌、卵巢癌的上升,下降的癌癥除了肝癌、食管癌,還有甲狀腺癌。
高體重指數為什么會導致癌癥負擔增加?
高體重指數導致癌癥發病風險增加、二者具有因果關系已毋容置疑,但發病的具體機制還不那么清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肥胖后的脂肪因子失調、胰島素抵抗、全身炎癥反應、腸道菌群失調以及性激素失衡、免疫系統變化等方面。肥胖本身就顯示了身體代謝的紊亂,就會有高胰島素血癥的發生、糖尿病的高發,這些就啟動了前面那些可以發生引發癌癥的相關機制。從這一視角看,肥胖就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源頭性危險因素。
因此,要減少癌癥,也從源頭上控制,從控制體重做起,開始減重吧!
參考文獻:
腫瘤界. Cell子刊:中國2005-2030年高BMI相關癌癥死亡負擔的不平等、趨勢與預測. 來源: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