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汽車圈的大佬們在公眾面前維持著一種表面的和氣,大家彬彬有禮,致力于展現企業的風度與形象。可如今,這片看似平靜的湖面已被攪得波濤洶涌,車企間的“互撕”大戰頻繁上演,從隔空暗諷到正面硬剛,火藥味愈發濃烈,讓人不禁想問:車圈究竟為何陷入這般習慣性開撕的局面?
大佬下場,互撕大戲接連上演
今年以來,車圈大佬們紛紛親自下場,上演了一出出令人瞠目結舌的“互撕”大戲。在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直言“有的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能賣爆,產品不怎么樣,質量智駕都不行,全靠品牌流量撐著”。雖未指名道姓,但眾人皆知其矛頭所指,瞬間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小米汽車CEO雷軍自然不甘示弱,迅速曬出SU7交付數據,并霸氣回應“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小米公關總監王化更是引用諺語“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回懟堪稱一絕。
另一邊,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間的爭端也從未停歇。魏建軍拋出的“車圈恒大論”,本意或許只是調侃個別車企發展步子過大,卻被輿論帶偏,矛頭直指比亞迪和蔚來。比亞迪李云飛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用一篇超千字的文章來辟謠,還整理營收、負債、供應商付款周期等數據自證清白。而蔚來因一季度財報顯示資產負債率超100%,陷入輿論漩渦,在這場風波中處境艱難。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互撕大戰再度升級。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毫不客氣地對比亞迪“貼臉開大”,舊事重提,再度談及“常壓油箱”風波,稱這是典型的違法犯罪事件,還表示吉利做的拆解測試與長城舉報內容一致。李云飛也迅速回應,不僅表明比亞迪常壓油箱符合排放規定,還爆料浙江某頭部車企也曾采用常壓油箱方案,河北某車企惡意舉報比亞迪等行業內幕。
競爭白熱化,生存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車圈習慣性開撕,究其根源,首當其沖的便是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當下,新能源汽車賽道異常火爆,眾多車企紛紛扎堆涌入。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市場上的乘用車品牌多達70余個,大家在技術路線上高度重合,都在全力押注新能源;價格區間也嚴重撞車,10 -20萬級市場成為一片血海;目標用戶更是高度相似,都想在這片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當市場蛋糕無法滿足眾多車企的發展需求時,競爭便趨于殘酷。為了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車企們絞盡腦汁。常規的商業手段效果漸微,于是部分車企選擇了通過拉踩同行來吸引眼球、打擊對手。在他們看來,公開罵戰、內涵友商能迅速吸引大量流量,為自己的品牌進行營銷,同時削弱競爭對手的商譽。就像余承東與雷軍的交鋒,看似是個人言論的碰撞,實則是背后企業在市場份額爭奪上的較量,通過這種方式,雙方都希望在消費者心中強化自身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規則缺失,道德約束無力
在這場互撕大戰中,規則的缺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深水區,新的技術、商業模式不斷涌現,行業規范卻未能及時跟上發展步伐。在缺乏明確規則約束的情況下,部分車企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惡意競爭行為屢禁不止。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論壇上痛斥行業亂象,如零公里二手車(未售新車當二手出口)擾亂市場、部分企業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等問題。比亞迪李云飛也吐槽某些企業“不用孫子兵法用厚黑學”,但僅靠道德批判,根本無法阻擋惡性內卷的趨勢。因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道德約束顯得蒼白無力。車企們為了搶占市場先機,紛紛突破底線,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混亂無序的競爭狀態。
品牌辨識度低,爭奪情緒認同
從品牌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車企大多歷史較短,在品牌辨識度的塑造上尚未達到成熟階段。與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車企相比,中國品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來支撐品牌形象。在技術、價格、用戶群體都高度相似的情況下,車企難以通過常規方式建立起獨特的品牌護城河。
于是,“互撕”這種看似沖動的行為,反而成為了部分車企破圈的手段。車企高層通過在公眾場合發表激烈言論,展現出品牌的“真人感”,讓品牌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有血有肉。例如比亞迪李云飛直言某些行為“又蠢又壞”,這種情緒化的表達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引發他們的討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的存在感。通過互懟,車企試圖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獨特的品牌標簽,搶占“情緒認同”,讓消費者在眾多相似的品牌中能夠記住自己。
車圈習慣性開撕,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大量流量,制造話題熱度,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無疑是弊大于利。無休止的口水仗不僅會拉低車企自身的形象,還會讓消費者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不信任感,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利益。
工信部及中汽協已經明確表態,反對車企價格戰、內卷式競爭。中汽協緊急發布倡議書,指出無序競爭正在沖擊產業鏈安全,企業利潤被極度壓縮后,產品售后和創新投入必然受到影響。這無疑給陷入互撕大戰的車企們敲響了警鐘。
行業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車企必須回歸理性,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和消費者的青睞。未來的汽車市場,將屬于那些真正專注于技術創新、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車企們應該摒棄短視的互撕行為,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否則,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只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