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視力時,大多數人只關注“看得清”(視力表上的1.0),卻忽略了“看得好”同樣重要。你是否經歷過閱讀時容易串行、注意力難以集中、看近久了眼睛酸脹頭疼,甚至打球時接球總慢半拍?這些問題很可能源于視功能異常。而視功能訓練,正是一套科學、非手術的“視覺健身”方案,旨在優化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視功能?
視功能是指我們的視覺系統如何協同工作,讓我們不僅能看清物體,還能理解其位置、深度、運動狀態,并在長時間用眼中保持舒適和高效。它涵蓋了多個關鍵方面:
調節功能: 眼睛的“自動對焦”能力。看近時(如讀書)睫狀肌收縮使晶狀體變凸(增加屈光力),看遠時放松使晶狀體變扁平。調節不足或過度都會導致視疲勞、視物模糊。
集合與散開功能: 雙眼的“團隊合作”能力。
集合: 看近物時,雙眼內聚(斗眼)對準目標。
散開: 看遠物時,雙眼分開回到原位。集合不足是導致閱讀困難、復視、眼脹頭痛的常見原因。
融像功能: 大腦將兩只眼睛看到的略有差別的圖像,融合成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單一圖像的能力。融像功能差可能導致重影、抑制(大腦忽略某只眼的圖像)、深度感知差。
立體視功能: 基于雙眼視差產生的深度感知能力,是最高級的雙眼視功能。良好的立體視對駕駛、運動、精細操作至關重要。
眼球運動功能:
注視: 穩定地盯住目標。
掃視: 快速準確地從一個點跳到另一個點(如閱讀換行)。
追隨: 平穩地追蹤移動目標(如看飛鳥)。這些功能影響閱讀流暢度、運動表現和注意力集中。
視功能異常:看不見的“視覺障礙”
當上述任何一項或多項功能出現問題時,即使視力達到1.0,也可能出現一系列困擾:
閱讀學習困難: 閱讀時容易跳行漏字、閱讀速度慢、理解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排斥閱讀。
視疲勞癥狀: 近距離工作后(看書、用電腦、手機)出現眼干、眼脹、眼痛、流淚、頭痛、甚至惡心。
運動表現不佳: 打球時判斷球路和距離不準,接球困難,平衡感差。
空間感知障礙: 上下樓梯易踩空,對距離判斷不準(如停車入庫困難)。
復視或視物模糊: 尤其在長時間用眼后出現。
什么是視功能訓練?
視功能訓練(也稱為視覺治療、視覺訓練)并非簡單的“眼保健操”。它是一套在專業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指導下,根據個體化評估結果量身定制的、循序漸進的訓練程序。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大腦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通過特定的視覺任務(常借助棱鏡、透鏡、濾光片、特殊儀器、計算機軟件、VR設備等),反復刺激和強化視覺通路,改善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和效率。
視功能訓練如何進行?
專業評估先行: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全面的視功能檢查(包括調節、集合、融像、立體視、眼球運動等多項測試),精準找出問題所在。
制定個性化方案: 醫生/視光師根據評估結果,設計針對性的訓練目標和計劃。
診所訓練 + 家庭鞏固:
診所訓練: 在專業人員監督下,使用專業設備進行訓練,確保動作準確,難度適時調整。
家庭訓練: 配合使用簡易工具(如筆尖推進訓練、串珠板、特殊卡片、軟件程序等)完成醫生布置的“家庭作業”,鞏固診所訓練效果。訓練頻率通常為每周1-2次診所訓練 + 每天15-30分鐘家庭訓練。
定期復查調整: 定期復診評估進展,調整訓練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