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劉國輝
圖片來源 | AI制圖
最近,招商局集團旗下金融機構高管人事調整動作頻頻。
6月3日,招商證券發布公告,招商銀行原執行董事、副行長朱江濤獲聘擔任招商證券總裁。此前5月6日,招商證券公告,總裁吳宗敏因到齡退休正式離任。
招行旗下招商基金和招銀理財高管互換。在5月20日,招商基金公告,總經理徐勇離任,原招銀理財總裁鐘文岳獲任招商基金總經理。在新總經理上任后,招商基金宣布,自2025年5月30日起,公司任命王景、朱紅裕、陳方元為公司首席(副總經理級)。6月11日,招銀理財宣布任命,招商基金原副總經理董方將出任招銀理財總裁。
招商銀行也有一些變動。
執行董事、副行長朱江濤離任后,兼任招商基金董事長的副行長王小青出任執行董事。王小青同時還兼任招行旗下招商信諾人壽保險董事長。去年底升任招行副行長的雷財華,副行長的任職資格近日也獲核準。
同時在總行層面,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厲明東,不再兼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零售客群部副總經理吳燕,擬升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
一系列的人事變動,背后到底有何玄機?對于招行以及附屬機構、兄弟公司,有何影響?
#01副行長進出之間,招行欲重振財富管理業務
要看明白這些變動,先得看明白這些機構之間的關系。
作為既有實業又有金融的央企,招商局集團可謂家大業大。
招商局金控是已經獲得金控牌照的3家公司之一,旗下核心企業當然是招行,作為股份行老大、資產達12萬億的巨無霸,招行是招商局金控體系內最有價值的資產。
除此之外是招商證券,國內長期居前十的券商之一,去年凈利潤過百億,在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之后,居行業第四位。
招商局集團還與移動、中航信合資成立了招商仁和人壽。
招行和招商證券旗下還有自己的附屬公司或合資公司,其中就有招行為大股東、招商證券參股的招商基金,以及招商證券為大股東、中國長城資產參股的博時基金,都是行業里規模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
招商銀行還與信諾人壽合資組建了招商信諾人壽,主要走人保和電銷渠道,作為招行的親兒子,關系比招商仁和更近,因此招商信諾的保費規模三倍于叔叔輩的公司招商仁和。
招行旗下的資管機構還有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
由于招商銀行在招商局金控體系內的核心地位,人事調動往往是招行向外輸出干部。
此次人事變動,也是體現了這一點,招行與招商證券本算是體系內同級別公司,不過招行副行長、執行董事朱江濤調任招商證券擔任總裁,成為主官,還是體現了招行在體系內的地位,以及輸出干部的能力。
朱江濤出身工行,2003年加入招行,歷任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重慶分行行長,總行信用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總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2020年7月至2024年5月,朱江濤升任招商銀行首席風險官;2021年9月至2025年5月任招商銀行副行長;2023年8月至2025年5月,朱江濤又獲選任為招商銀行執行董事。
招行有多位副行長,能成為執行董事的副行長往往只有一位。這類似于一個省里有多位副省長,但副省長中能成為省委常委的,只有常務副省長。
原招銀理財總裁鐘文岳獲任招商基金總經理,可以理解為招行體系內的平級調動。招商基金原副總經理董方出任招銀理財總裁,算是進一步使用。
在去年4月,博時基金也出現重要的人事變動,原總行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張東就任博時基金總經理,董事長江向陽不再兼任總經理。也是招商銀行在招商局體系內輸出干部的能力。
這樣的人員調動,對于招行而言影響較小,因為招行本身有著成熟的人才梯隊。這次朱江濤調走后,副行長王小青成為執行董事,即排名第一的副行長,雷財華則補位副行長。
不同之處在于,朱江濤是多年從事風險管理,王小青則是資管行業出身,在人保資產任職多年,進入招行之后也主要執掌招商基金、招商信諾等資管部門。如今晉級執行董事,也可以視為招行對于財富管理業務線的重視。
目前招行的財富管理面臨較大的壓力。2022年以來基金體驗不好,保有規模下滑,目前招行在非貨規模、權益基金、指數基金多個層面的保有規模已經全面落后于螞蟻財富。
報行合一政策又影響了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的收益,因此招行財富管理這幾年營收持續下滑。2024年招行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20.05億元,同比下降22.70%。而在A股行情好的2021年,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358.41億元,同比增長29.00%。
此前螞蟻在非貨基金保有規模和權益基金保有規模上高于螞蟻財富,但這幾年里從各個維度的基金保有規模均被螞蟻超越。去年底數據顯示,在權益產品上,螞蟻保有量高于招行近80%,非貨規模上,高于招行53%;指數基金上,是招行的5倍多。
究其原因,首先,螞蟻財富有用戶量上的明顯優勢,其背后是支付寶超過7億的月活數量,日活在3億左右,而招行的零售客戶數量只是超過兩億。
