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最近,海亮廣場小區發生了一件大事兒:陪伴大家多年的物業公司——內蒙古世茂某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要撤場了。隨著新選聘的物業公司即將入駐,一份沉甸甸的《撤場通知函》已經正式送達老物業手中。文件寫得清清楚楚,但關鍵中的關鍵,是如何確保這場“接力賽”跑得順、接得穩,別讓小區在換“管家”的當口亂了陣腳。這,正是考驗咱們業主委員會智慧和擔當的核心時刻。
看過那份通知函的鄰居們都知道,里面條條框框不少,時間節點也卡得很緊。這可不是業委會在故意刁難誰,而是依法依規、對全體業主負責的必然要求。老物業撤場、新物業進場,這中間的交接工作,就像搬家一樣,東西清點不清、手續辦得不全,后面準出亂子。輕則停水停電、電梯趴窩,重則賬目不清、責任不明,最終吃虧的還是咱們業主自己。
那么,面對這份詳盡的撤場通知,業委會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切實扮演好“監督員”和“協調者”的角色,確保交接工作萬無一失呢?海亮廣場的這份通知函,其實已經給出了一個相當規范的“操作指南”,業委會要做的,就是把紙上的要求,盯成地上的落實。
第一步:握緊時間表,當好“提醒員”和“催辦員”。
通知函里,時間節點是硬杠杠:
6月10日前:老物業必須提交清晰的費用處理方案(預收物業費、公區收益、債權債務)。業委會不能干等,得主動聯系、督促。過了這個日子還沒方案?那不行,得立刻書面催辦,明確告知逾期后果。去年6月發過通知沒回應?這次更要盯緊,防止“歷史重演”。
6月15日前:所有物資、設備、資料必須依法完成移交。這可是交接的重頭戲!業委會要提前組建專門的交接監督小組(最好有懂工程、財務、法律的業主代表參與),根據通知里列出的那14大類資料清單(圖紙、設備檔案、業主名冊、收費憑證、鑰匙等等),一項一項核對,一件一件清點。絕不能含糊,不能老物業說“找不到了”或“資料不全”就輕易放過。這些資料,就是小區的“家底”和“記憶”,缺了哪樣,新物業接手后都可能兩眼一抹黑,服務斷檔、維修抓瞎的風險就來了。
6月21日24時前:人員全部撤離,停止一切服務活動。在此之前,業委會要特別監督老物業是否真的保持了服務標準?保安巡邏、保潔清掃、設備維護有沒有打折扣?不能因為要走了就敷衍了事,損害的是業主眼前的利益。
業委會要做的,就是把這份時間表刻在腦子里,掛在嘴邊,落實到行動上。提前幾天提醒老物業,到期當天必須核查是否完成。必要時要敢于“紅臉”,依法依規施壓。
第二步:死磕關鍵項,當好“監交員”和“驗收員”。
交接的核心是“物”和“賬”。業委會監督,必須抓住這兩條命脈:
1.物資設備與資料移交:這是小區的“硬資產”和“軟實力”。
清單對照,眼見為實:拿著通知函里那長長的清單,現場逐項核對。圖紙是不是最新的全套?設備檔案(特別是電梯、消防、水泵等關鍵設備)是否完整?業主信息、收費記錄是否準確清晰?鑰匙是否齊全?……不能只聽匯報,要親眼看到、親手點到(需要時)。對于技術性強的資料(如竣工圖、設備維護手冊),最好請懂行的業主或外聘專業人士協助審閱。
實物查驗,功能測試:光有臺賬不行!業委會要監督老物業、新物業一起,對重要的公共設施設備(如配電房、水泵房、電梯機房、監控室、消防設施等)進行現場狀態查驗和功能測試。設備現在運行正不正常?外觀有無損壞?記錄是否與臺賬一致?這步“承接查驗”至關重要,是分清新舊責任的關鍵節點。通知函里特別強調了要“三方(老物業、業委會、新物業)簽字確認”,業委會必須認真履行簽字職責,這是對歷史負責,更是對未來負責。
空間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公共用房等,鑰匙移交了嗎?空間是否騰空?狀態如何?業委會都要親自到場確認。
2.費用清算:這是關乎業主“錢袋子”的大事。
方案審核要嚴:老物業提交的費用處理方案(6月10日前),業委會必須組織力量(特別是懂財務的委員或業主)仔細審核。預收了業主多少物業費?按什么標準、什么時間退?公區收益(比如廣告費、場地租賃費)結余有多少?如何分配或退還?小區相關的債權債務有哪些?方案必須清晰、具體、可操作,符合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含糊其辭、試圖蒙混過關的,堅決打回去要求重做。
過程監督要細:方案執行過程中,業委會要監督老物業是否按時、足額退還了該退的錢?涉及到債權債務轉移的,是否通知了相關方并得到確認?要求老物業提供退款憑證、轉賬記錄等證明材料。對于復雜的賬目,可考慮引入第三方審計,費用按約定或依法處理。核心目標:不能讓業主多交一分冤枉錢,也不能讓小區背上不明不白的債務。
第三步:暢通溝通鏈,當好“協調員”和“信息員”。
交接期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往往是溝通不暢。業委會要架好三座橋:
1.與新老物業的橋:指定專人(如業委會主任或分管委員)負責對接老物業的“項目經理/負責人”(通知函中明確要求對方指定),也要提前與新物業建立聯系。保持溝通渠道暢通、高效。發現問題(如資料不全、設備故障、費用爭議)及時溝通協調,該開會開會,該發函發函。原則問題不讓步,操作細節講方法。
2.與業主的橋:及時、透明地向全體業主通報交接進展!通過公告欄、業主群、公眾號等渠道,告知關鍵時間節點的完成情況(比如“資料已初步移交,正在核對”、“費用方案已收到,業委會正在審核”),讓業主心里有底。對于業主關心的熱點問題(如物業費退還時間、交接期服務保障),更要主動說明。信息透明是消除疑慮、獲得支持的關鍵。
3.與相關部門的橋:必要時(如遇到老物業嚴重不配合、交接出現重大障礙),業委會要懂得并敢于依法向街道辦、社區居委會、房管(住建)部門尋求指導和協助。政府部門在物業交接方面有監督協調的職責,是業委會依法維權的有力后盾。通知函中最后那句“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不是空話,必要時它就是維護業主權益的武器。
海亮廣場的這次撤場交接,是一次生動的社區治理實踐。那份詳盡的撤場通知函,是業委會工作的起點而非終點。它清晰地勾勒了交接的框架和標準,而業委會的全程緊盯、細致核查、有效溝通、依法維權,才是將這些要求轉化為平穩過渡現實的保障。
換“管家”不是目的,讓小區變得更好才是。一次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交接,是為新物業服務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更是全體業主共同家園長治久安的重要一步。業委會肩上的擔子很重,但為了咱們海亮廣場美好的明天,這份監督的職責,必須扛穩、抓好!鄰居們,也多給業委會一點理解和支持,共同見證和參與這場關乎家園未來的“接力”吧!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