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天氣越來越熱,
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
有人習慣于自己燒水喝,
有人會選擇桶(瓶)裝水。
那么,
長期自己燒水喝的人,
和經常買桶(瓶)裝水喝的人,
到底誰更健康?
符合標準的都健康
但兩者均含有微塑料
長期自己燒水喝和買桶(瓶)裝水喝各有優缺點,哪種更健康需結合水質、儲存方式、使用習慣等多方面綜合判斷。一般而言,兩者在符合衛生標準的前提下,均是安全健康的選擇。
但2024年的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一項研究發現,每升桶(瓶)裝水中,平均約含有24萬個可檢出的塑料微粒。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新的顯光學成像技術,能觀測到桶(瓶)裝水中“納米級塑料”(小于1微米的塑料顆粒)。這些細小的“納米塑料”可以通過腸道或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甚至抵達心臟和大腦。對于孕婦來說,甚至會穿過胎盤,最終進入胎兒體內。當瓶裝水瓶子被擠壓或暴露在高溫下時,它可能會隨著碎片脫落而進入水中。反復開關瓶蓋時,許多塑料顆粒也會進入水中。
其實不止桶(瓶)裝水中含有微塑料,自來水中也含有。有研究對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159份自來水樣本進行了分析,其中129份含有納米塑料/微塑料,檢出比例高達81.1%。
微塑料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目前,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更多探索。
已有證據證明,這些被攝入體內的微塑料會影響微量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腸道不適癥狀比如腹瀉、直腸出血和腹部絞痛。
把水燒開后再喝
能最大化地減少微塑料
雖然飲用桶(瓶)裝水和自來水都會攝入微塑料,但其實不用太擔心,只要把水燒開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減少微塑料進入人體,降低其對身體的傷害。
此前,廣州醫科大學和暨南大學聯合開展研究,根據全球不同的水質和飲水習慣比較了六大洲共67個地區的成人和兒童飲用開水和自來水攝入的微塑料量,發現每天通過燒開水攝入的微塑料量比通過直接自來水攝入的微塑料量少2-5倍。因此,更建議大家燒開水喝,可減少人體微塑料攝入。
研究發現,把硬水燒開,再經過簡單過濾并沉淀,就可除去水中80%以上的納米塑料/微塑料。因為水溫升高時,水中礦物質(如鈣、鎂離子)的溶解度下降,會形成碳酸鈣、碳酸鎂等沉淀物(即水垢)。這些沉淀物具有多孔結構,如同 “海綿” 般吸附微塑料顆粒,最終隨水垢沉降到容器底部,從而降低水中微塑料濃度。
△燒水的過程中微塑料與碳酸鈣結合后沉淀
(研究截圖)
為減少微塑料攝入
還建議做好以下這些事
少吃外賣
大多數外賣都用塑料盒或塑料袋盛裝食物,這些塑料制品都可能會讓我們攝入更多的微塑料。
此外,也別把塑料袋裝的麻辣燙、米線等食物直接套在碗上吃,高溫會讓微塑料更多地溶解在食物中,收到外賣后應盡快將食物倒入餐具中。
少用塑料吸管
很多人習慣用塑料吸管來喝飲品,溫度高的飲品會讓微塑料釋放得更多,包括但不限于熱咖啡、熱奶茶等。
少吃塑料包裝的加工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經層層包裝,受微塑料污染的風險更高。罐裝食品內部一般都涂有雙酚A,微塑料難免會降解在食物里。
不吃海鮮內臟
微塑料能夠進入一些海洋生物的體內,污染魚類和貝類食物。來自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系統分析了2014至2020年間的50多篇研究,以調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研究人員發現,亞洲沿海的軟體動物微塑料污染最為嚴重,存在于海洋動物的腸道、肝臟等各個部位中,其中貽貝、牡蠣和扇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所以,盡量不要生吃海產品,一定要做熟,吃的時候別忘了去除其胃腸、內臟和鰓。
來源:本文源自申工社,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僅供分享交流不做商業用途,不代表水悟堂觀點,版權歸原作者與原作者出處
排版:馬駿馳
校對: 萬梓薇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