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瓦屋頂是凝固的海。
千百片黛青瓦片錯落排布,層疊起伏,像被風定格的浪頭,每一片波浪邊緣都鑲著鐵銹色的浪花——那是歲月在陶土上啃出的齒痕。黛青瓦片邊緣泛著鐵銹色的包漿,像被歲月咬過的銅錢,新裂的斷茬處卻露出赭紅的陶土芯子,恍若皮肉翻卷的傷口。最老的幾片筒瓦已經弓起脊背,宛如擱淺的貝殼,裂縫里鉆出的瓦松卻挺著翠綠的觸角,把月光吮吸成鱗片上流淌的奶漿。
暴雨來時,千萬顆銀珠子在瓦楞溝里奔涌,叮咚聲從東廂房滾到西耳房,恍惚是龍王在云端撥弄算盤;千萬條銀鏈自瓦當垂落,打在青石階上的聲響時而似羯鼓疾擂,時而如木魚慢叩,階沿處經年累月鑿出的酒窩里,盛滿了碎裂的月光與星屑。
最妙是雨腳漸疏的辰光,檐角垂下的水簾忽而碎成珠串,忽而連作銀梭,將天井的青石板敲擊成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玉磬。
東廂房的滴水瓦最是精巧,波浪狀邊緣垂著七枚銅錢紋,雨珠墜到半空便被鑿成蓮花形狀。祖父說這是光緒年間窯口特制的“七子蓮”,如今只剩得三片殘瓦懸在檐角。
我常蹲在東廂房的廊柱下,看光斑從瓦縫缺月般的豁口游進來,硯臺里松煙墨便漾起碎金漣漪——那是光緒年的窯火在宣紙上續寫的琴譜?。
西廂房的滴水瓦邊緣蜷著半枚蟬蛻,琥珀色的空殼卡在瓦當“福”字紋的溝壑里,像嵌在古籍中的干花簽。雨水沖刷百年,瓦當邊緣的陶釉已褪成鴨卵青,裂紋間卻沁出鐵銹紅的脈絡——那是雷火劈中老槐樹那年,飛濺的銅錢灰燼烙在瓦胎上的朱砂記。
黛瓦層疊如蒼龍收鱗?,每片陶土都沁著松柴的焦香。暴雨驟臨時,檐角懸垂的七子蓮紋滴水瓦將雨簾裁成銀弦?,墜落的雨珠在青石階上撞出《廣陵散》的尾音。
祖父總在這樣的雨季爬上木梯,補瓦時總帶著修補漁網的架勢。他粗糲的拇指抹過瓦楞,像將軍檢閱列陣的士兵,將松動的鱗甲重新嵌回龍脊。光緒年間的松柴灰燼便沾在指紋里,化作一縷帶著焦香的嘆息。新瓦覆上屋頂的剎那,老屋會發出舒坦的呻吟,仿佛浪頭歸海的船終于卸下了滿艙鹽粒。
祖父修補屋頂時,常把備用瓦片倒扣在膝頭,用拇指摩挲瓦背的窯戳:光緒二十六年某月某日,陳記窯廠第三十六號龍窯。松柴的灰燼與陶土交融成淺褐色的胎記,至今仍在梅雨季滲出淡淡的松脂香。
殘瓦被碼在墻角,斷口處裸露的陶土吸飽了水汽,竟生出茸茸的綠霉,仿佛傷口結出了翡翠痂。
最妙的當數暴雨初歇時,陽光穿透瓦楞間隙,在堂屋的泥地上織出流動的光斑。東側第三片板瓦缺了個月牙形豁口,漏下的光束便化作游動的銀鯉,從供桌下游到灶臺前,門檻上經年累月被光斑熨燙出的淺痕,倒像是神仙用金梭織就的河圖。童年時我常趴在八仙桌上臨帖,看光斑沿著硯臺邊緣攀爬,墨汁里便漾起細碎的金星,恍惚是瓦縫里漏下的星子墜入了松煙墨的銀河。
