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滿腔熱情來到中國的醫學博士
他23歲獲得了日內瓦醫學博士的學位,來到中國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擔任著記者和醫生的兩重身份。投身于中國的革命之中,積極幫助患者診治,娶到了中國姑娘為妻。
為了自己的理想堅持了55年之久,終成了中國近代傳染病防治的先驅。50余萬的麻風病患者被他救治,深受國人愛戴,并且獲得了多項國際醫學的大獎。這個人便是外國人——馬海德。
喬治·海德姆是馬海德的原名,祖籍地是在美國的黎巴嫩地區。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后,出于對東方熱病的擔心,只身來到中國并在中國開辦了診所。
馬海德當時對他的朋友說,如今的中國不是醫療能夠救治好了的,要想徹底地救中國,便只能依靠先進人士帶領下的革命,馬海德就和記者斯諾在三年后到延安進行訪問是因為宋慶齡的介紹。
在延安,他就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建議斯諾對延安的醫療衛生情況了解一下并提點建議。在斯諾對延安進行考察后便決定要留在延安,并建立起了延安的第一所醫院。
延安是很缺醫療條件的,所以馬海德成了全能醫生,無論外傷還是內患甚至是接生都得依靠他。并且延安的能用藥材也十分緊缺,馬海德便寫信給美國主編請求援助。
馬海德便成了延安的超級醫生或者是奇異博士了,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前線斗爭的紅軍戰士,包括我們的領導人都從心底里感激這位熱情的大胡子醫生的幫助并且欣賞他的品質。
但由于他是外國人的原因,那時候的中國思想也比較傳統,所以他就一直沒有結婚找到可以陪伴他的女孩,大家便也計劃著能不能幫助他解決情感問題。
娶到中國延安的第一美女的“準”洋女婿
直到有一天,馬海德興奮地同大家伙宣布到他要結婚的消息。著實讓大家很意外,并詢問女孩的情況,馬海德羞澀地說女孩的名字叫周蘇菲。
這位名為周蘇菲的女孩,原名叫周素珍,是個一頂一的美女。之前為了逃避封建家庭的包辦婚姻,在15歲的時候來到了上海并加入了話劇社。
周蘇菲也加入了革命,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深造的時候,因為外貌條件,追求她的男生有很多。和馬里的相識也是因為看病的原因,被這位專業的醫生吸引了。
當他如愿與自己心愛的中國姑娘姑娘步入婚姻法殿堂的時候,幾乎所有中央的領導人都到場了,對這個中國女婿十分認可,表達了國家對于他們愛情的祝賀。
要說他們認識還是因為周蘇菲水土不服,請馬海德來為她診治。馬海德自然很快幫她治好了病,卻對于周蘇菲的溫柔和貌美久久不能忘懷,便在春節前邀請周蘇菲一同過節日。
周蘇菲自然明白馬海德的心思,內心對于馬海德也是充滿尊重和愛戴的,但對于他的心意還是有些礙于他的外國人身份而有些猶豫的。但是想到他獨自異國他鄉還是心軟了。
晚飯過后便要送周蘇菲回到學校,在回學校的路上,馬海德滿腔熱血的和周蘇菲談論起他的理想和目標兩人聊得十分投機。他談論自己的身世和對于中國革命事業的抱負。
周蘇菲感受到了馬海德的正直和熱情,也訴說著自己的狀況,算是回應了馬海德。兩人再次接觸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在與周蘇菲同住的八路軍家屬李大姐臨產了,周蘇菲便找到了馬德里來幫忙。
隨著孩子的降生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并且親眼見識到了馬海德的救治,周蘇菲對此十分感動,她便找到機會十分羞澀地告訴馬大夫同意和他交往看看。
對于兩人的婚禮辦得十分的隆重,毛澤東和周恩來都親自為兩個新人送上他們的祝福。每到節假日,馬海德就自己騎著馬,像王子一般去接他心愛的姑娘。
最大的愿望便是加入中國的國籍
這段跨越國籍的愛情,在兩人用心的經營之下,一直保持了半個世紀的熱戀。在1937年的時候,馬海德找到了周恩來同志,并請求他批準自己加入中國的國籍。
對于他的請求周恩來自然是萬般愿意這個為我國付出如此之多的人加入的,但當時的新中國還并沒有成立,周恩來非常誠懇的告訴他目前沒有批準他加入國籍的權利。
現在他所追隨的共產黨,一定會在新中國成立后立馬批準他的國籍請求。和周恩來此番談論并得到承諾后,馬海德心里的石頭也算是落了地,便更加投身于革命之中了。
在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便親自批準了馬海德的國籍請求。馬海德更就把他對于中國熱情和他的智慧,投入到建設新中國上了。到基層醫院至少一周有兩次,還研究觀察了對皮膚病和性病根治的方法。
麻風病是在中國很流行的一種病,也是令人十分懼怕的病。得病之人會被拒而遠之,或者是被人看不起。為治療這種病,馬海德便率領了隊伍到麻風病醫院進行調研。
他從來不會嫌棄患者,耐心地觸碰每個已經恐怖變形的臉或者被侵蝕的手,認真詢問大家的情況。病人們都覺得連自己家人都無法做到如此對待那時候的他們,十分感激這位醫生。
在調研了基本情況之后,馬海德便有了些許信心,并發誓要根治這個病。雖然那時候的他已經年歲有些大了,身體也沒有以前那么爽朗。但為了他的誓言,便從國外想起了辦法,引進了先進的治療方法。
這個方法初見成效,還要解決的就是經濟問題,便又游說各國基金會募捐,很快就在馬海德的努力下得到了最為需要的的物資和藥品的捐贈。
一生為中國的偉大醫生
馬海德身為麻風病四處奔波,根本沒時間管自己的前列腺癌,在一次參會中突然病情惡化,立馬把他送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都牽掛在中國的麻風病治療上。
并把侄兒從美國寄來的匯票交給妻子并囑咐他是為麻風病人募集的資金,務必妥善保管。在1988年10月3日,這位為中國建設奉獻一生的外國醫生去世了,他的部分骨灰按照他的意思灑在了延水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