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俯首畫案前,一盞孤燈映宣紙。呂昆翰執筆三十年,以工筆為佛塑魂,在墨線起伏間構筑一方禪意凈土。這位號“云門居士”的當代畫僧,既是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師,亦是佛教藝術的文化擺渡人——掌舵廣西羅漢緣非遺守藝工作室,讓沉寂的佛畫及非遺手藝走出經堂,化作流動的東方美學。
師古法而破陳規,是他的藝術基因。師承佛畫家何漢秋,得畫僧釋印等大師衣缽真傳,他將工筆的精密化作禪意的呼吸。筆下羅漢衣袂翩躚似鸞鳳凌空,墨色酣暢如云海奔涌,獨創“淡逸勁爽”之風。更將佛心植入傳統非遺技藝——葫蘆烙畫與景泰藍琺瑯,蛋雕,瓶內畫在這些承載著古老智慧的載體上,開出鮮活的菩提新花。
世人識他,多因那卷驚鴻的《五百羅漢》。百態法相藏禪機:或怒目降魔,或低眉含笑,枯瘦老僧指間捻露,胖碩尊者肚納山河。十八羅漢長卷里,衣紋流轉如梵音誦唱,水墨竟生出動態敘事。這些作品被港臺古剎奉為至寶,更隨商船遠渡南洋,成為中華佛藝的無聲信使。
他深諳佛畫非空中樓閣。在南寧的工作室中,羅漢從宣紙躍入生活:茶盞上笑面僧人托起青瓷云紋,絲巾間觀音衣帶綰作流水曲線?!岸U茶佛畫”系列讓信仰可觸可感,正是非遺元素融入當代生活的生動實踐。而金盾書畫院的研修班里,他執筆示范《佛畫線描十八法》,將三十年心得傾囊相授,身體力行地推動著包括工筆佛畫及相關技藝在內的非遺傳承。有學生感言:“師父畫的是羅漢,教的卻是心安。”
藝術市場為他注解價值——羅漢主題拍品三年溢價逾兩倍,學界則從筆墨看見更深層的文化轉譯?!睹佬g觀察》稱其作“安靜的梵唱”:觀音低垂的眼瞼蘊藏“慈悲無住”的哲思,飛天的飄帶里纏著敦煌的古韻與當代的筋骨。
暮色浸透畫室時,呂昆翰常佇立未完成的巨幅前。燈影里五百羅漢若隱若現,恍如眾生相的倒影?!爱嫹鸺串嬓摹保P下的每一道墨痕,都是喧囂時代的精神錨點。當工筆遇上佛心,當千年禪意與非遺智慧在當代相遇并煥發新生,它們終于在此刻靠岸——那停泊處,正是我們追尋已久的心靈原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