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徐匯區在涉企行政檢查工作中深入推行非現場檢查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感受到這一創新模式帶來的便利與實效。
“這種非現場監管模式在減少現場檢查接待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我們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規避違法行為,有利于做好現場管理。”某企業負責人接到屬地市場監管所停用電梯的線上提醒,避免了使用超期未維保電梯的違法情況,在遠程指導下完成電梯維保。
徐匯區正全方位、各領域全力推進非現場檢查模式,目前已經覆蓋食品安全、特種設備、生態環保、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壓減入企現場檢查頻次52.8%,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日常經營的干擾,讓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管理中。
PART.01
科技助力環境監管
云端守護綠水青山
24小時在線監控
重點排污單位全覆蓋
徐匯區生態環境局依托多領域系統,實現對多場景的實時監控。例如,依托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與全區15家重點排污單位的污染治理設施、排放口等關鍵點位實時聯網,24小時不間斷采集污染物排放數據,一旦發現數據異常波動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通過線上平臺向企業發送預警信息,并要求企業及時說明情況,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數據挖潛精準執法
危廢違法無處遁形
區生態環境局充分運用各類污染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充分掌握企業日常生產中的污染治理動態,通過數據智能分析及時發現潛在問題,顯著提升檢查精準性。近期,區生態環境局依托上海市危險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對轄區內危險廢物轉移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發現某汽修公司危廢轉移量數據相比同行業其他企業相關數據過少,存在違規處置危險廢物的可能。在異常數據基礎上,區生態環境局聯合相關部門針對性開展檢查,調查核實該汽修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多次將廢礦物油出售給無許可證單位,違法處置危險廢物約1噸,并依法予以處置。
檢查減量不減效
營商環境再升級
今年以來,區生態環境局持續提高非現場檢查方式覆蓋率,截至5月底開展非現場檢查168戶次,較去年同期提高63%,非現場執法占比達39.8%,開展執法檢查總量較去年同期降低59%,其中現場檢查數量較去年同期降低73%,有效減少對企業的打擾,提高企業感受度。在壓減現場檢查頻次的同時,檢查問題發現率較去年同期提高5%,精準快速予以處置,實現檢查效率、環境效果、發展效益的有機統一。
PART.02
數字賦能電梯監管
智慧守護出行安全
制度創新:
構建電梯非現場檢查新模式
4月2日,徐匯區市場監管局發布《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電梯非現場監管規范》,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智慧電梯”系統升級迭代,實現對電梯運行狀態全過程的實時監測、風險預警和智能處置,在確保檢查有效性的同時,切實減少現場檢查給企業帶來的負擔,打造“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的電梯非現場檢查新模式。
智能預警:
實現風險處置全閉環
依托“智慧電梯”非現場監管系統,通過分析檢驗檢測機構、維保單位和社會公眾等多方上傳的數據,提前預判安全風險,第一時間推送預警信息。4月6日,系統推送了一條居民對某商場電梯開關門異常的評價建議,執法人員立即開展非現場檢查,通過遠程監測攝像頭核實電梯開關門狀態,通知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立即維修處置,確保門系統隱患消除。
科技減負:
檢查效率與安全雙提升
“智慧電梯”系統應用AI及大數據技術,精準分析并推送電梯檢驗不合格、檢驗超期、困人等嚴重隱患告警,協助執法人員持續開展非現場檢查。今年4月以來,區市場監管局依托“智慧電梯”系統開展非現場檢查308次,非現場檢查占比38.5%,現場檢查次數同比下降近50%;系統累計推送1000余臺電梯超期預警信息,開展脫保電梯非現場檢查225次,處置市民評價建議8件,在減少對企業打擾的同時擰緊電梯運行的“安全閥”。
下一步,徐匯區司法局將持續統籌各執法單位積極拓展非現場檢查應用場景,加快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以科技賦能推動智慧化檢查迭代升級,主動發現和識別違法違規行為及線索,助力精準檢查,真正做到“無事不擾”;同時完善非現場執法監督制度,加強對各執法單位檢查行為的監督指導,切實推動涉企行政檢查減量提質不擾企,持續優化公平、透明、便捷、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供稿:執法監督科 王晨
編輯:張躍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