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韋神,估計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數學圈,韋神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
他的本名其實叫“韋東奕”,這個被戲稱為“北大掃地僧”的數學天才,經常手提兩個饅頭和一瓶白開水,穿梭在北大的校園里,因為質樸的外表、不修邊幅的穿著,以及超凡的數學能力迅速走紅網絡。
韋神的數學天賦早已超出了凡人的認知。他在少年時期就嶄露頭角,多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冠,并一路順利進入北大數學系攻讀本碩博。畢業后,他選擇留在北大任教,成了無數學子心中的“數學之光”。
但即便是天才,也難免被誤解。有網友發視頻吐槽,說韋神的課堂幾乎全程背對學生,對著黑板講課,不和學生互動,像是“自說自話”。這個視頻迅速引發了熱議,許多人開始質疑:天才就一定適合當老師嗎?
有博主因為好奇,去旁聽了韋神的課。一開始,當他看到韋神一直背對著學生,講解高數時,他也覺得韋神不適合當老師,感覺就是自說自話。
韋神自顧自地念著一些聽不懂的高數詞匯,時不時對著黑板比劃著,哪怕給學生提問,也是全程對著黑板的。
然而,當韋神問現在大家還有什么疑問時,臺下卻鴉雀無聲,最后韋神只好皺皺眉毛,繼續講課,畢竟他也不清楚學生到底有沒有聽懂。
隨后,教室里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樣,大概針掉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反正,他感覺韋神的課既安靜又尷尬,關鍵是還很無趣。
然而,下課的一瞬間,讓他徹底震驚到了。一群學生瞬間圍了上來,個個手持厚厚的筆記本,排著隊等著向韋神問問題。
博主這才注意到,課堂上之所以鴉雀無聲,不是因為學生們沒聽懂,而是因為大家都陷入了深度思考。
而教室里大多數學生的電腦屏幕上早已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公式、推導和個人見解。與之相比,自己除了能看懂“1+1=2”以外,再無其他內容。
博主還發現,坐在前面的同學衣服上的數學公式堪比天書。這個時候他終于明白:聽得懂韋神課的人,根本不是什么普通人!
博主自嘲,原以為是韋神課堂太無趣,誰料根本是自己格格不入。
有網友說,數學這門課是騙不了人的,不會就是不會,它屬于天才的世界,不是努力就能彌補的。
也有網友揭露真相,她說自己哥哥在北大物理系當老師,她問過哥哥關于韋神上課的問題,他哥說數學系的老師其實一半都這么上課。
只能說學霸的世界,咱們不懂!
有人說,課堂就應該生動有趣,老師就應該多和學生互動,才能調動學習氛圍。這個觀點或許在普通課堂適用,但放到北大數學系,顯然不成立。韋神這種純內容輸出型的授課方式,正是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最好詮釋。
數學系的學生選韋神的課,不是為了聽笑話,而是奔著知識和思維方式去的。他的筆記如同寶藏,不僅深刻拆解了復雜的概念,還會指出參考書上的紕漏。學生們聽課時看似“鴉雀無聲”,實際上在腦海中飛速推導公式,解構邏輯,早已進入了學霸的“數學禪境”。
更何況,課后韋神的耐心與細致,早就圈粉無數。聽不懂上課內容的學生,找到他后常能得到深入淺出的解答,甚至會發現自己連問題的問法都被他引導得更精準了。
什么樣的老師才算好老師?
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像演講家一樣口若懸河,像脫口秀演員一樣生動幽默,但對于北大數學系的學生來說,這些都不是必須項。他們要的是“學到東西”,而韋神的課,恰好提供了最硬核的知識。
所以,下次再聽到類似的質疑時,請想一想:或許是我們對“好老師”定義得太單一了。韋神的課堂安靜,但不乏力量;缺乏互動,卻充滿智慧。
學霸的世界,的確很難懂,但這也恰恰是我們欽佩它的原因。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