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面對外部封鎖打壓,遇到很多困難,心里怎么想?”記者問。“沒有想過,想也沒有用。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6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發的對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的訪談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任正非“不想困難,干就完了”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心生敬佩。
不想困難,不是無視困難,而是不被困難嚇倒、束縛手腳,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朝著目標勇往直前。“干就完了”,短短四個字,蘊含著一種果敢、一種擔當、一種實干精神。它是行動的號角,是奮斗的誓言,是對困難的蔑視,是對成功的渴望。
華為何以能從一個“追趕者”變成“領跑者”?從白手起家到世界領先,從代理產品到自主研發,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布局,華為一路走來,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在通信技術發展的浪潮中,華為不斷投入研發,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從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再到5G引領,用實力證明了自己。面對美國的封鎖打壓,華為沒有退縮、沒有抱怨,而是選擇迎難而上。“我們單芯片還是落后美國一代,我們用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用群計算補單芯片,在結果上也能達到實用狀態。” 正是這種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讓華為在困境中崛起,在挑戰中成長。
從華為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的韌性與擔當。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正如任正非在《人民日報》2025年6月10日訪談中所說:“國家越來越開放,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開放帶來了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的流動,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加強國際合作,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要堅定信心,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外部技術封鎖,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回首往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遭遇過無數困難和挑戰: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從雜交水稻到青蒿素,從高鐵到5G……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背后,正是無數中華兒女“不想困難,干就完了”的拼搏與奮斗。
從“跟跑”到“領跑”,華為的跨越絕非偶然。它背后是“干就完了”的拼勁,是“開放包容”的格局,更是“為人類謀進步”的擔當。當前,世界正處于技術革命與地緣博弈交織的十字路口,中國科技企業需要更多這樣的精神坐標——不困于枷鎖,不惑于雜音,而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定力,在無人區豎起燈塔。
“刀耕火種的時候不困難嗎?石器時代不困難嗎?”任正非的歷史之問,恰是對今天最好的回答:唯有向前,才能穿越風雨;唯有實干,才能定義未來。當每個行業都涌現出“不想困難,干就完了”的華為式企業時,中國創新的星辰大海,必將更加壯闊。
☆作者簡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隊政治委員,海軍上校軍銜。現任大連市旅順口區委辦公室二級調研員。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