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患者既見太陽經的表證,如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等,又見陽明經的里證,如身熱、口渴、目痛、鼻干、下利等。若下利為主,則表現為“必自下利”;若嘔吐為主,則表現為“不下利但嘔”;熱象顯者加石膏(防化熱入里)。
太陽與陽明合病的病機是表邪未解,內迫陽明,導致里氣不和,升降失常。由于太陽主表,陽明主里,表邪郁于肌表,不能外解,內迫陽明,影響胃腸功能,導致下利或嘔吐。具體而言,太陽病邪未解,直接侵犯陽明經,導致表里同病。陽明主胃腸,其經氣不利,傳導失常,水谷不別,津液下趨,從而引發自下利 。此外,太陽之邪郁于表,肺氣不宣,大腸失于通降,亦可導致下利。
治療上以解太陽表邪為主,表解則陽明之里自和。若見下利,用葛根湯以解表升陽,止利;若見嘔吐,用葛根加半夏湯以和胃降逆。若見喘而胸滿,屬太陽表邪盛,宜用麻黃湯發汗解表。
太陽與陽明合病的關鍵在于表邪未解,里氣不和,表現為表里同病,但以太陽病為主,陽明病為次。若表證不罷,可微發其汗;若里證明顯,可清熱和胃。
必自下利
“自下利”,非誤下或邪氣入里化熱所致,而是表邪直接導致里氣失調的自發下利,也就是腹瀉。 表閉,津液代謝失衡,太陽表閉無汗,津液不得外泄,下趨大腸成濕濁而利。 也可以認為是陽明經氣抗邪于表,胃腸陽氣暫虛,運化失職,清陽不升則下利 。肺與大腸相表里, 太陽表邪影響肺氣宣降,間接導致大腸傳導失常。
這里有一個疑問,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太陽和陽明合病,就一定會出現下利嗎?胡老就認為太陽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下利的話,可以用葛根湯。其實33條就說了,“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合病是表病與里病同時發作。如果是表未解,然后傳里,這是太陽和陽明并病。常規傳經順序:太陽→陽明→少陽→三陰,體現由表及里、邪氣深入的趨勢。合病屬“邪氣甚” :兩經同病反映邪勢猖獗,正氣尚能抗邪于表,未全入里。 對于病邪傳變,可以做如下預判: 若下利伴高熱、渴飲,提示邪將化熱入陽明腑。 若利下清稀、脈微弱,警示可能直傳三陰。
用葛根湯,通過解表升津,使內陷之邪從表出,表解則里自和 。葛根升清陽止利,麻黃散表邪,共復脾胃升降 。
證型
太陽陽明合病
(葛根湯證)
陽明腑實
(承氣湯證)
太陽表虛兼利
(桂枝人參湯證)
條目
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163、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病機
表閉里氣失調
燥熱結于胃腸
脾虛寒濕兼表邪
下利特點
清稀、無臭、無肛門灼熱
熱結旁流(臭穢、灼肛)
溏瀉、腹痛喜溫
表證
無汗、惡寒顯著
無表證(但熱不寒)
有汗、惡風
舌脈
苔薄白,脈浮緊
苔黃燥,脈沉實
舌淡苔白,脈弱
下利,也有多樣,要辨明病機。 表邪直接擾動里氣,而導致下利,非傳變所致。葛根湯以解表升津為法,體現“表解里自和”的治則。 中醫是科學,不是玄學,辯證要準確,內在邏輯、病機要搞清楚。理法方藥四位一體,方能合于中醫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