另一方面,雖然招行入局早,形成了五星之選的業績篩選體現,但這些行業Know-How上的專業性并非多高深的壁壘,并非數據或者技術壁壘,而是認知與行業經驗上的差異,螞蟻財富通過學習和招聘可以攻破壁壘。
此外,招行擁有數千名業務能力較強的理財師,被認為是招行財富管理的重要壁壘,可以在基金投顧上做文章。不過這幾年里基金持有體驗差,即使有投顧的服務,也難以避免虧損。另外,理財師主要服務于高凈值人群,在這三年基金下滑時,儲蓄險熱銷,成為高凈值人士的新寵。這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招行在投顧上的人才優勢。
內憂外患,再加上提出“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的行長田惠宇被查,財富管理在招行重要性一度似乎有所弱化。公司目前的戰略是推動“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行與金融市場、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四大板塊發展。
而王小青成為執行董事、排名最靠前的副行長,意味著財富管理在招行依然有著重要地位。
對于王小青而言,如何在當前市場與政策環境下讓財富管理業務重回增長,并在與螞蟻集團的競爭中重回優勢地位,是需要重點探索的議題。
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王小青提到了資產配置和精準服務客戶的重要性。他表示,財富管理是了解就餐人的口味偏好,資產管理是提供豐富的食材,而解決方案則是進行美食搭配。近年來,投資人不少場合反映投資體驗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財富顧問和資產配置環節在某種程度上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因素,就像去醫院不能不經過診斷,就直接開藥,餐廳不能不顧顧客口味而提供“預制菜”一樣,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需要精準對接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對于招行而言,財富管理雖然經歷了波折,但仍然是重要的布局方向。
首先,客戶的理財需求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前些年基金業績不好,影響了財富管理的體驗。資本市場有周期,市場不可能永遠在低點。市場好轉后還是有望帶動手續費收入的回升。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招行副行長彭家文表示,如果今年資本市場整體 企穩向上的勢頭能夠確立,招商銀行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增長有信心企穩回升。
其次,招行在財富管理上優勢明顯,這塊優勢肯定不能丟。同時這塊業務也有著較大的營收貢獻度。雖然經過幾年的熊市,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在營收中占比降至6.5%,但在行情好的2021年,該項收入占比達到10.8%。而且財富管理的價值并不只是體現在貢獻營收,更大價值是讓客戶更多資金沉淀在本行,對于銀行的借貸業務形成極大助力。這也是招行吸儲成本低、甚至比肩四大行的重要原因。
在副行長變化的同時,總行部門領導也有一些變化,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厲明東,不再兼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零售客群部副總經理吳燕,擬升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
2024年初,招商銀行新成立了一級部門“零售客群部”,由原“財富平臺部”的部分團隊以及原二級部門“網絡經營服務中心”組成,由厲明東兼任總經理。此舉是為了細化客群運營,強化客戶分層,并向上輸送。在零售客群已經接近存量競爭的情況下,客群運營精細化、深耕細作是繼續保持增長的必由之路。
此前厲明東既管財富平臺部又管零售客群部,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說,可能是新部門的干部儲備需要一些時間,從業務上來說,因為兩者有協調性,財富管理業務需要與客群精細化運營相結合。去年11月,招商銀行召開2024年三季度業績交流會時,對于零售客戶經營問題,厲明東曾表示,這兩年市場處在一個持續的波動過程之中,這兩年客戶的風險偏好一直是不高的,客戶更加追求穩健,更加追求確定性。這也能看出,同時管理財富平臺和客群運營,對于識別客戶需求特征、改進財富管理產品是有幫助的。
此次厲明東不再兼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由吳燕擔任零售客群部總經理,可能是讓厲明東更加專注于做好財富平臺部門的工作,以應對目前的業務壓力。零售客群部畢竟不止服務于財富管理,也服務于零售信貸、信用卡、私人銀行等業務。吳燕此前曾任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助理,此次執掌零售客群部,應該也比較能做好兩個部門的協同。
專人負責一個部門,是目前招行用人上的一個趨勢。今年3月,也有類似的人事調整,招行零售金融總部總經理已不再由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趙悅兼任;原零售金融總部副總經理陸小榮接任,趙悅專注于私行業務。
因此總體來看,招行對于有優勢的財富管理業務,仍在著力強化,以應對當下的營收下滑與份額侵蝕狀況。
#02招商基金“失去的三年”,鐘文岳如何出招?
