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基于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的新輔助放化療聯合術后輔助化療是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與長程放化療相比,新輔助短程放療聯合化療顯示出可降低疾病相關治療失敗率,并提高病理完全緩解(pCR)率。如何提高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臨床完全緩解(cCR)率或pCR率是當前研究的重點方向。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靖昌慶教授團隊牽頭開展了一項II期隨機對照研究SPRING-01,探討短程放療基礎上聯合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和CAPOX化療方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新輔助治療局晚期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The Lancet Oncology雜志。醫脈通整理主要內容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背景
高度微衛星不穩定(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型直腸癌對PD-1抑制劑治療高度敏感,臨床緩解率可達100%。然而,dMMR/MSI-H型直腸癌僅占所有直腸癌的2%~5%。因此,并非所有直腸癌患者均能從單藥免疫治療中獲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短程放療聯合免疫化療可能進一步提高pCR率。本研究旨在比較短程放療后序貫6個周期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化療聯合或不聯合免疫治療作為全程新輔助治療在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SPRING-01是一項單中心、開放標簽、II期隨機對照試驗,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開展,納入年齡≥18歲、經組織學確認腫瘤下緣距肛緣≤15 cm的cT3~4期及以上、N1+、壁外血管侵犯、直腸系膜筋膜受累,或疑似側方淋巴結轉移的新診斷未接受過治療的原發性直腸腺癌患者。
入組患者按1:1比例隨機分配至試驗組或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短程調強放療(5 Gy×5次),放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給予信迪利單抗聯合CAPOX化療共6周期,對照組僅給予CAPOX化療,在完成全部新輔助治療后2-3周進行TME手術。
主要研究終點為pCR率,次要終點研究包括:完全緩解率、主要病理緩解率(MPR)、R0切除率、手術并發癥以及新輔助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研究結果
入組患者特征
2021年10月8日至2023年9月26日,共98例患者入組并隨機分配至試驗(n=49)或對照組(n=49)(詳見表1)。所有患者均完成預設放療方案,無中斷或劑量調整。試驗組中40例(82%)患者完成了全部6個周期的免疫治療和化療,45例(92%)接受了手術。對照組中,41例(84%)患者完成了6周期化療,44例(90%)接受了手術。
表1.入組患者的基線特征
療效結局
中位隨訪時間為25個月,試驗組的pCR率為5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2.7%(p=0.015);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完全緩解率(61.2% vs 32.7%;p=0.0085)和MPR(73.5% vs 46.9%;p=0.013)均顯著改善。事后分析顯示,試驗組的腫瘤退縮分級(TRG)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新輔助治療的病理緩解結果
手術結局
手術結局方面,共89例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兩組R0切除率無顯著差異,兩組間術后并發癥無顯著差異(24% vs 11%;p=0.18),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為低白蛋白血癥,且兩組均未發生3級及以上術后并發癥(詳見表3)。
表3.手術結局
安全性結局
試驗組和對照組在新輔助治療期間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總體發生率相當(92% vs 90%),兩組中最常見(發生率>10%)的TRAE包括:血小板減少癥、白細胞減少癥、貧血、惡心或嘔吐和腹瀉。
兩組間3級以上TRAE發生率接近(33% vs 35%),以血小板減少癥最為常見(12% vs 22%),試驗組出現1例(2%)3級放射性結腸炎,對照組出現2例(4%)3級丙氨酸轉氨酶升高。
試驗組未發生治療相關死亡,對照組有1例(2%)患者因疾病進展相關急性腸梗阻繼發感染性休克死亡(詳見表4)。
表4.新輔助治療期間TRAE
研究結論
短程放療后信迪利單抗聯合CapeOX化療作為全程新輔助治療方案,可顯著提高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pCR率,且不影響手術安全性。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案或可作為一種有前景的新輔助治療選擇,值得在更大規模的多中心試驗中進一步探討其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Feng Tian, et al. Total neoadjuvant treatment with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sintilimab plus capecitabine–oxaliplatin versus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apecitabine–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SPRING-01): a single-centre, open-label, phase 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10.1016/S1470-2045(25)00286-4
撰寫:Ariel
審校:Aurora
排版:Aurora
執行:Aurora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