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放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癌癥治療神器”,甚至談之色變。但你知道嗎?這個聽起來“硬核”的癌癥治療技術,也是瘢痕修復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放療的“跨界技能”——瘢痕術后放療。
瘢痕術后放療的底層邏輯:讓成纖維細胞“冷靜下來”
瘢痕是皮膚受傷后過度增生的纖維組織,表現為結節狀、片狀或條索狀組織。當皮膚受到創傷、燒傷或感染后,成纖維細胞被過度激活,瘋狂合成膠原纖維,導致疤痕形成。
相對傳統的手術切除、皮內注射藥物治療瘢痕,放療能夠更精準地“打擊”瘢痕根源——成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通常是在創傷后第1-3天異常增殖,而放射線可抑制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減少膠原纖維沉積,讓瘢痕“消失”。
瘢痕術后放療的“兩種模式”
01
外照射放療:更常見的“瘢痕消失術”
使用“淺層X線治療機”進行照射:淺層X線治療機通常使用KV級X線進行照射,適用于四肢等較淺瘢痕,設備門檻要求低,但需注意防護,一般整容或醫療美容機構較為常見。
使用“醫用直線加速器”進行電子線放療:醫用直線加速器電子線放療通常使用MeV級電子線在體外進行照射,大型醫院專業放射治療科較為常用。適用于頭面部、軀干等需精準保護的部位,需提前預約。
圖為我院放射治療科用于瘢痕術后放療的醫用直線加速器設備
02
近距離放療:較少應用
放射性核素敷貼放療:由醫院核醫學科負責實施,因具有微量的放射性,應避免影響家人。
后裝治療機近距離放療:后裝治療機也是很多大型醫院放射治療科常見的設備,但在實際瘢痕術后放療中應用較少。
瘢痕術后放療全流程指南
術前準備充分:黃金時間不可錯過!
確定手術方案后,第一時間聯系放療科預約治療,最佳放療時機為術后24小時內,最晚不可超過72小時,超時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術前與放療醫生深度溝通,確定瘢痕的位置、大小、深度、手術方案等,以評估放療的必要性及風險(如切口愈合遷延)。
術中無縫銜接:最快當日即可啟動治療
簡單切口:術后休息1-2小時后,即可前往放療科。準備好擋鉛、組織補償物,充分評估,確定放療計劃,當日即可完成首次放療,通常需連續治療4-5天。
復雜切口:需根據切口形狀、大小訂制擋鉛,可能會推遲至次日開始放療。
術后護理:“清潔與防護”是關鍵
保持切口衛生:每日放療后及時換藥。感染相關的炎性刺激是瘢痕形成的相關因素,因此,保持切口清潔衛生對減少瘢痕復發十分必要。
規避射線風險:育齡期女性放療期間需嚴格避孕;對于已處于妊娠狀態的女性,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專病門診
北京世紀壇醫院放射治療科“瘢痕放射治療門診”:每周四全天
瘢痕放射治療門診專家出診信息
點擊按鈕查看實時出診動態
來源:放射治療科
作者:張楠
薦稿:穆曉峰
排版:李春慧
責編:王占榮 范曉 張潔
出品
北京世紀壇醫院宣傳中心
專欄入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