招行旗下招商基金最近也經歷了管理層人事變化。原總經理徐勇三年任期到期后離任,原招銀理財總裁鐘文岳獲任招商基金總經理。招行持有招商基金55%股權,實現控股,45%股權為招商證券持有。招商基金和招銀理財一樣都是招行資管布局的重要棋子。
2022年6月徐勇從長江養老保險總經理任上離職,加盟招商基金任總經理。彼時的招商基金進入鼎盛,wind數據顯示,2022年Q2招商基金非貨管理規模5,887.36億元,居行業第五位。這是公司歷史上的最高排名。
作為銀行系基金,招商基金強于固收,權益發展一般,作為頭部公司,具有較好的人才吸引力。
因此2021年至今招商基金在固收業務基礎上,引進了朱紅裕、翟相棟、任琳娜、蔡宇濱、陸文凱、梁辰等實力不錯的權益基金經理,不過此后A股進入調整期,招商基金的權益規模并沒能獲得有效提升。
另外招商基金在ETF上布局較少,目前ETF規模在400億左右,與龍頭相距甚遠,在全行業居19位,與整體非貨規模身位嚴重偏離。指數基金上雖然招商中證白酒規模超過400億元,不過并非ETF產品。
好在固收產品優勢依舊明顯,仍在行業前四。
這使得招商基金在徐勇擔綱的三年里規模雖然沒有大滑坡,但也沒能有所進步,截至2025年Q1,招商基金非貨管理規模5500億元,居行業第九。
另外招商基金作為國資委下屬央企招商局集團旗下的企業,受行業限薪影響更大一些,對于公司士氣也有一定影響。去年至今已經有賈成東、馬龍兩位業績不錯的基金經理離職。
因此對于新任總經理鐘文岳而言,需要重振士氣,補齊ETF短板,增加權益類產品規模,面臨的挑戰并不算小。好在鐘文岳對于招商基金足夠熟悉,鐘文岳早期任職于招行,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2015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曾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深圳分公司及成都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2023年6月,鐘文岳出任招銀理財總裁。
此次執掌招商基金,鐘文岳面臨重大抉擇,如今ETF大趨勢已成,招商基金與龍頭差距較大,是否跟進在ETF上做較大投入,還是做戰略性舍棄。不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容易,都意味著付出代價。
此外如何提振基金經理的士氣,主動權益上如何發展,擺脫公司對于固收產品的依賴,也是較大的問題。實際上從牌面來說招商基金權益團隊實力并不差,翟相棟現在業績非常靠前,朱紅裕長期業績不錯,王景、蔡宇濱、陸文凱等也都比較有實力,如何能形成打造更好的投研文化,形成權益產品穩定的業績,對于鐘文岳來說是重大課題。
在固收上,招商基金一直是名列前茅,如今也有所弱化。在固收最大的賽道中長期純債上,2022年底時招商基金規模還居首位,但目前有所下滑,海通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底,招商基金以2086億元的規模居第五位,在博時基金、中銀基金、永贏基金和廣發基金之后。固收+基金是招商基金強項,目前次于易方達,居行業第二位。短債規模上,招商基金居第八位。
鐘文岳的任職經歷包括招行投資管理部、招銀理財,都是以固收為主要投資方向,能否在鞏固固收行業地位的同時,在做強權益上探索出一條路,需要持續關注。
目前鐘文岳上任后招商基金已經有一些動作,包括宣布任命王景、朱紅裕、陳方元為公司首席(副總經理級)。王景、朱紅裕都是公司主要的權益基金經理,陳方元為機構業務總部總監。此外,固收業務線上,有超22年固收從業經驗的李剛加盟招商基金,彌補馬龍離職后的空缺。李剛曾在以固收業務為主的個人系基金公司鵬揚基金和惠升基金擔任副總經理。這對于穩定軍心、提振士氣都有一定作用。
#03招行副行長赴任招商證券總裁,不尋常
與招行、招商基金一樣,招商證券也是所在行業里的頭部公司。近日在總裁吳宗敏到齡退休后,招行原執行董事、副行長朱江濤獲聘擔任總裁。
招商證券在券商行業里還是比較穩的,雖然不是中信、華泰、國君這樣的頂級券商,但多年來一直穩居行業前十。2024年營收209億元,居行業第9位。
業務上來看,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發展較好,去年營收分別在行業中居第六位和第七位,比較拉胯的是資管業務,雖然擁有兩大頭部公募的股權,但招商證券資管自身發展一般,去年營收在行業第15位。投行業務此前還不錯,但這幾年里下滑較多。