重陽后的屋脊是綴滿瑪瑙的瓔珞。辣椒串從檐角垂落,在秋風里晃成跳動的火苗;金黃的玉米棒斜插在瓦縫,把陶土染成蜜漬的琥珀;就連最不起眼的葫蘆瓢,扣在煙囪旁也成了月牙形的銀墜子。霜降那夜,瓦片會悄悄收攏邊緣,像老蚌含住珍珠般護住椽縫里最后一抹暖意。
曬秋的竹匾常與瓦片私語。南瓜籽在篩孔間漏下圓影子,被西曬烙成銅錢大的金斑;山楂果滾過瓦楞的聲響,像誰把算盤珠子撒進了溪澗。暮色四合時,整座屋頂漾起朦朧的釉色,晾曬的柿餅與黛瓦交映,恍若青銅鼎里盛著凝固的晚霞。麻雀振翅掠過,掀起的風中便混著五谷香與苔蘚腥,釀成秋日獨有的陳醪。
秋風起時,屋脊的瓦當成了候鳥的驛站。最東頭的筒瓦內側結著去年的燕巢,干枯的草莖間還夾著片褪色的紅窗花。新來的雨燕偏愛第七列板瓦的凹陷處,它們用喙丈量瓦槽深淺,銜來的春泥混著唾液,在陶土上筑起半月形的產房。雛燕探頭那日,翹起的勾頭瓦恰好投下陰翳,將毒日頭剪成細碎的鉑金箔,撒在嫩黃的喙尖。
霜降前的瓦片會褪去黛色,泛出淡淡的銀灰,像老人新生的鬢角。西曬最烈的未時,整面山墻蒸騰著陶土炙烤后的焦香,紅紅的瓦松在滾燙的瓦楞上挺直腰桿,細密的鱗葉層層綻開,火紅的花簇成的小塔里儲滿陽光釀的蜜。暮色四合時,這些倔強的生靈會把星光紡成絲線,悄悄縫合被秋風撕裂的瓦間歲月。
冬至后的瓦檐垂著水晶編鐘。第一場雪總愛棲在瓦當的弧線上,將銅錢紋凍成剔透的浮雕。板瓦接縫處漸次凝出冰牙,最長的能垂到窗臺上腌菜甕的脖頸,日光斜照時,冰柱里的氣泡便化作懸浮的銀河。我們常掰下冰凌當玉笛吹,呵出的白氣在冰面上結霜,把瓦房屋脊的倒影拓印成朦朧的版畫。
化雪時節的瓦槽是溪流的。積雪從瓦當邊緣簌簌滑落,在檐下堆成鑲著冰晶的銀狐裘。春陽一照,雪水便順著瓦楞溝奔騰而下,沖走麻雀藏在瓦下的蓖麻籽,卻在墻根處澆灌出幾簇野生的二月蘭。
祖父踩著梯子修補被冰棱拽松的滴水瓦時,舊氈鞋底粘著的冰碴墜地脆響,竟與五十年前供銷社柜臺撥算珠的聲響一般清越。
拆遷隊的紅漆噴碼爬上西山墻時,瓦松正在結籽。鮮紅的“拆”字覆在青苔上,像朱砂筆圈點的生死簿。撬棍插入瓦縫的瞬間,三十年光陰從陶土縫隙里噴薄而出——父親新婚時釘的喜字鐵皮仍在椽頭泛著柔光,我藏在瓦下的玻璃彈珠裹著厚厚的泥衣,某片殘瓦背面還留著祖父用木炭畫的辟邪符。
最后一車碎瓦運走那夜,月亮低得仿佛要墜進殘存的瓦楞溝。月光給碎陶片鍍上冷釉,恍若無數青鱗漂浮在虛空里。恍惚聽見滴水瓦上凝結露珠的輕響,那聲音穿過新建的玻璃幕墻,在二十二層的陽臺上碎成滿地水銀——此刻樓下霓虹流淌成液態的銀河,卻再沒有一片黛瓦,肯為我收藏墜落的星光。
忽然懷念起老瓦房漏雨的春夜,那時水珠墜入陶甕瓦缸的叮咚聲,是都市夜空永遠無法復制的星辰密語。
作者:余繼聰(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