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和人類一樣會感受到疼痛,科學家稱殺魚通過擊昏方法使魚失去意識,減輕其痛苦
6月9日,英媒報道稱科學家發現魚類在常見的空氣窒息法宰殺過程中承受劇烈疼痛,并呼吁停止這種不人道的方法。研究顯示虹鱒魚在空氣窒息法中經歷2到22分鐘的疼痛,而擊昏法可以迅速讓魚失去意識,減輕痛苦。每年有多達2.2萬億條野生魚和1710億條養殖魚被宰殺,許多傳統方法并不人道。因此,科學家建議使用電擊或擊打擊昏的方法,以避免魚類遭受長時間的疼痛。這些新方法實施成本較低,但效果顯著。
中國科學家破解細胞膜的“脆弱密碼”,探索抑制炎癥風暴新途徑
中國科學家發現NINJ1蛋白是細胞膜在壓力下破裂的關鍵因素。這項研究揭示了細胞膜破裂與炎癥風暴的關系,為治療膿毒敗血癥等疾病帶來新可能。當NINJ1活性高時,輕微外力易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大量物質,引發免疫反應。研究團隊通過篩選最“硬”細胞,找到了新的方法來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有望在重癥治療中提供新方向。
諾和諾德與Deep Apple達成8.12億美元研發合作協議
2025年6月11日,Deep Apple Therapeutics與諾和諾德簽署了一項價值高達8.12億美元的協議,聯合開發小分子藥物用于心臟代謝類疾病治療。根據協議條款,Deep Apple將從諾和諾德獲得首付款、研發費用及里程碑付款,而諾和諾德則獲得藥物全球獨家開發權。然而,該協議可能導致Deep Apple在項目進入IND前將控制權移交給諾和諾德,引發對研發主導權和后續盈利模式的關注。
酒醅中微生物新研究;習酒以科創促生產
近日,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推出的腦電感官智能品鑒系統成功通過歐盟認證,顯示出在信號穩定性和佩戴舒適性上的顯著提升。而瀘州老窖發布了其產品質量與安全白皮書,強調白酒產業的質量標準及安全舉措。西鳳股份公司則召開會議強調基酒品質的提升和技術攻關的重要性。此類發展表明行業對質量和安全的關注,但也反映出挑戰仍然存在,需要持續改進以維持高標準。
Nature | 楊薇/Martin Gellert團隊揭示非同源末端連接的分子機制
2025年6月11日,楊薇和Martin Gellert團隊在Nature發表研究,揭示了NHEJ途徑中DNA修復機器的組裝及動態變化。研究表明,KU能極大促進L4X4的連接效率,而DNA-PKcs則抑制連接反應。Pol μ的招募依賴于其BRCT結構域與KU bridge的相互作用,并且gap-filling和ligation的協同反應機制得以闡明。此外,XLF的功能被證實在NHEJ通路中更為核心,PAXX雖有冗余但功能不如XLF不可或缺。這些發現深化了對NHEJ修復機制的理解。
Mol Cell丨王戈林團隊揭示NAD合成酶調控能量應激的機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戈林研究團隊在2025年6月11日發表研究,揭示了NAMPT酶作為細胞內能量狀態傳感器的角色。在能量應激條件下,AMP作為NAMPT的內源性負調控因子,抑制其活性,導致NAD+耗竭。這一發現解釋了NAMPT盡管上調卻未能補償NAD+損失的現象。進一步研究顯示,NAMPT激活劑能緩解AMP的抑制作用,并在缺血性腦卒中等能量耗竭病理條件下展示神經保護潛力。這為相關疾病藥物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潛在靶點。
重編程免疫微環境!暨南大學研究揭示肝癌治療新靶點
6月11日,暨南大學在《Molecular Cancer》上發表研究,揭示了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向肝細胞癌(HCC)轉變中的免疫微環境變化。研究發現載脂蛋白E(ApoE)在此過程中發揮促癌作用,提示其可能成為治療靶點。盡管MASH常與肝硬化風險相連,但約36.6%至50%的病例在無肝硬化時也可發展為HCC,顯示出獨特病理機制,這種情況通常診斷較晚且治療選擇有限。
納新逐光,ASCO 2025精準醫學前沿線上研討會正式召開,同筑精準治療新生態
近期召開的“納新逐光,ASCO 2025精準醫學前沿”研討會重點討論了中國在腫瘤精準醫學領域的持續突破。盡管技術革新提升了ctDNA檢測體系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但部分患者仍在圍術期出現復發,這凸顯出當前精準預測模型的局限性。此外,生物標志物在診療中的應用面臨假陰性和敏感性不足的挑戰,需依托單細胞測序、AI賦能及多組學整合等技術實現突破。
引領國產益生菌全產業鏈發展 萬益藍WONDERLAB領銜主辦益生菌技術與產業應用技術論壇
在中國腸道大會期間,萬益藍WONDERLAB宣布成立"靶向菌群功能益生元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旨在推動益生元研究開發。然而,報告指出,2025年中國41%的成人將伴有高BMI,肥胖問題嚴峻。萬益藍已啟動益生菌減重臨床試驗,希望通過益生菌調節相關激素實現體重管理。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表明,連續服用益生菌產品對超重者的健康改善有效,但需進一步驗證其長效性及安全性。
科幻如何照進現實?這場論壇全是腦科學前沿技術干貨!
在四川成都舉行的"腦科學前沿技術研討與產業發展圓桌會議"上,古巴科技和環境部部長阿曼多·羅德里格斯·巴蒂斯塔指出,腦科學技術的發展面臨挑戰,包括低收入國家醫療資源匱乏、科學家外流及國際政策限制等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低收入國家的科學進步,亟需加強國際合作和診斷數據共享,以打破地緣政治壁壘,共同促進全球腦科學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