2021年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謝繼軍離職,繼任者王炳全在2024年初又帶團隊集體跳槽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投行業務受到重創,去年投行業務收入8.56億元,下滑34%,居行業第11位。
不過總體來說,招商證券發展還是不錯的,持續處在行業前十之列。只是這次招行副行長赴任招商證券任總裁,并不常見。
從招商證券來說,此前總裁并無招行背景,吳宗敏原任職中國太保,此后到招商局集團籌建招商仁和財險,并未成功后,轉任招商證券總裁。而董事長霍達則來自中國證監會,2017年從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兼研究中心主任的職位上下海,擔任招商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一任董事長宮少林曾任招行副行長,不過那已經是2001年的事了。此前的總裁王巖則曾任職工銀亞洲、中銀國際。
從招行來說,朱江濤是執行董事,排名第一的副行長。行長王良是1965年出生,離退休已經不太遠。1972年出生的朱江濤年齡較佳,又曾在首席風險官等核心崗位歷練,競爭下一任行長的職務也是很有機會的,此時調任招商證券,意味著遠離了招行下一任行長的職位。
畢竟招行最近三任行長馬蔚華、田惠宇、王良,都沒有遠離過銀行業。招行也還沒有過從證券業引入行長的先例。朱江濤在招商證券歷練幾年再回招行重用的可能性不高,更有可能的是在57歲的霍達退休后接任招商證券董事長,或者去招商局金控擔任高管。同時這也意味著招商局集團對于王良退休后下一任行長的人選可能早已有考慮。
而招商局集團此次將朱江濤從招行調動到招商證券,一方面是穩定住招商證券的業務局面,另一方面強化與招行的協同。
招行通過“投商行一體化”來強化對公業務,著重考核客戶在招行的FPA(客戶融資總量),既有傳統融資,以貸款為主,還包括票據貼現等,形成利息收入;還包括客戶通過投行業務,在招行撮合下進行的債券發行、融資性理財、銀團貸款等等,形成非傳統融資,從中獲取手續費,形成非利息收入。另外在零售客戶解決存量競爭的情況下,可以做招行與招商證券業務體系內的交叉銷售,來發掘機會。
#04金控集團體系內的人事頻繁調動成常態
當然,對于招行以及附屬公司、兄弟公司這樣的人事變動,也不必過分解讀,由于崗位眾多,人事調整時常發生。同時在行業里同級別的公司,如平安系、中信系,也都有不少調整。
平安集團最近人事變動可謂劇烈,5月以來,平安人壽總經理、平安資管總經理、平安信托董事長人選相繼發生了變更。此前金融壹賬通、陸金所、平安科技等子公司的董事會或者總經理也均出現調整。
中信集團方面,原中信銀行行長劉成在今年2月調任中信建投董事長,中信信托董事長蘆葦隨后調任中信銀行行長。
同一集團體系內的人員流動還是比較普遍的。
招商局、中信、平安、光大幾大集團都是如此。不同業務體系的干部進行人員流動,一方面,使得集團內的協作更加順暢,從而更容易形成合力,強化競爭力。
中信體系內的中信銀行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就在投行業務上有很多的配合,使得中信銀行和中信證券在發債承銷上一直居于金融業前列。招商局集團也勢必要強化招行、招商證券等機構的協作。另一方面,也在干部培養上更有業務能力的全面性。
不過副作用在于不同業務線的干部流動,會帶來一定的專業性問題,比如未有券商從業經歷的朱江濤赴任券商總裁,招商基金上一任總經理也來自保險行業,未有過公募經歷。這必然會經歷一些磨合階段,也對于高管的戰略能力提出了挑戰。
如何保證干部流動,又保證專業性,是這些集團比較難平衡的問題。對于專業性較強的領域,還是需要有更多的市場化選聘。
如招商基金此次的總經理人事變化,其實現在招商基金更需要能在權益產品上有所作為的總經理。而招商局體系內并沒有太合適的人選,在公募行業里遴選可能更為合適。
*以上分析討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各位讀者,如果喜歡我們的原創內容,歡迎加入妙投行研交流群,與妙投研究員和眾多投資者進行深度投資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